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就这样吧,挺好的
7187600000021

第21章 焦虑先生

焦虑先生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光速打开自己的计划表,在“7点起床”这一栏里打一个钩儿。

然后,他才会起身洗漱、换衣服、吃早餐……

按照计划表上所显示的,一项一项做下去。

如果你足够耐心,翻看焦虑先生过往每年的计划表,其中四分之三页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用鲜艳的红色在每一项后面打着一个精神饱满的钩儿。

每一次打钩儿,焦虑先生就会感觉到身心格外舒爽。

嗯,自己真是一名生活规律、积极向上的好青年啊。

某天中午社团聚餐,大家发现焦虑先生非常紧张,简直到了坐立不安的程度。

他不停地调整椅子的位置,不停地喝水,不停地去洗手。

社长以为焦虑先生抱恙,关切地问了几句。

焦虑先生只是摇摇头,表明自己一切都好,坚毅得仿佛当代刘胡兰。

菜上齐后,焦虑先生胡乱吃了几口就表示自己饱了。

他抱着双臂望向窗外,眼神中流露出丝丝缕缕的悲凉与绝望。

那天除了焦虑先生本人,没有人知道他反常的原因:因为那天聚餐,导致他没有在“12点午睡”这一栏后面打钩儿,进而没有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每日计划。

餐毕,大家走在回校的路上。焦虑先生正跟身边的人说着话,突然,他停住了,眼睛盯着某个方向,一动不动地看着。

但那里并没有什么围观的群众,也没有焦虑先生日思夜想的女神。

在原地傻站了将近20秒,焦虑先生终于艰难地迈开步子跟上了队伍。

然后,焦虑先生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里都很颓废,不知情的人们会误以为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里正有人举着相机拍摄以“忧郁”为主题的时尚大片。

而事实上,没有相机,没有偷拍,这一切不过是因为焦虑先生偶尔看到了某家店的招牌上有一个错字!

是的,一个错字!

冰激凌的“凌”左边应该是两点水而不是三点水!

可是,依旧没有人发现原因,而且更让焦虑先生焦虑的是,竟然没有人发现招牌上的错字。

唉,大家为什么都生活得如此粗糙呢?焦虑先生忍不住想。

然后在深夜,为此而失眠的焦虑先生,出现在了冰激凌店的门口,利用自制的工具,成功地把那多余的一点水去掉了。

焦虑先生大学毕业以后,看着身边的同学前仆后继投入竞争上岗的汪洋大潮,焦虑得不得了。

他的计划表上,开始每天都多了一条“找工作”的选项,但这一项每天的结局,都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叉叉。

为此焦虑先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不高兴”的阴霾笼罩着。唉,要怎么办呢?

为了避开这每天不完美的叉叉,焦虑先生最终还是决定自主创业,在北京附近某条人气尚可的胡同里,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

于是计划表上,又变成了密密麻麻、耀眼动人的钩儿。

焦虑先生自认是个文艺青年,他的咖啡馆也因此有一个文艺的名字和一副文艺的门面。

在这样一个游客聚集的地段,这样的小店无疑很容易获得青睐。

所幸,焦虑先生的咖啡馆里基本不会出现咔咔拍照大吵大闹的游人。

来这里的各位客人,大多都像他一样文艺。

每天,焦虑先生都在音乐轻柔萦绕的咖啡馆里为着他们而忙碌,也为自己的计划表书写着满是钩儿的辉煌。

音乐节奏慢慢的,人们说话的语气慢慢的,焦虑先生冲调饮品的动作也是慢慢的。

这样的日子真好,焦虑先生感觉自己正在慢慢变成平和先生。

可是,今天的焦虑先生又开始焦虑地一遍一遍洗杯子了!

至于原因,要追溯到一个星期前,三个姑娘把这里当作了她们的秘密基地,几乎每天都来待上几个小时,有时还会拉上焦虑先生参与到她们的谈话中去。

谈星座、谈专业,说说笑笑中,焦虑先生渐渐了解到三人竟然还是他的直系师妹。

大家都是年轻人,于是顺理成章地迅速混熟。

而今天,她们带来了单反、电脑、三脚架,要借焦虑先生的咖啡馆,拍摄一下短片作业。焦虑先生点了一支烟,等到这支烟燃尽,还是没能抵挡得过三个姑娘在缭绕的烟雾中闪着泪光的眼睛,艰难地点了点头。

焦虑先生此刻一边看着她们架相机,一边不停地洗着干净到能反光的杯子,洗到自己的指尖被水泡得皱皱的,开始泛出近乎透明的白色。

这个角度拍出来画面会是偏的啊!

那个抱枕放在右边的沙发上就不能跟左边墙上的画框对齐了啊!

穿着牛仔上衣的姑娘的胳膊肘碰歪了那五个依次摆开的俄罗斯套娃里的最后一个啊!

焦虑先生紧紧握着手中的杯子,心中有万千只咆哮帝奔腾而过。

碍于在场的其他客人,焦虑先生只能声音冷酷、语气严肃地说几句“小声一点儿”“不要挡着过道”“别搞得那么乱”一类不痛不痒的呵斥之言之后,板着脸默默坐在玄关的沙发上,抱起电脑打开了一部老电影,背过身尽量不去注意姑娘们发出的动静。

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因此而抓狂。

当然了,想逃哪有那么容易呢?

姑娘们在咖啡馆内折腾了整整一上午之后,又在胡同里,准确地说是在咖啡馆门口,拍起了外景。

焦虑先生的三叉神经都痛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这次拍摄作业的最终效果是好是坏,但几个姑娘的敬业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她们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除了那六七杯咖啡和奶茶,几乎粒米未进。

等到焦虑先生的朋友已经买回了晚餐,累到几乎苟延残喘的三个姑娘才终于收工,瘫坐到咖啡馆的沙发上,把数据传进电脑里预览。

让焦虑先生稍感满意的是,她们很自觉地将弄乱的一切摆设全都恢复了原状。

焦虑先生斜着眼睛扫视一遍,忍不住把最后那只俄罗斯套娃往左边移动了半厘米的距离之后,心情终于好了起来。

焦虑先生和朋友们坐在一墙之隔的小房间里,乐享晚餐,谈笑风生。

而姑娘们却只能前胸贴后背地静等数据传输,饿到唯有泪千行。

同人不同命,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焦虑先生听着三个姑娘的哀号,默默地从镂空的窗格中递出了自己的那碗面:“喏,多出来的。”姑娘们欢呼一声,三个脑袋凑在一起,故意压低声音嬉笑着做出“小哥就是嘴硬心软”的评价。

听得一清二楚的焦虑先生还是板着脸,嘴角却已经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了起来。

嗯,不管你有多少让别人无法忍受的习惯,与人为善,终会得到爱和尊重的吧。

焦虑先生的焦虑今后也将一直持续着,可是,总有点儿什么,已经悄然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