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钓鱼技巧大全
7142700000056

第56章 常见鱼的生活习性(6)

船钓鲨鱼因目前尚缺少能与之抗衡的强力鱼竿,故多采用手线钓。具体方法是将200米长的10号(或线径1.2毫米)鱼线盘于木质线盘或绞盘上,牢牢固定后成任意放线状。钓者单手将钓线卡在大拇指与食指第二节弯曲处,随船的颠簸起伏有节奏地提拉钓线。鲨鱼咬钩时的手感为连续强劲抖颤和猛然下拽,此时须及时松线,随之可见钓线迅速滑出。被钩挂住后的鲨鱼并不急于逃遁,常常在钓线滑出不到100米后便停下来,此时可见钓线松弛下垂,应及时收线,并利用船随鱼走之势,边行边收线。船钓鲨鱼必须两人合作,否则,容易跑鱼和出现危险。当收线至鱼体隐隐可见的时候,助手应持鱼叉准备,伺机猎鱼。

鲨鱼的钓具虽说比较简单,但钓点是在岩礁的外围或处于潮流之中,垂钓既要避免落钩于礁石缝隙,又要稳定钩饵,当选重坠。钓组的构成可用坠下饵上式,以“天秤”配坠挂饵。所谓“天秤”,是一种由钢丝制成的连接器,其向外斜出的部分用于拴接子线和系钩,对巨口和有尖锐牙齿的鱼类,可起到保护母线的作用。在挂坠和连接母线后,又因钢丝所具有的弹性,可以避免礁石卡坠。

最后,须指出的是鲨鱼的种类很多,专用于钓取底栖小型鲨鱼的方法也只是区域性的经验,不能认为是广义的方法。

2.鳐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鳐鱼俗称“锅盖鱼”,“劳板子”,对鳃孔长在腹位上的几十种鱼的统称。它们大多为底层鱼类,习惯于在砂泥底质的海区摄食底栖贝类和甲壳类,并会将自己隐藏在海底泥沙中。

钓鳐鱼必须配置竿身坚固的高强度钓竿。钩、坠的组合以通心活坠和坠下双钩为基本形式。为阻止通心坠滑落至钩柄尾部,常使用连接环。环上母线穿过通心坠后与连接环相接,环下的两根子线分别长30厘米和25厘米。海虾、牡蛎肉和沙蚕类软体动物是最常用的钓饵。与大多数海洋鱼类一样,鳐鱼随潮水的涨而动。它们贴底成波状摆动体盘,或悬离海底扇动两翼向前游动,常游至港湾纵深于防波堤外侧的泥沙中寻找食物。在海堤和渔港内可使用3.6米以上抛竿于涨潮时远投,在收紧余线后等待咬钩。

鳐鱼的咬钩在海洋鱼类中是比较文雅的。常见的咬钩讯号是竿梢轻点后既不下压也不回弹。若此时扬竿,固然可以将鱼钩住,但任你摇动线轮却无法使鱼移动半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鳐鱼在紧贴海底时体盘能牢牢地吸附在泥沙上。若不是它自己浮起,用具有弹性的鱼竿是很难强使它浮起的。诚然,有时候绷紧的钓线也会向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但那只是鱼在海底滑动而已。这种人、鱼僵持的结局,常常是钓者误认为钩挂岩缝而不得不放弃拼搏,以弃线毁钩了事。正确的处置办法是:竿梢弯下后应耐心等待。在竿身猛然出现第二次较大幅度的下弯时,应及时扬竿,并随之快速收线。此时鱼已浮起,失去了吸附能力,就容易对付了。或者竿身在首次下弯后,紧接着回弹,使钓线出现松弛,则应用收线代替扬竿。这是鳐鱼在游动中咬钩,鱼体尚未吸附海底,并且很可能是大鱼。

