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900000008

第8章 内科(6)

补虚止汗方

【组成】生、熟地各15克,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3克,菟丝子24克,栀子12克,浮小麦12克,炙鳖甲12克,豆衣24克,阳起石15克,白芍15克,蛇床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固涩,益肾助阳。

【主治】盗汗并阳痿。

【来源】名老中医衡少白验方。

眩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可见于西医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贫血、中毒性眩晕、眼原性眩晕、头部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黄芩泻火汤

【组成】黄芩、山栀、制军、白芍、甘草、生地、钩藤、淮牛膝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肝泻火。

【主治】高血压初起,患者体盛性刚,烦躁易怒,口苦烘热,目赤,头痛、头胀、大便干结、脉弦劲、舌红、苔黄、血压常有波动,且以收缩压为主。

【来源】浙江省中医院魏长春主任医师验方。

降压膏

【组成】熟地30克,女贞子20克,牡丹皮15克,槐米15克,夏枯草30克,桑寄生24克,牛膝15克,生石决明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滋阴潜阳,降压止眩。

【主治】肝肾阴虚,髓海失充所引起的眩晕症。对年老阴阳失调而引起的高血压症,尤为适应。其降压效果可靠,且不易反复。

【来源】河南临汝县中医院老中医桂清理验方。

清泻肝胆方

【组成】柴胡9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9克,枳壳9克,竹茹9克,龙胆草9克,栀子9克,蔓荆子12克,苍耳子9克,大青叶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泄肝胆。

【主治】内耳性眩晕,症见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耳胀耳鸣,口苦,甚则汗出呕吐,苔白腻,脉弦。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印会河教授验方。

降压汤

【组成】川芎12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因肝胆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脉弦实等证。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龚志贤名老中医验方。

定眩汤

【组成】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24克,当归24克,白芍30克,川芎9克,陈皮6克,半夏6克,泽泻15克,赭石粉18克,柴胡9克,荷叶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祛痰、升清降浊。

【主治】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院院长主任医师吕同杰验方。

平肝清晕汤

【组成】生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生地1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滋阴平肝,潜阳清晕。

【主治】肝阳上元之眩晕。

【来源】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名老中医张子琳教授验方。

气虚眩晕煎

【组成】炙黄芪20克,别直参10克,老鹿角15克(先煎),桂枝10克,川芎10克,酒炒柴胡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进行煎煮。待沸后改用微火,再煎15分钟,滤取药汁;药渣再加少量冷水,如上法煎煮,沸后15分钟滤取药汁倾入前药汁中,分2次服(1日量)。

【功效】益气壮阳。

【主治】气虚眩晕。

【来源】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施治全验方。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凡外感或内伤头痛为主者,皆属头痛。可见于传染性及感染性发热之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偏头痛等疾病中。

偏头痛熏方

【组成】透骨草30克,川芎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白僵蚕1岁1个。

【用法】纳药砂锅内,煮沸数分钟,取一厚纸,中孔约手指大,覆锅,薰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日2~3次,每剂药用2~3天。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来源】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崔玉衡验方。

头痛鼻散

【组成】白芷10克,冰片1克。

【用法】先将白芷研细末,再将冰片研细和匀,再研至极细末为度,磁瓶收贮备用。每用少许鼻,左痛左鼻,左痛右鼻,或用棉球蘸药粉少许塞鼻孔亦可,日2~3次。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发作,风痰上扰及血淤头痛均可。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天麻半夏汤

【组成】天麻10克,勾藤15克(后下),制半夏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玄明粉6克(冲服),川芎15克。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3次分服。

【功效】平肝潜阳,降逆止痛。

【主治】风痰上扰之头痛,头痛昏沉,纳呆恶心,甚至呕吐。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陈树森教授验方。

震消汤

【组成】制首乌、制龟板、煅磁石各25克,女贞子、草决明、白芍、龙牡粉各15克,杭菊花、苦丁茶、白蒺藜、牛膝、石斛各10克,真珠母粉30克。

【用法】加水浓煎,分3次服。可连服5~10剂。以后再发按原方续服如此反复治疗,可得到根治。

【功效】镇逆消淤,活血通络。

【主治】脑震荡后遗头痛,头脑昏闷胀痛、呕逆,尤以颞部及后脑部为甚。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张梦侬教授验方。

偏头痛饮

【组成】珍珠母30克(先煎),龙胆草2~3克,杭菊花9~12克,防风3~5克,当归6~9克,白芍9克,生地12~18克,川芎5克,全蝎2~4克,虫5~9克,地龙9克,牛膝9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服。

【功效】清肝潜阳,活血通络。

【主治】偏头痛。

【来源】浙江名老中医陆芷青主任医师验方。

凉血清肝汤

【组成】生地15克,丹皮9克,赤、白芍各9克,元参12克,龙胆草6克,决明子30克,柴胡6克,菊花9克,酒军6克,枳壳9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凉血。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表现为肝化风,血热上冲,症见头胀痛欲裂,太阳穴经脉隆起跳痛,面目红赤,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多梦易惊,甚则目眩妄见,口臭饮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鲜红,脉见弦数。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金铎验方。

