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7141100000005

第5章 环境现状(4)

1956年,日本永康公司在制造奶粉时,奶粉中混入了剧毒砷(砒霜)。在日本27个府县都先后出现了砷中毒病人,总计人数达到12000人之多,有120多人因患脑麻痹症死亡,很多婴儿一出生就吃这种奶粉,长到几岁就变成了严重的残废或发育畸形。

我国珠江上游的几个村的农民,在离村不到500米的半山坡上,开了一个炼砒厂,生产方式十分原始。破碎砒霜时,砷尘飞扬,遍地皆是。随着气流和雨水,剧毒的砷把整个村子都污染了。厂里的炼砒工人更惨,癌病发病率达17%,死亡率达55.5%。平均寿命只有45岁。还有一个村子,慢性砷中毒的病人也不少,但附近并没有炼砒厂,后来随水追溯,才发现离村1公里处有4个已经停产多年的炼砒窑,废渣堆上布满白色的砒霜,带蒜臭的砷化氢气味扑鼻而来,土壤中砷含量较正常土壤高出几百倍,所降雨水经过土壤渗流后,含砷量也高于正常值的几百倍。砷不仅污染了附近山村,也污染了珠江,使更多的人深受其害。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再不能让慢性砷中毒在这些地区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化学品污染

化学品通过事故或通过直接应用的途径进入环境;也通过废气、废渣、废液的排放进入环境。像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和多环芳香烃类主要来自废气;江河湖海里的重金属主要来自废水、废渣;还有在职业环境中的接触也是化学品危害人体的主要途径。总之,为了保障劳动、环境的安全,已经提出了500多种化学品的最大允许浓度。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一些事故和悲剧。

70年代,欧洲发生一起最大的化学毒物污染环境的事件,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塞尔索市。1976年7月10日,该市一家生产除草剂的化工厂的三氯苯酚反应罐破裂,喷出至少含有2公斤二氧蒽的毒雾。二氧蒽是一种剧毒物质。爆喷时,居民闻到了强烈的辛辣味,感到剧烈的头疼、恶心和皮肤疼痛。有1万居民受到影响,其中5000人有中毒症状,40人当即住院,同时还有几百头牲畜中毒死亡。鉴于二氧蒽毒物的致畸胎作用,一些遭到污染的孕妇进行了堕胎手术。

医药品往往潜伏着化学品的毒性。60年代初期,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出生了过多的畸形婴儿。这些婴儿不仅五官不正,四肢不全,甚至短缺内脏。这给许多父母造成了忧伤和不幸,也引起社会的不安。经过医学界的调查发现,畸形婴儿的母亲中有很多人曾服用过一种安眠药——塞利多米,长期服用此药才知其后果。又如,曾经被称为“奇迹的胃溃疡良药”——甲胫咪胺,从1976年起被正式批准投入市场,已有1400多万人服用。但在1978年初步证实,这种药容易导致胃癌。因为,服用此药后,在患者的胃里的亚硝胺致癌物质明显增多。药能治病,但同时会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这些事件使人们得到一个教训,即对一种药物仅仅进行毒物实验,是难以得出安全评价的,还必须同时进行致畸形、致突变、致癌的实验。近几年来,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使用,原料的日益广泛,这个问题便越来越突出了。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物添加剂事业广泛发展,食品也是化学品污染危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使用好多种添加剂,如杀虫剂、防腐剂或杀菌剂、抗氧化剂、营养剂、调味剂、甜味剂、乳化剂、可塑剂、凝固剂、安定剂、调色剂、香精等等,五花八门,多达数千种。据统计,在西方一些国家每年每人通过饮食摄入的化学添加剂物质达1500克左右。但有些添加剂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有的则被认为是致癌物质。许多国家或命令禁用,或严格控制。日本在1974年宣布禁止使用防腐剂AF-2,这种防腐剂是人工合成为糠酰胺类化学品,1968年有人写了一本《危险的食品》,指出AF-2有毒,呼吁禁用,并于1971年向检察机关上告。1973年9月,国立遗传研究所公布了论文,指出AF-2有很强的致突变性,证实日本40岁以上的肝癌死亡率同AF-2摄取量有关。日本各阶层群众联合发起了全国性运动,提出“不吃加工食品,吃自然食品”的口号。直到1974年8月,日本卫生部才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添加剂AF-2。

