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灵鸡汤全集(白金版)
7137300000043

第43章 谦逊坦荡,与人为善(5)

人们为什么会得意呢?也许是比别人在人生境遇中顺一些,也许他得到了满足,或者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功,然而,最为根本的是他的浅薄。因为自己的浅薄竟以为自己通晓了一切,无所不能。曾经有一位俄国青年,会写了几首诗,竟忘乎所以地把大诗人普希金也不放在眼里了。居然当众问普希金:“我和太阳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普希金轻蔑地回答道:“无论是看你还是看太阳,都不得不皱眉头。”

浅薄的人受不得赞许,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自鸣得意自我膨胀起来。有一位画家画好了一张画后,拿到邻居家去征询意见,这位邻居是位鞋匠,看了看画后,指出画上的靴子少了一个纽扣。画家很感激,马上改正了自己这一疏忽。不料,鞋匠却得意起来,郑重其事地对整个画指指点点,横加指责,弄得这位画家哭笑不得。

得意和尊卑贵贱并没有关系,但在浅薄的人看来,只要我比你有那么一点所谓的尊贵,那也能成为我得意的资本,市井小民不乏这种心理。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在一个破旧的街区,住着三个女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一个女人说:“我的丈夫真棒,是火车司机。”另外一个女人赶紧说道:“火车司机算什么,我男人是列车长,专管你男人。”第三个女人不甘示弱,得意地说道:“我男人是扳道叉的,让火车朝哪条道上开,就得朝哪条道上开。”一列火车成全了三位女人的虚荣心,使她们在这廉价的得意中快活着。

人一得意,就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的高处,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是狂妄的表现。其实,真正这个高处就在你的脚下。在老北京城的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甲裁缝在自己的橱窗上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道:全北京最好的裁缝。乙裁缝看到了立刻也打出一块招牌,写的内容是“中国最好的裁缝”。丙裁缝看了两个人的招牌,仔细想了一下,也打出一块,上面写道:此街最好的裁缝。

古人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顶点。”盈则亏,满则招损,春风得意之时,不要留下得意忘形之态。

和而不同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影响深远的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人们心中,表现在各个领域。

“和”首先是一条经世致用的原则。

儒家有句名言叫做“和为贵”。兵家有个理论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我们周围可以找到许多以和为贵的凡人,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大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以邻为壑,它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死对头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

“同”是没有自己的意见,盲目附和别人的态度,人云亦云。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与周围的人相互协调,“和则生物,同则不济”。

“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涵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希望国内太平,永无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战争。林语堂认为“和平”是人类的一种卓越认识,中国人尤其酷爱和平,不爱挑起战争,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受“和为贵”理念的浸润和熏陶,使得人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他们不嗜战争。这就是不管战争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都会使人残肢断体丧失生命,并认为中国人的和平性情兼有人类谅解意义。

“以和为贵”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去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在今天仍是一条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特别是当人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时,斗争就难免了,而且斗的方法也举不胜举。有明争也有暗斗,不管是哪种相斗方式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使人安心地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让人世充满了温暖。

走自己的路,任人评说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为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别人说不好,他就会后悔、恐慌、自责、情绪低落、偃旗息鼓。他时时为别人的看法担心、害怕、烦恼、痛苦,经常掩饰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一个人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重众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做得适度,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自尊,但如果过度了,则是一记暗伤。为了得到他人的好感、好评,就去刻意改变自己,扭曲自己,迷失自己,因一失之累,烦恼一生,痛苦一生。因为人们对一个人的反映总是像各种各样的多棱镜,不会一致说好,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不好。

2003年3月,一位旅游者在意大利的一座山上发现一块墓碑,碑文记述了一位名叫托比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据说这块墓碑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为他树立的,大意是这样:托比从雅典来意大利讲学,途经此山,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跟别人说,但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这座山上从来就没有人见过老虎,不仅这座山没有,而且周围的山上也没有。

可托比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说是一只威武雄壮的老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说,我带你们去看,如果见到了真老虎,该相信了吧。于是柏拉图的几个学生跟他上了山。可是漫山遍野找了个遍,就是不见老虎的影子,甚至,连根老虎的毛也没有看见。但托比仍对天发誓说他确确实实在那棵大树下见到了老虎,跟他去的几个人都说,你当时一定是看花了眼。你最好还是不要说确实看到了老虎,否则人们会说我们城邦里来了个最会撒谎的人。

我怎么会是个撒谎的人呢?我的的确确是见到了一只老虎,怎么就没有人相信我呢?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逢人就说他没有撒谎,是诚实的,确实是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到他就躲,并且在背后还议论他:看!这就是从雅典来的疯子。本来是来意大利讲学,是想成为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现在,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

