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900000023

第23章 儿科(4)

疳积散

【组成】红参9克,当归9克,胡黄连9克,芦荟9克,芜荑15克,使君子仁12克,川芎6克,青皮6克,广皮9克,夜明砂6克,木香6克,五灵脂6克,干蟾皮9克,红花6克,鸡内金6克,朱砂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0.6~0.9克,每日2次。轻症服药数次,重症服药2~3周,多能见效。

【主治】小儿厌食。

【来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名医杨梦兰家传方。

詹氏厌食方

【组成】川朴花、郁金、炒淡芩、炒白术、炒枳壳、大腹皮、藿香、姜半夏、茯苓、神曲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厌食属脾虚挟湿者。

【来源】浙江著名儿科专家詹起荪教授验方。

腹痛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征候,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这里所指的是针对儿科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腹痛。多电感受寒邪,乳食积滞,就虫内扰,脏腑虚冷、气滞血淤等因素引起。小儿腹痛,除较大儿童外,大部分不能自述症状,有时虽能自述,但往往说不准确腹痛的部位和性质。婴幼儿腹痛常表现为突然或阵发性的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起卧颠倒,烦躁不安,或摒气出汗,面色苍白,或精神萎靡,屈膝踌卧等症状,临症时须注意鉴别诊断。

温中止痛汤

【组成】桂枝1.5克,白芍12克,小茴香3克,生姜6克,当归6克,生甘草3克,木香3克,大枣4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补虚,缓痉止痛。

【主治】生冷寒伤脾胃引起的腹痛,症见当脐腹痛,时作时止,痛时绵绵,喜按、喜暖,食欲不佳,面色黄白。

【来源】北京著名儿科老中医周慕新验方。

温通合剂

【组成】元胡6克,艾叶4.5克,荜拨3克,肉桂1.5克,番泻叶1.2克,台乌药9克,小茴香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气机,活血散淤。

【主治】过食生冷,影响气化,造成气滞血淤而腹痛。其临床表现为胸膈胀满,腹中滚痛,转矢气则减,脉象沉紧,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指纹隐暗。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名老中医郑颉云主任医师验方。

温化止痛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3克,杭芍9克,陈皮6克,焦山楂9克,木香3克,荷梗9克,甘草3克。

【功效】温化止痛。

【主治】过食生冷,寒邪凝滞中脘而致的热寒腹痛,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瘦弱,舌淡等。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著名老中医金厚如验方。

施氏腹痛方

【组成】巴戟天3克,紫河车3克,生、熟地各3克,荔枝核5克,川楝子3克(醋炒),米党参3克,野白术3克,炒吴萸3克,酒杭芍6克,炙甘草1.5克,鹿角胶3克(另烊化对服),(3岁小儿用量)。

【用法】水煎服,每周2~3剂。

【功效】培补脾肾。

【主治】脾肾两虚少腹疼痛。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施今墨验方。

肖氏腹痛方

【组成】沙参15克,乌梅10克,山药15克,莲米15克,木瓜10克,生谷芽15克,生麦芽15克,山楂10克,白芍10克,珍珠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阴虚夹食型腹痛。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儿科专家肖正安教授验方。

泄泻

泄泻又名下利,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完谷不化为特征。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所致。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皆有发生,夏、秋两季发病较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重证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征候;迁愈日久不愈,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慢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婴幼儿腹泻等病。

小儿止泻散

【组成】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90克,车前子羌活(炒)各60克,川乌(去皮,面包煨遂),生甘草(炒)各45克,生熟大黄(均炒)各30克。

【用法】诸药研细。1~4岁服0.5克;5岁以上服0.6克。

【功效】燥湿散寒,健脾止泻。

【主治】小儿泄泻。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马莲湘教授验方。

消食清肠汤

【组成】生三仙各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和匀。日3次,食前服之。

【主治】婴幼儿伤食或湿热蕴结,中焦失宣,以致腹泻溏便,酸臭异常或带黏液,或伴腹胀,腹痛者。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主任医师验方。

温中健脾汤

【组成】煨肉豆蔻10克,煨木香10克,焦白术10克,肉桂10克,焦楂炭10克,姜汁、炒川连5克。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效】温中健脾。