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事例也不少。1973年,在美国发生的一桩家畜误食多溴联苯事件就很有代表性。多溴联苯是一种阻火剂,常用于生产耐火的硬质塑料。1973年夏,一列货车车厢内装有十几袋多溴联苯和多袋饲料添加剂——氧化镁。货物运到饲料厂后,因口袋标记的颜色错混,误把大量的多溴联联苯当作氧化镁添加剂加入饲料中出售,以致使大量饲养动物食用中毒。人吃了多溴苯污染的猪肉后,剧烈头疼,严重倦怠,肠胃难受,关节僵硬或肿胀等等。这次事故至少损失了3万头牛,6000头猪,1500只羊,150万只鸡;其他如鸡蛋、奶酪、奶油、奶制品和饲料报废数量更加惊人。在日本,多氯联苯污染也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威胁。1968年3月,日本九洲、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检验发现饲料有毒。不久,在北九洲的爱知县以西一带的居民中,发现一种奇怪的病。一开始只是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继之出现呕吐,恶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等症状,有的竟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很快就达到1400多人,并蔓延到北九洲23个府县。7、8月份达到高峰,患者增加到5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13000多人,使整个日本西部陷于恐慌之中。经调查研究发现,北九洲一家食用油厂生产米糠油时,因生产管理不善,使脱溴的热载体多氯联苯泄漏混入米糠油中,人畜食用后中毒,造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米糠油事件”。

塑料污染

1997年6月5日,国家环保局和铁道部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沿数十万公里的铁道线上,打一场“白色垃圾”歼灭战。几百万青年志愿者,整整奋斗了一天,清除垃圾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终于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铁路沿线的“白色垃圾”打扫了一遍。成果见报,表彰先进。但事情的起因是一些不起眼的“白色垃圾”,有白色塑料饭盒,有白色塑料袋。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塑料是20世纪的科学产物,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塑料年产量已达1亿吨,中国大陆消费达380万吨,将占到4%。全年生产塑料餐具达5亿个,而铁路沿线就有1亿多个,塑料有其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也有其缺点,就是回收难,治理难,消解难。使用后,成了垃圾,填埋在地下,就是化上50年也不会分解,因此使用塑料时高兴,丢弃时就头疼。

随着农用地膜、蔬菜大棚技术的发展,农村中使用塑料越来越多,对塑料薄膜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每年替换下来的旧地膜,有的还没有替换就掉在地里,有的干脆就用犁埋在地下。结果,地膜影响了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影响土壤通气施肥。有的地膜被混入饲料中,被牲畜误食,而危害牲畜生命。

在城市,无论到农贸市场买蔬菜、买瓜果,还是到商场购衣服、鞋帽,售货员都毫不吝惜地给你套上一个塑料袋,体现出热情。因此,在城市居民家中也是处处都是白色塑料袋,成了灾,成了垃圾,真是愁煞人。

现在,全球盛行绿色消费。首先推行取消塑料包装,恢复牛皮纸袋包装;或者要求商场出售商品后,要负责回收商品的包装用品。这就是,绿色消费的新观念。而中国商品如果在包装上不注意,就会被挤出国际市场。在国内,由于居民没有自觉抵制塑料包装的使用,对塑料餐具的回收就尤为重要。

铁道部已于1997年7月1日起,在火车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而选用可降解的餐具。广州市将于1998年开始,禁止广州市内的塑料厂家再继续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这是方向,是榜样。在铁道部和广州市的带动下,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将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我们对塑料包装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也不会延长得太久,走得太远。

森林与环境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

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料。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森林能为人类提供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饭。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国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森林的更大价值,还在于它保护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它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地球上的植物一年内能吸收大约865亿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可比拟的“空气净化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落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风的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森林还是改善环境、抗击污染的“主将”。

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

树叶通过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就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地区多85%。

林木还能吸收噪音。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音10~15分贝。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至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森林与生命”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不是以植树本身为目标,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帮助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强调森林有持久生产力的作用,即在为后代保存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现在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要提醒人们认识森林不仅能提供粮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护环境的价值。

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一句话,没有森林就没有生命。

可是,很多人却似乎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仅不知道如何爱惜森林,相反地尽在无情地摧残它们。

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粗放牧畜业和进行刀耕火种时起,森林便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以后更是变本加厉,日益严重。四五千年前,欧洲森林面积还占陆地面积的90%,现在只占50%了。我国西北广大地区4000年前也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如今林海湮灭,植被破坏,好多地方已经沦为千沟万壑、童山濯濯的旱原。

特别严重的破坏是在近百年里发生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毁林开荒,辟林放牧,伐木兴建城镇,再加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现在,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