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7140900000024

第24章 蓝天神翼(3)

战斧导弹命中精度高。从海湾战争实战电视中可以看到,后一枚导弹进入了前一枚在建筑物上炸开的同一缺口之中。战斧导弹的命中精度为什么这么高?这是由于除了采用先进的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技术外,又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关器作为末制导。它由成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装置、数字相关器和微型计算机等设备组成。预先将导弹执行任务的各种景像、地图存贮于计算机内,从传感器测得遥感景像和从计算机存贮器中提取的相应基准景像,进行位置匹配并计算其相关度。若相关度高于某一限值,则产生一个信号,表明导弹飞越某一基准地区,存在位置偏差,当即发出指令并控制导弹回到预定的弹道上来。采用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关器作为末制导,使战斧导弹的命中精度可控制在设定的标准内。

战斧导弹射程远,C型射程1112至1297公里,因此作战舰艇可选择远离伊拉克岸基导弹射程或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进行发射。海湾战争中,从部署在东地中海的潜艇上发射的战斧导弹,绕道土耳其上空打击伊拉克北部的战略目标。战争期间,16艘水面舰艇及2艘攻击型核潜艇,共发射了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282枚成功地进入巡航飞行,发射成功率达到98%,且攻击的都是严密设防的目标。实践证明,战斧巡航导弹是防区外空袭的有效精确制导武器。

装甲车辆的“克星”——A—10攻击机

1967年,美国空军为记取越南战争中“杀鸡用牛刀”,即以大型质高价贵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效果低,效费比极高的教训,着手发展一种攻击能力强、生存力高、成本较低的近程支援飞机,主要用于攻击在战场上与己方地面部队对峙的敌装甲部队等活动目标。

经过反复论证,为完成此任务,攻击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机上装备一门大威力的30毫米7管转管炮,还要配备能击毁各种坦克装甲的贫铀弹;外挂武器重量达到7000公斤,这意味着载弹量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轻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具有避免误射、误炸己方部队的目测攻击能力;能在目标区进行反复攻击的较长留空时间;还要具有高生存力、高机动性能等。

美国空军经过严格的筛选,决定由诺斯洛普与费尔柴尔德两家飞机公司根据统一的战术要求进行原型机竞争。诺斯洛普公司研制的原型机命名为A—9,机身粗短,主翼是直线翼,发动机安装在机翼的根部。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原型机命名为A—10,细长的机身后部两侧各装置了一台比机身还粗大的发动机,主翼是大面积厚直线翼,尾翼采用大面积双垂直尾翼,飞机外形不像是喷气战斗机。

这两种原型机自1972年开始接受美国空军的各种测试与试飞鉴定,结果A—10的综合性能优于A—9,美国空军选中A—10作为专用攻击机。A—10外观显得很笨拙,为了在机身中心线处装置30毫米7管转管炮,不得不将前轮安装在机身偏右处;为确保紧急着陆时的安全,将后轮露出一半;为在野战条件下短距起降,在内翼装置自动小翼;甚至宁可牺牲速度,也要符合近距支援机的要求。

A—10能携载大量攻击武器,在机身下有3个外挂点,主翼下有8个外挂点,这些外挂点除了可吊挂200公斤至900公斤的各种炸弹外,还可以吊挂包括反装甲用的子母照明弹、AGM—65幼畜空地导弹、GBU—8、10、12激光制导炸弹、BLU—27凝固汽油弹和70毫米火箭弹吊舱,还可挂载用于自卫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机首装备的7管30毫米转管炮,是在战斗机使用的M61型6管20毫米火神式转管炮基础上,为攻击坦克部队而制成7管30毫米的GAU—8/A火神式航炮。可使用火力强大的燃烧弹与穿甲燃烧弹,还可发射贫铀弹,能击穿较厚的装甲目标。航炮有2台油压马达,如果2台同时使用每分钟射速高达4200发,使用1台射速也有2100发。航炮可载弹1350发,所有炮弹全部发射完毕只需19秒。A—10不仅具有强大的攻击力,而且为了提高战场生存力,在飞机主要部位与飞行员座仓周围设置了保护装甲板,连燃料箱也填充了防火发泡材料,可承受23毫米炮弹的攻击,能在战场上空发挥其他机种没有的强大对地攻击能力和高生存力,并具有在目标区上空进行反复攻击的较长留空时间。A—10作战飞行速度71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460~1000公里,可在目标区上空执行18小时的空中巡逻任务。