除堤钓外,矶钓也常能钓到鳐鱼。在贴着岛礁海流流速较缓的一面如果是砂石质海底,很可能是隐蔽在泥沙中的鳐鱼伺机守候猎物的地方。在这一位置矶钓的对象大多是隐身泥沙中的鳐鱼。由于潮流的冲击,坠常带动钩饵向前移动,在移近隐身鳐鱼的吻端时,它会毫不费力地张口就咬。钓者的持竿之手可以感觉到的不是第一次咬钩,而是在鱼发现另一枚钩饵在潮水中继续摆动时,追逐或扭动身子企图再吞一次饵时出现的拽力。这时扬竿恰恰正是鱼失去吸附的瞬间。

堤钓和矶钓所获鳐鱼,大多属中、小型个体,对付大型鳐鱼惟一有效的方法是船钓。但娱乐性钓鱼所持有的钓具难以对付大型鳐鱼的吸附力,很少有人尝试船钓。此外,鳐、虹类中的绝大多数鱼的尾刺有毒,在摘钩时谨防被刺伤,最好备有小刀,在鱼钓起后干脆将尾巴切去。

3.鳓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鳓鱼又名白鳞鱼、鲞鱼、脍鱼和曹白鱼,栖于近海大陆架,春夏间在浅海河口附近产卵,产卵期停止摄食。钓季在7~10月。一般生活在水深60米左右的海区,白天多在中下层水域活动,以头足类、长尾类和鱼类动物为食。

钓鳓鱼多用船钓。在远离海岸和避开河口浑水的明净水域,产卵后的鳓鱼会随虾群的移动缓慢跟进。船钓使用手线,以切成小段的青鳟鱼和虾作饵,使坠沉至海底后,有节奏地提拉钓线。如在提起的过程中感觉钓线被撞击,即为咬钩。钓鳓鱼的钓组,通常是在母线上间隔1米左右,连结一带子线的鱼钩,钓组一般由3枚鱼钩组成。下钩距坠约50厘米,整副钓具如同拉长了间距的串钩。由于鳓鱼不在海底觅食,故使钩沉至海底是很难钓到的。鳓鱼之所以采用船钓,还因为它的游动漂忽不定,常作顺风移动,而用船可随风跟踪,鱼游到哪里钓到那里。

除了船钓外,在一种以鱼皮膜粘于钩尾的拟饵串钩出现以后,钓鳓鱼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每当3、4月间,鳓鱼由外海游向近海时,正处于产卵前夕,摄食的主要对象是虾类。拟饵串钩用在暖流经过的海区,以抛竿投出后不待坠沉至海底即慢慢地摇轮收钩。由于受海流的冲击,带翼的铅坠会带动串钩围绕连接转环旋转,此时,粘于钩尾的白色鱼皮膜似乎成了游动的小虾,而且鱼皮具有腥味,极易使鳓鱼上当。遗憾的是这种串钩原本是用于钓鲐鱼的,钩小线细,遇上大鱼群时一次挂钩6尾,就有断线之忧。鳓鱼的口裂较深,摄食时嘴张得很大,为摘钩方便和避免使鱼钩陷入咽部,不能使用通常淡水使用的鱼钩,应使用专门的海钩或用钩柄较长的方形钩。钓鳓鱼使用的鱼线应随季节而不同,特别是夏秋间极可能有其他鱼类争食,可以适当粗些;春天时使用线径不超过0.4毫米的为好。坠的选用在手线钓时虽不甚讲究,但因手线提拉的往复动作有轻重之分,而且还需配合水的流速,故应避免用砣形和菱形的。砣形和菱形的坠阻力大,适用于底钓。如钓中层海鱼,应选用带翼的椭圆形坠比较合适。

