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钓鱼技巧大全
7142700000035

第35章 临场垂钓展技艺(11)

用海竿钓甲鱼,是我国垂钓史上的传统钓法。《古今图书集成》收有明代版画《钓车图》一幅,画面就是一位头戴青箬笠,手持钓车(古代的轮竿,和现代的海竿相似)的老钓翁,躬身站在溪畔岸边。他左手握住竿柄,右手拨绕线轮,正忙着收线。河中一只企图挣扎的甲鱼,正被拉出水面。这幅画向我们展示:远在600多年前的明代,人们已经用古老的“钓车”钓甲鱼了。

钓甲鱼的海竿,也不宜太长,两米以内的短竿足够。钩要小些,砣要重些,按串钩组合方法,在铅砣上部的鱼线上等距离拴两至三只单钩。

要想十拿九稳地钓到甲鱼,排除干扰是关键。甲鱼虽然也吃蚯蚓、面包虫等荤饵,但天然水域小鱼很多,没有等甲鱼发现,饵就被小鱼吃光了,达不到钓甲鱼的目的。想钓到甲鱼,最好的钓饵是猪肝和羊肉。这两种饵别的鱼不吃,只有甲鱼特别欣赏。钓法是:把生猪肝或羊肉切成细长条为饵,穿钩时不要露钩尖,把钩饵投到距岸边十几米的地方,一次可用五六副竿,竿尖挂上小响铃。甲鱼吞钩后,牵动钓线,小响铃发出响声,提竿即可把它钩住。

钓甲鱼要注意:一是提竿要快,抬竿手要巧,切不可松线让甲鱼四脚扒底。遇到扒底情况,要绷紧钓线,不要动,让甲鱼先动,待其活动时再顺势拉离水底,牵到岸边;二是摘钩时,先用脚踩住甲鱼的背,拉紧线,当甲鱼头伸出来的时候,用手捏住颈部,脚仍踩住不要松,然后用一根小竹签做的摘钩器伸进甲鱼嘴里,将钩子拨松取出。如没有摘钩器,也可用小树枝代替;三是盛放甲鱼,最好是竹鱼篓或塑料桶等比较坚固的器具。切不可把它装在尼龙胶线织的鱼护里,以防它咬破鱼护逃遁。

7.远距离投钩法

如果窝子打得很远(如10米以外),怎样才能把鱼钩投到窝子里呢?通常都是用甩线法。就是把钩、线放在身子的一侧或后面,然后举起竿由后向前甩去,线在空中呈弧形轨迹。此法弊病很多:一是甩线时会有“呼呼”声,会惊跑鱼儿;二是若身旁有人则很容挂住别人或附近的树枝、电线;三是投钩的位置也不准确;四是食饵容易甩坏或甩掉,特别是面团。正确的方法是:用右手向前斜举着鱼竿,左手拿住线(靠近钩处),再让右手猛地把竿举直,随即再向前伸去,与此同时左手将钩、线对准窝子丢出去,利用线的惯性力使钩落入窝子里。如遇着风,可根据风力的大小偏左或偏右抛钩,凭借风力将钩刮向窝子。

8.放长线钓大鱼

中国有句谚语:“放长线钓大鱼”。作为钓鱼爱好者,初学时一般都不计较鱼的大小,只要有鱼上钩,能钓到鱼,就很满足了。但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就不满足于小的收获了,总希望能钓到大鱼。

大鱼的生活习性不同于小鱼。它们的栖息、觅食、寻偶、游弋,多在水域的中间部分,除非是特殊气象,平时很少游到岸边,所以垂钓者很难在岸边钓到大鱼。要想钓到大鱼,必须用长竿、长线。手竿的长度最好在8米以上。线的长度随竿而定,一般要与竿等长,超过竿长也行。坠子用20克以上的大坠子。漂也应大(与坠子成一定比例),或用风漂。甩线方法除前面介绍的远距离投钩法以外,还可以用左手拖住竿把,这时稍用力气,把竿子底端向前推,竿梢向后扬,把钩、坠用力弹出去。这时竿梢随势伸向前方,待钩、坠快落水时,把竿梢再向后回收一下,这时钩子正好落在你的窝子里。这种抛钩法,即使有点小风也不影响,因坠子较重,也容易抛出去。

9.提竿的要领

掌握了各种鱼的吃钩特征和漂子的反应,就要抓住时机迅速提竿。提竿的原则有二:一是不能让上钩的鱼跑掉;二是不能把水下的鱼惊跑。提竿要用两股劲:先是用右手肘部(一般是右手握竿)压住竿端,再以手腕的力量轻轻向上一托,其目的是让钩子更牢固地钩住鱼的嘴,这时就可以判断鱼的大小。500克重以内的,就可以直接将鱼提出水面,提竿要轻要迅速。如鱼稍大,应将鱼从窝子里慢慢拉出一段距离,避免惊跑别的鱼。此时鱼竿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拉力,鱼竿的前一二节呈弓状,切不可松线,让鱼乱蹦乱窜。同时,也不能让鱼在水里撞岸或钻进树枝里或草丛中。鱼窜了几个回合,样子像是老实了,但仍不能拽线提鱼出水。此时应用柔力(不是硬拽)顺着鱼劲遛鱼,往水的中上层沿着岸边游动。这时可以判断出鱼是否还有窜劲。如鱼接近“翻肚”,就可以一手将鱼拉到一个较为平坦的水边,另一手持抄网置入水下10余厘米处,再把鱼引到抄网圈内,然后提起抄网。切不可用抄网对着鱼头网去,因为鱼见了异物,很可能再次逃窜。