A—10在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共交付美国空军733架。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136架A—10参战,用于攻击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共出动8077架次(出动率为955%,平均每架飞机出击546架次),其中只有不到1000架次是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战争期间发射了4801枚幼畜空地导弹,可靠率达94%。平均每次出击攻击4~5个目标。A—10的飞行速度虽小,但能够在战场上长时间战斗巡逻,载弹量又大,因此非常适合于执行白天,搜索、营救、护航等任务。在一次营救F—14飞行员的行动中,A—10为特种作战部队的搜索与救援直升机护航,摧毁了伊拉克正在寻找这名飞行员的无线电监听战车。A—10还有击落2架伊拉克直升机的空战战绩。A—10由于飞行速度慢,机动性有限,且在战场上巡逻时间又长,易遭敌方火力攻击,但它具有易受攻击的面积较小的特点,使许多战场上受轻伤的A—10安全返回基地。在这次战争中,有15架A—10在战场受损后都安全返回基地,除1架外其余14架重新参战。尽管如此,战争中仍有6架飞机被击落。A—10易受攻击的原因是发动机推力不足,制约了飞机的爬升率、加速度,因而使其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过长,生存力降低。

机龄比驾驶员年龄还大的B—52

20世纪50年代,美军开发了飞行速度高达3马赫的B—70战略轰炸机。当时,正当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地位发生动摇,再加上B—70虽然能以超高度、超高速飞行,仍很难突破前苏联的防空网,因而不得不放弃原定在1963年装备部队的计划。

美国空军虽然放弃了B—70发展计划,但对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计划并没有舍弃。因为轰炸机的武器携载量、攻击精度在当时都比洲际弹道导弹略胜一筹。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弹性作用极大,在B—52轰炸机出征途中,还可随机应变,临时改变攻击目标甚至放弃攻击计划等;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就不能再改变计划,因此,只有在核大战中方能派上用场。此外,轰炸机作战使用灵活,既可挂载各种常规炸弹;又可挂载射程远、攻击精度高的近程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能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突击力强,攻击范围大。这些都是保留和继续发展战略轰炸机的主要原因。

为维持战略轰炸机的生存,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一方面探索突破前苏联防空网的战术,开发适应新战术的战略轰炸机;另一方面,对原有B—52战略轰炸机进行现代化改装,延长其服役期限。

B—52是1948年开始研制的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制造,1952年原型机首飞,1955年6月开始装备美国空军。迄今已服役38年,现仍为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的主要机种之一,并准备对部分B—52H型机进行改造,使其服役期延长至本世纪末。B—52使用寿命之长在作战飞机中居世界之冠。难怪出现父子两代同是B—52的驾驶员,有人说“B—52是机龄比驾驶员年龄还大的飞机”。

B—52,早在1962年就停止生产,共生产744架,有8种型号,其中A、B、C、D、E、F 6型均早已退役。目前服役的是1959年装备部队的G型和1961年装备部队的H型。H型是G型的改进型,是B—52的最后型号,电子设备也最好。

B—52,是一种多用途洲际重型轰炸机。它能携带常规炸弹和核炸弹,执行空中封锁和战场空中遮断任务。即利用打击力量摧毁敌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补给设施等,阻止敌方利用某个地区或道路作战。B—52,翼展55.53米、机长48.31米、正常起飞重量221552公斤,在正常巡航高度11000米时的最大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航程8025公里。动力装置为8台J57—P—43WB涡扇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7718公斤。能装载31780公斤各种弹药。1989年加装了综合常规武器管理系统,弹仓和机翼下可挂载51枚MK82炸弹或18枚MK84炸弹;G型还可挂近程空地导弹20枚或巡航导弹12枚;H型可挂近程空地导弹或巡航导弹各20枚。