他怎么也想不通,他发誓一定要让人们相信自己是诚实的。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在他来到意大利的第十天,他买回了一支猎枪就开始上山了。他要找到那只老虎,并且要把那只老虎打死带回来。让全城的人都看一看,他没有撒谎。然而,他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一堆撕碎的衣服和一只脚。经城邦的法官验证,托比是被一只重量至少在500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托比并没有撒谎,他确确实实在这座山上见到了一只老虎。

这段碑文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碑文向世人所作的一个暗示:世上有许多不幸,都在于急着向别人证明自己正确。那种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其实就是寻找一只能把自己吃掉的老虎。

不要在乎经验

太在乎经验的人总是坚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人的感官有时也会愚弄和欺骗自己。抬头仰望天空,湛蓝湛蓝的天上,只有太阳在发出炫目的光。你说没有星星,其实星星是存在的,只不过被太阳的光芒遮住了。因此,眼见未必就是真的。经验往往是个人的直观感受,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成为自己成功的途径,而对别人则不灵验。有时表面上是对你有利,实际上是对你非常不利。

成功者的绝招决不囿于经验。

向成功者学习,这是所有想有点成就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必须明白一点,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学习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不过切忌将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别人的办法只适合别人的事业。因此,对于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和办法,一定要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态去接受。

跟着别人后面跑,永远不会超过别人。

天下就是有那么多怪事:眼见着别人开饭店发大财,自己也跟着开饭店,却赔钱。跟着别人学开服装店,但自己的店里就是没人光顾。看见别人下海经商炒股搞房地产成了亿万富翁,自己也弄个摊子,跳进股海,结果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不说,还得像过街老鼠一样四处躲债。

其实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都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才能,都有自己特定的关系网,更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大凡成功者在选择目标和确定行走方式时,都会尽可能地考虑到自己的特长,注意使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特点。你和他们主客观条件都大相径庭,步其后尘,要么失败,要么落后,你永远不会走到别人的前头。

每个人都应找准自己的立足点。

“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要是经商,不是赔得倾家荡产就是发不了大财;有的人最适合从商,让他读书做学问,真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有的人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在文学上就有成就,干其他什么事,不是提不起精神,就是维持不了长久……

人就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只有认清了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方式,才能从万花丛中独秀出来。

实力不能决定一切

当市场经济的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人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原始的资本积累越来越难,没有钱想去挣钱是难上加难。于是,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人赚钱难,而钱赚钱容易。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就容易犯迷信经济实力的错误。因为,你即使经济实力再雄厚,钱毕竟是由人来赚的,而不是钱本身“下的蛋”。即使有经济实力,也不等于就能成功。实力不代表一切。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就是实力强大者失败的最典型例子。

实力不等于能力。知道怎么运用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力。实力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这是一种死的东西。要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全在于运用得法,所谓存活之间全在乎一念之间也。钱“生”钱,全在于使用钱的人怎样使用,否则,钱永远只是钱,不可能“生”出钱来。

事事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真是太多太多,都被这“一切”二字囊括。实力既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是客观的,那么一个人所拥有的实力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实力不能决定一切为人处世,不应当过于迷信实力,否则就会陷进实力的陷阱中。

做人不要过于迷信实力。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实力,正确地分析彼方的实力,应对得当,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做人不要太在乎实力,就需要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要不然,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对手,还没有等对方与你交手,你自己首先就将自己打败了。人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

明白实力不能决定一切,就是要你树立信心,面对强大的对手,只要寻找到对方的弱点和不足,击倒对手是迟早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探明对手的弱点和不足呢?

不要被对手强大的实力所吓倒。要是未交手前你自己先倒下去了,那么你就永远没有战胜对手的机会了。自信是自立的前提。

但也不要显得你毫不惧怕的样子,要学会示弱。只有当对手不再注意你时,你才有机会接近对手,探知对手真正的弱点和不足。

强大者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弱小者的弱小。太在乎实力者,终将在实力面前倒下。真正有实力者,别人是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实力的,因为他的实力是运用实力的能力,有能力者才是最后的强者。

人人都是胜利者

如果从结果来看,有胜利的必有失败的。胜利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如何胜利、如何成功却是一种方法问题。所以,从方法论角度看,成功告诉我们:谁都可以成功,人人都是胜利者,只要他方法、策略得当。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般来说,作为结果的胜利者总不免会受到时代条件的局限,它们可能随时间推移而过时,或由正确变成错误,或由整体变为部分,而正确的方法总能给人提出独立探索的合理途径,并且能够反过来验证结论本身。

那么,人人都是胜利者的成功法则是什么呢?这就是“由自己开始,靠大家推进”。只有敢于开始和善于开始一项创意、一项事业,然后是敢于和善于依靠大家推进,依靠大家升华,依靠大家腾飞。微软公司由比尔·盖茨开始,靠千百个精英推进,才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