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伯虎,人们很自然会联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曾一度走红的电影喜剧片《三笑》,它似乎超越了观念和趣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玩世不恭、狂放不羁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形象。央视“百家讲坛”中,孙丹林教授说,《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雏形源于明代笔记体小说,到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手中,成了短篇《唐解元一笑姻缘》,后来电影艺术家们根据这一短篇作了改编,“一笑”变为“三笑”,才使得内容、情节更为复杂、曲折、生动。“三笑夺人魂,秋香入眼昏。唐寅成仆役,只为一求婚。”
上面说的,是艺术家笔下的唐伯虎,而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唐伯虎(1470—1524),明代画家、文学家,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故又名唐寅。他16岁考秀才得第一名,后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故年少就心高气傲,狷狂倜傥。30岁因涉科考舞弊案下狱贬谪为吏,从此他感到终生蒙羞而绝意仕途,放纵于诗、文、画、酒之中,以宣泄胸中郁结的才气,最后沦落到潜心学佛,想从佛理禅学中寻求解脱、寻求心理平衡,生活上到了“寄日浮屠,日愿一餐”的地步。他愤世嫉俗,放荡不羁,卖画为生,落款用的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印。他认为一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自号“六如居士”。清人辑有他的作品《六如居士全集》。
与唐伯虎相比,曹雪芹的个人遭遇要惨痛得多。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康、雍、乾期间人。其曾祖、祖父、父辈相继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曾祖母孙氏曾是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任江宁织造期间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极受康熙皇帝的宠信。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接驾四次,得到康熙“殊遇”、“恩眷”、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少年曹雪芹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康熙死后,雍正上台,曹家失去靠山,因而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受到牵连,其父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递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微并急剧败落。曹雪芹也从豪富生活变为“蓬牅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清代明文规定:凡三代内有重大犯罪的子弟,不得应试。曹雪芹由此断绝了走仕宦之路的可能,《红楼梦》第1回中“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指的就是此事。家庭的巨变,使曹雪芹病窘潦倒,生活上一贫如洗,他参透炎凉世态,傲岸不屈,在极端凄凉困苦的环境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写出了不朽的传世名著《红楼梦》。
唐伯虎与曹雪芹,虽然一个生活在明代,一个生活在清代,但在遭际和性格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一是他们一生都与官场无缘,仕途失意;二是在济世“补天”之路无望后,他们都将自己的一生寄托于诗书酒画之中,并留下了传世佳作;三是他们都放浪不羁,不拘礼法,挑战现实,具有叛逆性格。试想一下,怀才不遇的曹雪芹一定对比自己早出生一百多年的唐伯虎的多才多艺和风流倜傥、无视权贵的性格怀有仰慕、钦敬之情吧。这种感情具体体现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红楼梦》的伟大固然来源于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来源于曹雪芹卓越的见识和丰赡的才华,但像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名著一样,《红楼梦》也植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厚土壤,曹雪芹无疑会继承、汲取前人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来构筑自己的鸿篇巨制。细读红楼,我们会发现,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唐伯虎及其作品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微妙的承传和嬗变关系。
《红楼梦》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先谈到唐伯虎的为人。按贾雨村的分法,这世上有“大仁”者,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这类人,“应运而生”,秉有“清明灵秀”之“正气”,能“修治天下”;又有“大恶”者,如蚩尤、共工、安禄山、秦桧等,这类人,“应劫而生”,秉有“残忍乖僻”之“邪气”,能“扰乱天下”。而唐伯虎是属于正、邪两气兼秉的人,这种人,有技艺、有爱心、有特长,属于有“聪俊灵秀”个性的另类人。这种人,“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社会中尽管遭遇种种磨难,但绝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与爱好而轻易苟同于人,他们最终以自己的诗、文、画等专长成就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把唐伯虎与历史文化名人陶潜、阮籍、嵇康、刘伶、陈后主、宋徽宗、柳永、秦观等并列,有意突出他们狂、傲、放达豪饮的特点。不但如此,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不通世务”、“行为偏僻”、性情“乖张”的正面典型贾宝玉,也属于这种人。可见曹雪芹心仪这些人,以这些人为楷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钦重崇敬之情。
