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尊:尊老爱幼
7193800000014

第14章 拜师·尊师·爱师(4)

绮兰生活的乾嘉年间,理学猖獗,妇礼谨严。社会上标榜“妇女内言不出阃外”,“文章虽日公器,而男女实千古大防,凛然名义纲常”。其时袁枚因倡导女子文学、接受女弟子而被封建卫道者们攻击为“惟造淫词邪说,蛊惑士女,竟趋浮薄儇佻,务令网人于禽兽之域”的“清客密骗之罪人”。而从学女弟子则被指斥为“无知士女,顿忘廉耻”;“己方以为才而炫之,人且以为色而怜之。不知其故而趋之,愚矣;微知其故而亦且趋之,愚之愚矣!”而骆绮兰不但以三十多岁孀居寡妇身份自称女弟子,连续拜三位诗坛名流为师,而且公然接待袁枚留宿七日。袁枚有《京口宿骆佩香女弟子家七日赋诗道谢》云:

小住金山供佛斋,多君事事费心裁。

代筹寒暖将衣送,更作羹汤破浪来。

任妇无儿空课女,左芬有貌更多才。

自怜刘伊清谈久,坐见庭蕉带雪开。

绮兰惊世骇俗的拜师举动引起舆论大哗。虽然“世之以耳为目者敢于不信兰,断不敢不信随园、兰泉、梦楼三先生也”,人们不再怀疑绮兰诗作的著作权,但却“疑之者息而议之者起矣!又谓妇人不宜作诗,佩香与三先生相往还尤非礼”。

对此,她理直气壮地反驳道:“随园、兰泉、梦楼三先生苍颜白发,品望之隆,与洛社诸公相伯仲,海内能诗之士,翕然以泰山北斗奉之,百世以后犹有闻其风而私淑之者。兰深以亲炙门墙、得承训诲为此生之幸。谓不宜与三先生追随赠答,是谓妇人不宜瞻泰山仰北斗也。为此说者亦应哑然自笑矣。夫不知其人之才而疑之者私,明知其人之才议之者刻,私与刻皆非醇厚君子之用心也。”

骆绮兰不但自己刻苦治学攻诗,而且课女如课子,《题骆佩香(秋灯课女图)》描述母女教读情状:

手持竹素丁宁语,劝儿勤学儿无苦。

女傅常怀宋若昭,状元竟有黄崇嘏。

衍波素纸界乌丝,两汉三唐亲教之。

嫛婗上口娇音似,辛苦分明绛蜡知。

有时课罢天将白,阿母还思作女日。

记得当初老伏生,一样灯前劳指画。

这既是绮兰在教女课读,也是她自己童年胸怀“女状元”黄崇嘏女扮男装建功立业志向,深夜苦读的真实写照。

◎故事感悟

骆绮兰最终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清中期诗坛博得与台阁诸公相颉颃的声誉,而她那种求学、尊师的精神,永远跟她的才学一样,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史海撷英

骆绮兰出诗集

乾隆六十年(1795年),骆绮兰正式出版了自己所著的《听秋轩诗集》六卷,共收录了诗文577首,袁枚、王文治、曾燠三位业师亲自为之作序。她的诗作还被袁枚选入《随园女弟子诗》当中。

嘉庆二年(1797年),骆绮兰又将江珠、毕汾、毕慧、鲍之兰、鲍之慧、鲍之芬、周澧兰、卢元素、张少蕴、潘耀贞、侯如芝、王琼、王倩、王怀杏、许德馨、秦淑荣、叶毓珍等远近闺秀的投赠之诗、唱和之作辑为《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刊刻,以为女子文学张目,“使蚩蚩者知巾帼中未尝无才子”,“彼轻量人者,得无少所见多所怪也”!

骆绮兰的《听秋轩诗集》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为《清史稿·艺文志》、《续江宁府志》等国史、方志正式著录。

◎文苑拾萃

玉晨观

(清)骆绮兰

地肺开金阙,天文应玉晨。

灵风宵步斗,旭日晓朝真。

阶净松能扫,门闲鹤自巡。

碑应镌碧落,路已隔红尘。

紫诰云边下,《黄庭》案上陈。

山中陶宰相,世外魏夫人。

果熟猿知采,丹成虎亦驯。

华阳仙洞里,好领四时春。

魏巍对老师的深情

◎尊敬老师、尊敬长者,我们要继承这种传统美德。——格言

魏巍(1920—2008年),河南郑州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杂文集《壮行集》,诗集《黎明风暴》、《不断集》和长篇小说《东方》等。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魏巍八岁时,在县城新办的“平民小学”读书。在这里,魏巍遇到了一位终生难忘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蔡先生十分喜爱自己的学生,从不打骂学生,经常为孩子们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学生们跳舞,假日里带学生到自己家或女朋友的家里做客,让学生们在园子里观察蜜蜂,增长课外知识,使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蔡先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志趣,常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读一些诗。魏巍就是在她的教育下,开始接近文学、爱好文学的,这些都使魏巍终生难忘。他在回忆中写道:“像这样的老师,学生们怎么会不愿接近她喜欢她呢?”“同学生们见到她就不由得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认真模仿。”

有一件小事,在魏巍的心底一直深深地埋藏着。那时候,魏巍的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当兵,好几天没有回来。母亲非常牵挂他,常常在神像前焚香磕头,卜问吉凶。

魏巍虽不像母亲那样,但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他的一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他身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啰!”这使魏巍当时感到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蔡老师知道这事后,热情地援助了魏巍,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魏巍,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这使魏巍幼小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抚慰。他念念不忘,在回忆中写道:“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她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段话,满怀深情地抒发出他对老师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有一次,学校开始放暑假了,蔡老师收拾行装准备回家,魏巍默默地站在蔡老师的身旁,看老师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暑假生活是轻松愉快、欢畅的,总觉得时间过得快。可魏巍因想念蔡老师,却感到暑假是那么的漫长。

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魏巍睡熟了。不知睡了多久,也不知是夜里的什么时辰,他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他问:“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去……”他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

“哦!”

这时魏巍才醒来,看看那块席子,自己已走出六七尺远了。母亲把他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才又睡熟了。这是一个学生对他的老师多么深的依恋之情啊!

魏巍曾这样写道:“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热恋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故事感悟

魏巍有一篇文章叫《我的老师》,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无限热爱和思念之情。魏巍对老师的深情,是源于他对老师的无比尊敬和关爱啊!

◎史海撷英

魏巍的主要作品

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因此,他所创作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等,都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同时,他还擅长在写作中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魏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之《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其中《东方》获茅盾文学奖。),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杂文集《春天漫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