【主治】小儿久泻,泻下呈青色水样,少有粪便,舌苔腻嫩,脉象细数。

【来源】苏州医学院名老中医吴克潜验方。

芩芍香连饮

【组成】黄芩、白芍、木香、黄连、川朴、荷叶、滑石、生甘草各适量。

【用法】根据小儿年龄、病情确定药量。水煎,每日1剂,分4次喂。

【功效】清热解暑,利湿止泄。

【主治】小儿暑湿泄泻,症见大便稀溏,日十余次,色绿或黄,夹有赤白黏冻,发热,纳呆,腹痛,小便黄,或见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徐光棣副主任医师验方。

温阳止泄方

【组成】炒党参6克,陈皮3克,广木香3克,米泔浸苍术10克,车前子10克,葛根10克,炒麦芽10克,淡附片1.5克,干姜1.5克,炒银花5克。

【用法】上药煎取150毫升,每日1剂,分3~4次口服。

【功效】温阳止泄。

【主治】婴儿泄泻。

【来源】上海中医文献馆著名儿科老中医董廷瑶主任医师验方。消食饮【组成】广木香3克,川黄连3克,大白6克,乌梅6克,川朴4.5克,焦三仙各3克,番泻叶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助消化。

【主治】乳食过量,损伤胃肠而引起的腹泻,症见噫臭,嗳酸,腹胀满,便前腹痛肠鸣,便如鸭粪状,杂有多量不消化乳食,便气恶秽,食欲不振,啼叫不安。脉象数,指纹隐暗,舌质微红,苔白厚或微黄。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儿科名老中医郑颉云主任医师验方。

痢疾

痢疾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特征。常在夏、秋季节流行,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或不洁食物所致。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尤以2~7岁小儿患疫毒痢者为最多。本病包括西医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病。

久痢方

【组成】益母草30~60克,乌梅肉炙炭3~6个炮姜5~10克,炙甘草3~6克,大枣6~12个(随小儿年龄大小酌量用药)。

【用法】上药浓煎1小时,只取头道,滤清加红糖10克,再煎2沸,频饮。如脱肛甚者,加川芎3~6克,陈粳米100粒。

【功效】和营止痢。

【主治】小儿痢疾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脓血垢冻杂下,后重脱肛,小溲少,不欲食,形体消瘦萎黄。或疳痢,口舌生疮,肛门不收等症。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儿科名老中医郑颉云主任医师验方。

周氏噤口痢方

【组成】生地6克,麦门冬10克,鲜石斛10克,木香3克,黄连2克,石莲子10克,当归3克,白芍10克,焦楂6克,阿胶3克,米壳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补血,开胃止痢。

【主治】痢疾伤阴,不能进食的噤口痢。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著名老中医龚志贤验方。

荡痢方

【组成】川黄连6克,广木香4.7克,白头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朴4.7克,血余炭9克,藿香梗4.7克,车前子9克,谷芽炭9克,麦芽炭9克。

【用法】制成片剂,每片0.3克。口服,1日总量:1岁4片,3岁9片,6岁12片。

【主治】急性菌痢,泻脓血便或深绿色黏液便,腹痛下坠,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身热或不热,食欲不振或呕吐者。

【来源】天津市儿童医院著名老中医何世英教授验方。

大黄煎剂

【组成】生大黄适量

【用法】水煎至100毫升,每次20~30毫升保留灌肠。

【主治】小儿疫毒痢,实热证。

【来源】江苏徐州市中医院儿科名医孙英华验方。

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消,腹满胀痛,嗳腐呕吐,大便酸臭等为特征。伤乳食、疳症等均与积滞有密切的关系。如伤于乳食,经久不愈,可变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可转化为疳。三者名虽异而源则一,惟病情有新旧长短、轻重深浅之不同。本病大致相当于西医的消化功能紊乱症。

滞泻方

【组成】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麦芽10克,黄连3克,石榴皮6克,马齿苋10克,神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汁稍浓缩,加糖,半岁以内,1次服15毫升,每隔2~3小时1次;半岁至1岁,1次20毫升,2~3小时1次;1岁以上,1次25~30毫升,2~3小时1次。