4.鲷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鲷鱼分真鲷、黑鲷、黄鲷和笛鲷。海钓中最常遇到的是黑鲷和真鲷。我国海域中的鲷鱼在北方以真鲷为多,南方以黑鲷为多。鲷鱼又名铜盆鱼、加吉、乌颊鱼、青郎。黑鲷和真鲷都是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于泥沙质或砂砾质的浅海区。在食性上,黑鲷主食小鱼、小虾,兼食贝类和环形动物;真鲷则反之,主食贝类和底栖动物,兼食小鱼和虾。鲷鱼极贪食,但咬钩很刁,常随潮汐流而游,有大潮大咬(钩)、小潮小咬(钩)、无潮不咬(钩)的特点。

钓鲷鱼是十八般钓技皆可用。潮汐来时,黑鲷纷纷靠岸,在防波堤和渔港的码头周围,可使用抛竿和较长的手竿定坠底钓。矶钓使用硬调手竿或抛竿,可在陡直的崖面垂钩水底,或将抛出的钩饵收返至水下岩礁附近。船钓使用短竿或直接用手线,在岛屿的周围巡钓。黑鲷的活动与潮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大潮大咬(钩)”,是指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几天的午夜和中午前后潮涨未平的时候,咬钩特别频繁;“小潮小咬(钩)”是指潮退未平前的一段时间,咬钩比较稀疏;“无潮不咬(钩)”是指潮水退平时,鲷鱼随潮而去,就无法钓到。

潮水的涨落对海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首先是因为海洋鱼类随潮汐的活动而活动,变化而变化。其次是潮水一动,海底的各种小动物便活跃起来,为鱼类的摄食提供了条件。

真鲷的活动范围要比黑鲷狭得多,它一般不出现在海岸沿线,也不会随潮水进入港湾,而常出现在水深30~200米的近海岩礁周围。真鲷的咬钩非常狡猾,会出现多次试探。对钩上的饵它既恋而不去,又不敢贸然咬钩。惯常的动作是用吻端不断地撞击钓饵,在多次试探后咬钩仍极小心,并能在衔钩后再将钩吐出。故提竿时机的把握不能看竿尖的跳动,要待竿身出现较大幅度的下弯时才恰到好处。钓海鱼一般都不使用诱饵,特别是在岬口和矶上抛钩,海流会把饵冲得很远。但钓鲷鱼却可以使用诱饵,方法是用双翅天秤,加挂诱笼。双翅天秤的外形大致如飞鸟,“鸟首”为环状,用于连结钓线;“两翅”尖且弯有小环,“一翅”系子线安钩,“一翅”尖用于挂诱笼。诱笼用筛网制作,大小如蝈蝈笼并装有可开启的小门,内放诱饵。诱饵大多用糠虾和毛虾,也可用海蛎等贝类的肉体。鲷鱼只能在诱笼周围不断地用吻端去撞击诱笼,但无法品尝诱饵。只要有一两尾鱼受诱,便会招来更多的同伴,最终必然被一旁的钓饵钩住。

5.六线鱼(黄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六线鱼是北方沿海常见的小型鱼类,又名黄鱼、小黄鱼。它与南方所称的黄鱼有些相似,但非同一鱼种,为近海底层杂鱼,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和渤海。

钓六线鱼在北方是初学海钓的基础功夫。它的常见个体不足500克,很配妇女和儿童的胃口,是堤钓和海湾休闲活动的主要对象鱼。和淡水钓鲫鱼一样,它钓具简单,取饵方便,操作无特别的技术要求。在潮水涨落近半时,于海堤、栈桥和港湾防波堤沿线使用小抛竿,不拘钩形,以沙蚕为饵,投近投远均可钓到。对于初学者,无论钓线的紧或垂,它都会因咬钩而留下明显的讯号:竿梢连连点头,或垂线由弛而紧,接着可见竿梢抖动,扬竿也不用着急。作为基础钓技,应把握的要领是钩不宜大,能将2.5~3厘米的鲜活沙蚕整条穿钩而不露尖就可以了。初学钓鱼的人,对竿梢的抖动和铃声都会有敏捷的反应,这无意中恰好是个关键,即钩饵入口、尾柄尚有小部分在口外,正好使钩尖顺利刺透鱼唇,可省却整钩陷入口中后的摘钩麻烦。堤钓常见的六线鱼都是100克上下,要钓大的六线鱼得驾船到远离海岸的岛上去。