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空军早已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部署了20架B—52G。随着空战的发展,B—52G的数量增至68架,共出动1600多架次,投下了数万吨弹药,用于攻击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目标。参战的B—52G飞机的数量只占作战飞机总数的3%,但它所投射的弹药数量占空投弹药总量的30%。

在空战爆发第一天,7架B—52G携带空射常规巡航导弹,在空袭开始前从美国本土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在伊拉克防空网外发射了35枚常规巡航导弹,攻击了军事通信设施、发电厂输电设备等8个目标。往返飞行22400公里,空中飞行时间长达35个多小时,这是空军战争史上飞行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战斗任务,也是首次在战斗中使用空射常规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期间,B—52G出动了954架次攻击战略目标,如:军工厂,综合防空系统,核、化学、生物设施,兵营,机场,武器库、“飞毛腿”导弹发射场等设施。B—52G还出动527架次进行心理战,投放各种常规炸弹、集束炸弹,对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装甲兵部队阵地实施连续“地毯式”昼夜轰炸。一架B—52G所投炸弹的弹着面积为16×24平方公里,大大削弱了伊拉克部队的作战能力。

B—52G飞机由于没有隐身特性,在攻击设防目标时虽有大量战斗机护航、支援,仍有2架B—52G被地空导弹或高炮击中,但无人员伤亡,还是平安飞回基地。但从此之后,B—52G被迫改为高空攻击,使用雷达地面测绘仪获取目标,只能打击大范围目标,大大影响攻击精确性。

几经波折的B—1

1963年,B—70战略轰炸机发展计划被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宣布取消后,美国空军立刻开始研究突破前苏联防空网的新战术,将高空高速突袭改为超低空突防。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与目标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战略轰炸机超低空突防能大大衰减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就大大缩短防空网的预警时间,当雷达探测到目标时,战略轰炸机已飞临防空网了。低空突防的战略轰炸机不需要像B—70轰炸机那样的3马赫飞行速度,能以接近音速作超低空飞行即可,这就降低了对战略轰炸机的高速飞行要求。

1969年,美国根据上述构想,将设计新型战略轰炸机的任务交罗克韦尔飞机制造公司,取名为B—1。这“1”表示重新开始,象征美国轰炸机进入新的时代。罗克韦尔公司前身就是制造B—70轰炸机的北美公司。B—1轰炸机在1987年服役,生产244架。

B—1原型机刚研制成功麻烦又来了,轰炸机与导弹优劣之争风波又刮了起来,这次的对立面已不是地地弹道导弹而是空射巡航导弹。例如,空射巡航导弹AGM—86最初是当作掩护B—52战略轰炸机进攻的诱饵导弹进行发展的,由于空射巡航导弹优异的超低空飞行特性,在飞行中能依照地形高度变化而不断变更飞行高度,价格低廉,又不需要人员驾驶,等于是一架无人驾驶轰炸机,最后这种诱饵导弹被发展成为进攻性武器:射程达2500公里的AGM—86B空射巡航导弹。谁能想到诱饵把“主人”都“诱”掉了。

巡航导弹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重视,在卡特总统时代,更是大放异采。1977年B—1战略轰炸机经试飞已获成功,正准备按原定生产计划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时,卡特总统下令中止B—1战略轰炸机的批量生产,而由B—52携载空射巡航导弹取代。当时卡特总统的决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一架造价高达上亿美元的B—1战略轰炸机,跟一枚造价只有几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相比,竟然让巡航导弹占了优势,不过,这样的对比是不全面的。比较客观的分析是,B—1轰炸机跟携载空射巡航导弹的B—52轰炸机之间,进行全面对比才比较科学,也具有说服力。

以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而言,毋需轰炸机飞临设防的前苏联的防空网,在远离防空网外发射,也能攻击目标,这就大大减小轰炸机被击落的危险。而且,空射巡航导弹体积极小,被侦测、拦击的可能性也远比轰炸机要小。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将空射巡航导弹携载到前苏联防空圈外的发射地点进行空射,这对携载飞机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根本不需要性能优越、价格昂贵的战略轰炸机了,只要用大型运输机或客机改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