【功效】健脾和胃,清热化滞。

【主治】小儿积滞腹泻。

【来源】武汉市职工医学院李浚川教授验方。

黑白散

【组成】黑、白牵牛子各适量。

【用法】炒熟,碾筛取头末,以1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一般服后大便微见溏,红线立消,喜进饮食后愈。

【主治】小儿伤食,鼻下人中两旁发炎,垂2条如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验方。

消积散

【组成】建曲、谷芽、麦芽、焦内金各6克,焦山楂9克,莱菔子6克,香附、广陈皮、炒枳壳各3克,厚朴6克,甘草1.5克(3岁小儿用量)。

【用法】每日1剂,研粗末,水煎,分3~4次温服。

【功效】消积和胃,理气止疼。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症见胃脘胀满,按之作痛,纳食不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来源】河南安阳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孙一民验方。

增食丹

【组成】焦神曲9克,焦山楂15.6克,云茯苓9克,清半夏6克,陈皮9克,连翘6克,莱菔子6克,焦麦芽6克,焦谷芽6克,炒枳壳6克,厚朴6克,砂仁3克,焦内金9克,槟榔9克。

【用法】制成片剂,每片0.3克。1日总量:1岁4片,3岁9片,6岁12片,分2~3次服。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用量1/3~1/2。

【功效】健胃,化食,消胀满。

【主治】纳呆,食后胀饱,停乳,停食,厌食嗳气,矢气,消化不良有腹泻及大便黏稠腥臭者。

【来源】天津市儿童医院名老中医何世英验方。

小儿积滞茶

【组成】葫芦茶、谷芽、布渣叶、夏枯草各10克,岗梅根15克,黄糖适量。

【用法】每日1剂,用清水1碗半,煎成1碗,口服。

【主治】心烦、纳差、溏泻。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名老中医潘仲明验方。

疳积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羸瘦的一类疾病。多见于3岁左右的婴幼儿,主要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或其他疾病导致气液消耗所致。临床上以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青筋,精神萎靡,饮食异常等为特征。本症大致相当于西医的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消疳散

【组成】大蟾蜍3只(重90~120克者最佳),砂仁(连壳杵碎)15克,胡黄连(研碎)15克。

【用法】先将蟾蜍分养,每只喂五谷虫90~250克,然后放入瓮中,饿1周,使腹中物净,取出,将砂仁、胡黄连末塞入口,填腹中(塞药末时要戴手套,捏住蟾头,防喷浆伤人),用线扎住。另用黄泥湿和,每只分别封固,泥厚1指半,阴阳瓦煨煅,至泥赤裂便成,放土地上,出火气,候冷掼开,取蟾蜍药炭研细末,收入瓶中待用。用量视蟾蜍大小,每料分作100~120份。每日1~2份,每份用鲜鸡蛋1个,同药末打和,加少许食盐,干蒸发透食用。

【主治】小儿疳积。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丁光迪教授验方。

小儿健脾散

【组成】党参60克,神曲30克,胡连30克,炒鸡内金90克,三棱60克,莪术30克,青皮30克,使君子60克,二丑60克,枳壳60克,川朴30克,青蒿60克,苍术60克,槟榔60克,炒麦芽90克,大黄90克,草果60克,灵脂6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轧细面,每300克,对冰片1.5克,每包重0.6克。1岁内小儿可每次服半包,日2次;3岁内小儿每服1包,日服2次;5岁上下之小儿可每服2包,日2次。

【功效】化积杀虫,健脾和胃。

【主治】小儿疳积,面黄身瘦,不思纳食,颈细腹大,喜食异物,兼有蛔虫。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赵心波教授验方。

肥儿粉

【组成】焦山楂120克,大黄90克,焦槟榔90克,炮姜21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过筛为散。3岁以内每日1~2克,分2次服;3岁以上量酌增。

【功效】清热导下,温中化滞。

【主治】肠胃积滞,伤食吐泻,饮食失调所引起的疳积。

【来源】北京著名老中医祁振华主任医师验方。

疳积饼

【组成】焦内金15.6克,焦黑芝麻15.6克。

【用法】共为细末,制成饼状。婴幼儿每次服3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消积化疳。

【主治】慢性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

【来源】天津市著名儿科专家何世英老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