有些垂钓者提竿时使劲斜着挥竿,这习惯很不好。一是因为这样动作幅度大,不迅速,鱼儿很容易脱钩;二是斜着拉线很可能将钩从鱼嘴里拉出(如鱼游动的方向与拉线方向一致的话)。再者使劲过猛还可能把鱼嘴挂破导致脱钩。所以提竿时既要沉着冷静,又要动作敏捷迅速。

10.季节钓法

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四季分明,尤其是黄河、长江流域,春、夏、秋、冬更为明显。由于季节的不同,水温、风力、风向、阳光照射的时间也不相同,这些都将影响着鱼类的生活习性、觅食特征。有经验的垂钓者会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饵料,选择不同的地点垂钓。

(1)春季如何钓鱼

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上升,给鱼儿觅食和繁殖创造了最好的环境。这时鱼儿的食欲特别旺盛。因为鱼儿要吸收营养,以适应产卵繁殖后代的需要。水浅的部位受阳光的照射温度回升较快,靠水边处一般水草较多,附着的微生物、小虫子也较多,鱼儿多游向水边觅食。鱼儿产卵时也多在有水草、树枝的地方。选择钓位时应选在靠岸的近水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钓边”、“春钓草”。打窝时,首选的位置就是有水草、树枝的地方。

每一个水面都有迎风、背风的地方。迎风的地方水有波纹,水中氧气充足,这里是垂钓的好位置。有时,风把水中的微生物、漂浮物吹到水中的背风处,鱼儿为了觅食,也纷纷游到浮游物较多的水域,这里同样是打窝的好地方。

春季所用的钓饵应当以荤饵为主,如面包虫、蚯蚓、青虫等。

春季又分早春、仲春、暮春,早春水温相对较低,暮春水温相对较高。温度偏高时,垂钓处应离岸相对远些,反之离岸边近些,每天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宜离岸边较近的水域垂钓,中午宜在水相对较深处垂钓。早晨、傍晚应在有阳光的地方垂钓,中午宜在无阳光的阴凉处垂钓。

(2)夏季如何钓鱼

夏季气温较高,通常都在30℃左右。夏季是钓鱼的淡季。当然,夏季不是不可垂钓的。若天气、风向、风力适度,同样会有收获。特别是草鱼在夏季显得活跃,不怕热,易于垂钓。夏季,上午9时前,下午5时(17时)后,气温相对较低,鱼儿常游弋觅食,是一天中钓鱼的最好时间。

阴雨天、雨后初晴,有3~5级风力的时间,是夏季钓鱼的好机会。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夏季钓鱼最好要“起早贪黑”。最好在清晨6时前赶到钓场,晚上8时收竿。若有朋友结伴,还可以夜钓。有些鱼是天黑后游到浅水处觅食。当然夜钓麻烦较多。若无月光,要解决照明问题。夏季在野外,蚊虫多,还会遇到毛虫、毒蛇、狼,垂钓者应格外警惕。

“夏钓深”。窝子要打到相对较深的水域。

“阴钓浅”。夏天若遇到阴天、雨天,鱼儿显得活跃,常到浅水区觅食。所以夏天的阴雨天,窝子可打到相对较浅的水域。

“夏钓草”。有水草的地方,阳光照不透,水温相对较低,鱼儿常在草里栖息、觅食,窝子应打在草洞中或水草附近,或有大树遮荫的地方。

因天气炎热,鱼儿的食欲远远没有春季旺盛。为了吸引鱼吃钩,必须在诱饵、食饵上下功夫。诱饵中要增加气味和颜色,气味应浓一些,颜色鲜亮一些,甚至使用酸味、怪味。诱饵的投放量也应大一些。食饵应以素饵为主。如加入各种配料的面团、草叶、花瓣、饭粒、嫩玉米粒、桑葚。是使用荤饵还是使用素饵,视钓什么鱼而定,不妨做两手准备。

“忌钓三伏”,是钓鱼常识。若是天气太热,还是不外出钓鱼为好。长途跋涉,受强烈阳光的暴晒,蒸烤,影响健康,更损害皮肤。特别是中老年人,还是少外出钓鱼为好。

(3)秋季如何钓鱼

经过炎热高温的夏季,秋季气温渐渐下降,这是钓鱼的第二个黄金季节。自然界的许多生物、植物都处在成熟收获的季节。鱼儿的食欲远比在夏季要旺盛。为了越冬,它们也要增加觅食量,增加营养,贮存脂肪。早秋,天气依然比较热,选择钓位仍和夏季近似。到了晚秋,天气渐渐凉爽,甚至有些寒意,钓位应选在向阳、温暖的较浅的水区。草丛边、大树下仍然是最佳钓鱼处。

(4)冬季如何钓鱼

冬季是鱼类最不活跃的季节,但并不是说鱼不吃钩。若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有温和的南风吹拂,鱼儿依然游动觅食。冬天,鱼儿多半栖息在深水区、树丛下。若钓钩伸到鱼儿集中的水域,鱼儿仍然吃钩,鱼食到了嘴边,贪吃的鱼儿怎么会不张口呢?