加味芎辛汤

【组成】川芎、细辛、白芷、牛蒡子、延胡索、法半夏各适量。

【功效】疏风活血止痛。

【主治】偏头痛。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周超凡验方。

霹雳汤

【组成】全蝎2只,制川乌4.5克,制草乌4.5克,白芷12克,川芎9克,白僵蚕9克,生姜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1剂,用500毫升清水,先入川乌、草乌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余药再煎20分钟,去渣,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驱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

【来源】南京军区总医院名中医沙星垣验方。

头痛舒煎剂

【组成】细辛4克,吴茱萸3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制南星4克,白附子6克,石决明15克,天麻9克,生石膏20克,红花10克,川芎5克,苦丁茶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清化痰热,平肝熄风,活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孟澍江教授验方。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称三叉神经痛。属祖国医学“偏头风”症。

熄风止痛汤

【组成】生石膏24克,葛根18克,黄芩9克,赤芍12克,荆芥穗9克,钩藤12克,薄荷9克,甘草9克,苍耳子12克,全蝎6克,蜈蚣3条,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对三叉神经痛,屡试屡验。

【来源】名老中医赵锡武验方。

四味芍药汤

【组成】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柔肝潜阳,活络熄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

【来源】名老中医夏度衡验方。

风静络和疼止汤

【组成】荆芥炭9克,元胡12克(炒),白蒺藜9克,钩藤12克,生石膏30克(先煎),白僵蚕90克,炒蔓芥9克,香白芷4.5克,广陈皮4.5克,全蝎粉3克(另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三叉神经痛。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名医马瑞寅验方。

三叉1号片

【组成】川芎、桃红、红花、蔓荆子各9克,菊花、地龙、白芍各12克,细辛6克。

【用法】先将细辛、菊花提取挥发油后同余药(白芍用半量)煎制成膏状,加等倍95%发油乙醇,过滤,再浓缩至膏状,再以半量白芍细粉与煎膏制成颗粒,喷入挥发油,加润滑剂压片,每片重0.35克,含生药8.2克。服法:从每次8片开始,每日3次,依病情,最大量为每次16~20片,每日3次。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三叉神经痛。

【来源】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名中医方都验方。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症,以一侧面肌的阵挛性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妇女为多,病因未明,似属祖国医学“筋惕肉润症”范畴。

镇痉汤

【组成】秦艽、防风、白芷、白附子、僵蚕、白花蛇舌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服。

【功效】散风祛疾,活络止痉。

【主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症,属外风合痰型。多兼头痛、鼻塞、恶风、肢体痛,苔薄白腻、脉浮滑。

【来源】天津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龙齿牡蛎汤

【组成】生熟地、枸杞、白芍、钩藤、白附子、僵蚕、生龟板、生龙齿、生牡蛎、地龙、全蝎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盲阴平肝,祛痰熄风解痉。

【主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症,属风阳夹痰型者。常兼眩晕、头痛、耳鸣、肢麻震颤,舌红苔腻、脉弦细而滑。

【来源】天津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祛痰清肝汤

【组成】胆草、黛蛤散、柴胡、郁金、竹茹、胆南星、僵蚕、全蝎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泄肝火,祛痰止痉。

【主治】面肌痉挛,肝火痰扰型。

【来源】天津名老中医朱广仁验方。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可参考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等症治疗。

黄精四草汤

【组成】黄精20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肝平肝,通经利尿降压。

【主治】高血压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验方。

活络蠲痹饮

【组成】天麻10克,钩藤20克,木瓜10克,萆薢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续断12克,黄芪15克,牛膝10克,僵蚕12克,松节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熄风蝎痹,养血活络。

【主治】高血压病,中风半身不遂,手足不能举动,麻木不仁,关节酸痛或略吐痰涎者。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振球验方。

柔肝熄风汤

【组成】枸杞子12克,杭菊花12克,夏枯草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12克,何首乌12克,全当归9克,赤、白芍各12克,大元参12克,淮牛膝12克,净钩藤9克,广地龙9克,珍珠母24克。

【用法】方中珍珠母1味,煎药时用纱布包好,先煎15分钟。钩藤煎药时要后下,即头煎不下,3煎再下,两煎药对在一起,约350毫升左右,分2次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功效】柔肝熄风,清热,降压,解痉。

【主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致之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口干舌燥、腰膝无力,头重脚轻之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赵金铎主任医师验方。

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龙胆草、益母草、芍药、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肝平肝。

【主治】各期高血压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刘渡舟教授验方。

平衡汤

【组成】肥玉竹15克,制首乌15克,丹皮6克,杭菊12克,连翘心10克,竹卷心10克,煅石决明15克,黑山栀10克,竹沥夏10克,抱木神、黑元参、生白芍各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益肝平肝敛阳,清心化痰宁神。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头晕脑热,烦躁火升,神倦者。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曹惕寅验方。

降压灵

【组成】附片15克(先熬),熟地30克,泽泻2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

【主治】高血压病,阴阳俱虚型。

【来源】四川名医贾河先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