六线鱼惯常在半泥砂、半砂砾质的浅海底层,以小虾和软体动物为食。对于弱肉强食的黑鲷和鳐虹等较大鱼类来说,小六线鱼是它们的主要食物之一。所以在岛上钓六线鱼,要加快收线速度,防止较大鱼在后突袭。六线鱼的咬钩几乎贯穿涨潮和落潮的全过程,但在较大鱼类出现之时,它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当大鱼一走,它又会很快出现。因此,六线鱼的突然消失,是一种讯号,预示着海底出现了较大鱼类。故有经验的垂钓者可借用六线鱼的咬钩与否,来判断渔情。六线鱼的钓季跨度比较长,自5月初一直可延续到10月下旬。一天之中,它咬钩相对频繁的时间是黄昏前的一段时间。一些有淡水钓鱼经验、但无海钓实践的人,在海钩上仍使用蚯蚓,这偶而也能钓获六线鱼,但如要求收获丰厚,则须在饵上下功夫。钓六线鱼的饵以沙蚕为上,小虾次之。沙蚕中又以海蜈蚣为佳,但找海蜈蚣比较困难,须于潮水刚退时在湿砂中仔细挖掘,并须用潮沙养护保鲜,而使用时还得避免受阳光曝晒。

6.黄姑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黄姑鱼又名黄鸡婆、皮蜮、同鱼、黄姑子,我国南北海域均有分布,为近海中下层鱼类,有明显的季节洄游特性,食性广,以底栖动物和幼鱼为食。仲春时由外海游向近岸产卵,体长一般为25~40厘米,鳔具有发声能力,成集群时,可根据水下传来的阵阵“咕咕”声判断鱼群的大小和行踪去向。每年7~9月为旺发期。

钓黄姑鱼可利用其产卵期结群岸边觅食的特点,在黄昏以后进行夜钓。在盛夏最热的时候,黄姑鱼在中午前后咬钩猛烈,这是其异于其他海鱼的另一个特点。钓黄姑鱼也可应用各种钓技:海岸手竿钓、岩礁远投钓、舟船定钓和行钓、涉水游钓、延绳钓等。在生殖洄游期仍保持强盛的摄食欲,是黄姑鱼异于其他鱼种的又一个特点,但它的索饵活动主要是在夜间。除黄昏时可于海岸用手竿或抛竿以坠下双钩的形式钓取外,钓取黄姑鱼的主要方式是舟船行钓。船钓黄姑鱼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门学问。所谓学问,首先是辨声,因同样会发声的还有白姑鱼和其他一些鱼类;其次是舟随鱼行时下钩是赶鱼群之头,还是追群鱼之尾。此外,鱼群的大小虽可凭声音的强弱来判断,但水深水浅对声波的传递极易使人误判,故而,钓黄姑鱼需要有经验的人领头才能有大的收获。

黄姑鱼的岸钓和矶钓也很特别。在将钩抛至预定水域后,要缓慢地和有间歇地收拢钓线,即一个位置无鱼咬钩时不能久等,可利用收线作远近的调整。在矶头垂钓则要靠钓鱼人移动站位,走几步停一刻,看有无鱼咬钩,如此走一段、守一刻,探寻鱼群的位置。当第一尾鱼钓起后,应赶紧下钩,抓紧时机在鱼群未走尽之时争取多上鱼。黄姑鱼的咬钩除表现为扯线和响铃之外,更多的反应讯号是钓线的松弛下垂,即鱼衔钩后游向近岸。因此,夜钓时凭铃声判断和传递咬钩讯号容易错失扬竿时机。为此,应选用首节白色的抛竿,并尽量使竿身倾斜度指向夜空,用仰视来观察竿梢反应。钓黄姑鱼和钓六线鱼一样,海蜈蚣是钓饵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