冬天钓鱼最好选在气温相对较高,天气晴朗的时候外出。选择水色较深(水过清澈则无鱼),水面朝阳,有微波荡漾的水域垂钓。上午9时以后直至下午5时前,是垂钓的最佳时间。窝子宜打在较深的水域。因冬天鱼儿不大游动,常栖息在某一片水域,所以要在不同的水域多打几处窝子,然后分别试钓,从中选择有鱼上钩的窝子。

视鱼类不同的食性而投放不同的诱饵。若是荤素兼食的鱼,此时的饵料应以荤饵为主。诱饵的投放量也应大一些,气味浓一些。

破冰垂钓是北方钓鱼人在冬季常用的方法。冬季是完全可以钓到鱼的。但是老年人应谨慎为好,朔风呼啸,寒气袭人,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尤其是患气管炎、哮喘病的老人和有心血管病的老人,还是少外出活动为好。

11.打窝技巧

鱼谚有云:“要想钓得多,必得先打窝。”手竿垂钓,打窝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除了某些活动性很大的鱼外,其他比较安静的鱼,下竿前都需要先施用诱饵喂窝子,诱鱼进入窝点,然后再行垂钓。那些不打窝子钓“白水”者,多半难有好的收获。

不言而喻,打窝必须先选好钓点。有关钓位钓点的选择,前面已有专门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不过在施投诱饵之前,还需要对窝口进行必要的探测,以便弄清楚水域的深浅,水底是否平坦,有无杂草、乱石或其他障碍物。探测的方法,一般是用钓线(拴一重物)测出水的深浅,水线试好以后,将空钩抛入钓点附近1米左右见方内各处去试。根据浮漂的状态,即可判断出水底是否平坦;根据鱼钩挂没挂草或其他东西,可判断出水底有无杂草或别的什么障碍物。当确认水底较平整且无杂草等其他障碍物时,即可进行撒窝。

撒窝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撒饵器撒、手撒、借助钓具撒这几种方法。

撒饵器可自己制作。可用暖瓶盖(铝制)、小塑料瓶(剪掉瓶颈),或乒乓球(剪一个口),装上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撒入窝中即可。

以塑料瓶为例。剪掉瓶颈,两边穿孔,用铁丝装上提梁,再在瓶底正中穿一小孔,系一根线。使用时将此线捆在钓线铅坠的上端,鱼钩钩挂提梁,瓶内装满诱饵,用夹子夹在鱼竿上送入窝点水面。由于塑料瓶很轻,遇水必浮于水面,这时稍微松动钓线,挂在提梁上的鱼钩便会自行脱落,再一提钓线,塑料瓶就翻转过来,诱饵撒落窝中。也可用小铅罐制成的撒饵器打窝,将诱饵装在小铅罐里,然后用橡皮筋将铅罐固定在竿梢上,将钓竿伸向钓点水面,用手轻轻敲打钓竿,诱饵便慢慢落下。

如用小米撒窝,必须用撒饵器来撒;如用黏性饵料撒窝,可用手直接来撒,或将诱饵捏成饼状,包在鱼钩或坠子上面,轻轻送到窝中。撒饵要力求位置准确、饵食集中、量要适当、分次投撒。

为使诱饵能够准确地落入选定的钓点之中,应在投饵之前就要在所选的每个钓点的岸边,用木棍或土块做一记号,并寻找对岸与之正对的方位物(山、石、草、树、电线杆或水中倒影均可),使记号、钓点与方位物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用鱼竿测量出钓点与岸边的距离,并记住。

投撒动作宜轻宜稳,对准选点,尽量减小误差的范围,使诱饵落在选点附近1平方米范围内。只有饵料比较集中,才能有效地诱来鱼群,并能较长时间留住鱼。

投饵量应视水面大小和水域深浅来定。水面宽或水深宜多投些;反之则少投些。

撒窝后不要急于下竿,要等到发窝时再下竿。“发窝”就是指鱼群已进入窝点开始吃饵,窝中不断冒出水泡(鱼星)。

一般一个窝子钓上2~3个小时,就需再补撒一次诱饵,即补窝,以维持窝中继续有鱼。如果是打了几个窝子,则应采取择优施钓的方法。即哪个窝子上鱼多,就钓哪个窝子,并续哪个窝子;而上鱼少或不上鱼的窝子,干脆不再补窝。

此外还应该注意,如钓面饵,钓饵宜软不宜硬,但应适度,不可过软,饵软提竿时可原地掉落。还有,不管是咬钩提竿还是换食提竿都要有一定力度,以使饵就地脱落于窝中。再就是要勤换食。这些均可增加窝中的饵量,吸引更多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