《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曹雪芹写到了唐伯虎的画。书中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在宁国府花园赏梅,宝玉因倦怠由秦可卿引去睡午觉,先到了上房内间,“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但宝玉看到贴在房内的《燃藜图》和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连叫“快出去”,表示“断断不肯”睡在这里。接着到了秦可卿的卧室,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和宋人秦观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还摆放着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西施、红娘用过的器物,立即表示“这里好”,于是,贾宝玉就睡在秦可卿的卧室。贾宝玉素昔厌恶仕途经济,故看到上房内间劝人苦读的《燃藜图》和充满禄蠹气的对联就难以容忍;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他又是个“整日在内帏厮混”的纨绔子弟,而秦氏卧室华丽香艳的陈设则正中其下怀,于是他马上作出了选择。《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醉酒后在海棠花边睡眠的情景,这位唐明皇的宠妃,平时美,醉时更美,醉时睡了更更美。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就画有《海棠春睡图》。有专家考证出“当日曹家真有一幅唐伯虎画的美人图”(陈昭《红楼梦小考》)。但遗憾的是,笔者由于孤陋寡闻,翻遍手头的《唐伯虎诗文书画全集》,仅发现《题海棠美人》诗,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曹雪芹深受唐伯虎的影响,特别欣赏唐伯虎风流倜傥、不拘礼法的性格,故在《红楼梦》中以自己塑造的正面人物贾宝玉也喜欢唐伯虎的画来曲折地表现自己这一思想。贾宝玉是“情痴情种”,唐伯虎是风流才子,两人都兼秉正、邪之气,曹雪芹很可能把对唐伯虎一生遭际的感慨寄托在了贾宝玉身上。
《红楼梦》第26回,薛蟠过生日,贾宝玉说自己没像样的寿礼可送,只能送自己的字或画。“呆霸王”薛蟠为了卖弄自己也是个附庸风雅、谈诗说画的人,说自己曾看到过一幅“春宫画”,“画的着实好”,“真真的好的了不得”,这幅画的落款是“庚黄”。贾宝玉深知这位表兄的胸无点墨和不学无知,就写了“唐寅”两字给他看,在场者都在笑:“想必是这两个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出尽洋相,还自我解嘲说“谁知他是‘糖银’是‘果银’的”。薛蟠与宝玉之间这段风趣幽默的对话,表面上看似乎与全书的情节毫无关系,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要关注唐寅这个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唐伯虎诗文书画全集》中选两首诗歌与红楼诗歌对比着读,看看从前者到后者之间的脉络,进而得到《红楼梦》与唐伯虎的作品有渊源关系的更加令人信服的印证。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唐伯虎诗《一世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红楼梦》中《好了歌》
这两首诗,都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寄托着作者愤懑、悲观、空虚、失望的感情,甚至连句式、语气、韵脚都相仿相近。或许,我们可以说,唐伯虎的思想与曹雪芹的思想有着某种历史的联系,唐伯虎色空、宿命思想,是曹雪芹这种思想的来源之一。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人比今年老。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年明年谁得知?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唐伯虎诗《花下酌酒歌》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中《葬花吟》
这两首诗词,情调哀怨缠绵,悲观绝望,其情趣相仿,风格相似,从内容到形式,活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周振甫先生曾谈及有一种读书方法叫“找渊源”,“就是读一家的文章时,找出它的渊源来。这里说的渊源,同机械的模仿不同,它虽仿照而有变化,跟借鉴相似”。我们对照着读曹雪芹的诗和唐伯虎的诗,可看出曹雪芹的诗明显是从唐伯虎的诗来的,但两者又有不同。唐伯虎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曹雪芹是为写小说而写诗,他直接用诗词揭示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操,以达到传神写意的目的,使得这些诗成为小说情节、意境、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葬花吟》中,林黛玉借花自喻,将花与自己的身世融为一体,唱出了令人心碎肠断的悲歌。所以,曹雪芹对前人的诗有传承,但又有变化;有借鉴,但又有创新。可以说,红楼诗词大多符合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遭际,曹雪芹正以抒写这类诗词而见长。
唐伯虎因涉科考舞弊案断绝了仕途之路,他的狂、傲、放达无疑带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而曹雪芹因整个大家族的大起大落自感“无材不堪入选”去“补天”,他的狂、傲、放达程度则更甚于唐伯虎。《红楼梦》中,他对封建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科举制度、奴婢制度、婚姻制度、宗法制度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塑造、歌颂像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那种具有叛逆性格的典型,明确反映出他不满现状、反现状的思想情绪。与唐伯虎的作品相比,曹雪芹的作品无疑有更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唐伯虎的诗书文画中,成就最高且享誉后世的是他的画,特别是他的仕女图。生前,他以绘画作品声蜚艺苑;身后,他的传世画作曾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乾隆数次在他的画上题诗并盖上“乾隆鉴览”、“乾隆御鉴之宝”的玺章。唐伯虎的诗,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备受推崇。故唐伯虎被后人誉为“诗鬼画神”。而曹雪芹呢?留给我们的仅是一部传世名著《红楼梦》,曹雪芹在世和逝世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清朝曾一度把它列为禁书。但它竟然以其特有的魅力惊天地、泣鬼神,不胫而走,风靡四海,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古代文学经典中之经典。唐伯虎与曹雪芹,一个是画坛奇才,一个是文坛怪才,他们各具所长,各有特色,各自彪炳时代的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