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7120300000009

第9章 理想中少年中国之妇女

社会之间,男女各半,社会文化风俗之隆污,半系于妇女人格程度之高下,考之往古,证之现今,莫不皆然。盖妇女左右社会风俗思想之能力,实潜而不彰,深而不显,世之学者多忽视之,殊不知其影响所至,不亚当世之哲家文豪也。(中国古代女子常怨良人之远征,故中国国民安土重迁,无远行之志趣,无从军之精神。)故一社会间不注重女子之人格,而能发展隆盛于最高文化之域者未之有也。

自来社会男子,恃其强力,欺凌弱女,视女子为物品,不为人格。积渐既久,女子恃男子而生存,不能独立,谄媚容悦,亦自视为物品,不为人格。历数千年之久,女子人格日沦夷而不发展,至于今日,已陷可悲之境。知识低微,心襟鄙狭,感情偏颇,意志薄弱,无宏大之思想,乏独立之精神。迷信偶像,倾倒神权,慕虚荣而不务实际,好放佚而不求学术,但图朝夕之欢娱,不审人生之究竟,日处苦海,自居玩物而不知耻。(此皆指社会普遍妇女言,自然有例外,但例外总居少数。)为社会进化之碍,为人类发展之障,推其本原,男子兽性实负其责。然今后改革进化之事,则尤深望妇女自心之觉悟,与夫男子重视女子人格,助其建全之发展,否则社会进化诚无望也。

吾侪少年中国之创造,既从社会入手,则中国妇女人格之造就发展,亦吾侪重大之责任,妇女人格未能健全,即少年中国未曾健全。盖少年中国乃具健全人格之男女国民所共同组合而成者也。妇女人格,顾不重乎?

然今日欲求中国妇女人格之健全发展,将奚由乎?今之学者莫不曰:是在妇女之受同等教育。予亦谓然。但予所重者,尤在精神之教育,而不在徒识文字略知物理而已。盖吾人所谓人格者,重在意志与感情,彼徒有学识而无高尚之意志优美之感情者,未足为健全之人格也。知夫此可与言少年中国女子人格之造就。但其事重大,非仓卒可就,亦非数言可尽。尤重在吾国全体国民勇猛进行,力图改革与创造,不在数篇之直觉文字,作无根据之鼓吹。

櫆于妇女教育未曾研究,不能有所供献,但窃以为理想者事实之母,目的者行为之准,吾等欲造就少年中国妇女之人格,当先理想一健全女子人格之状态,以为鹄的,竭其力以赴之,择其途以达之,则若干年后,乃有实现之一日。

吾人理想中少年中国之女子,即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之妇女而已。何谓人格?人格之定义颇有分歧。予此篇所说乃韦斯巴登所言,人格也者乃一精神之个体,具一切天赋之本能,对于社会处自由的地位。故所谓健全人格,即一切天赋本能皆克完满发展之人格。中国昔日妇女不得读书学问,即是一部分之人格受委屈。女子若有参预政治事业社会事业之才能,而不许其发展者,斯亦蔑视妇女之人格也。吾少年中国之女子即人格健全发展之女子而已。(吾人人格,不惟须保存护持,尤须时时发展,时时进化。)

吾等既以人格健全发展之女子为理想,为鹄的,尤当讲求达此目的之方法。但此事予未有彻底研究,不敢轻率发表,大致不外一方面促女子之自觉猛进,一方面破除男子蔑视女子人格之心理,俾女子受同等教育,得同等知识,以享政治上社会上同等权利。兹将予理想中少年中国女子应具之人格,略写于后,以为今日中国妇女造就高尚健全人格之标准。但一隅之见,未能尽致,聊供采择而已。

(一)崇尚实际人格,不慕虚荣。

女子欣慕虚荣,注意外表之心,远胜男子。普通女子每不讲求个人实际之人格(如学识品行),而兢兢于社会表面之交际,专心注意他人眼光中之我,而不致力于个人自心之价值。此事男子已多,女子尤胜。日从事于外表之修饰,交际之荣誉,而不积极于自心人格之发展,此女子所以为人视为玩物,不能令人生敬仰之怀也。(欧美女子亦尚未能免此,故欧人虽表面尊崇女子,而实际未尝无视为玩物之心。托尔斯泰曾于小说中言及之。)故少年中国之女子当以个人人格内容为真价值,以外界之虚荣为假相无实,世界上所可崇尚信仰者只有二物:(1)自心内高尚超世之人格;(2)宇宙间真实无妄之真理。除此以外,皆非所慕,此少年中国女子之宗教也。

(二)研究真实学术,具世界眼光。

女子心理偏重直觉而短于论理,故好空想。喜诗词小说,而厌恶科学。古来女诗家女文豪尚不鲜见,而女思想家女科学家则不多睹。但此后女子欲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与男子居同等地位,人格上平等,则不得不有学术上之彻底研究。一面知宇宙实际真理,一面知妇女在社会上之地位与责任,尤须具世界眼光,知世界大势与妇女之将来,否则知识未能与男子平等而欲与争同等权利,恐不易也。总之,今之妇女欲求彻底之觉悟,与男子争人格之平等,不得不从研究自然科学始。了解世界真相,人类进化中妇女之责任,奋勇进行,为人类造福,则男子安能不以同等人格视之?否则徒事空言,鼓吹女权,纵男子迫于世界潮流不得不从,而心中终含轻眇鄙视之意,则于女子究何益乎?故女子之人格须女子自创造之,不在男子承认与否也。

(三)真诚热烈之心胸。

古来女子处于男子强力之下,以虚伪假饰抗男子之暴行。心习既成,至于今日,犹未能改。在社会交际中与家庭往来间,每多无数虚伪无聊之客气,无真诚坦白热忱动人之心襟,在家庭姑妯间我诈尔虞,外似亲善,内含忌嫉。(此指普遍妇女言,自然有例外。)此皆妇女人格上之弱点,非吾所望于少年中国之女子者也。少年中国之女子皆当有侠情悲怀,真挚热心,抱仁慈互助之心胸,而不坠于妇人之仁。

(四)优美高尚之感情。

女子本富于感觉,长于美术,斯乃女子之美德,当保养发展之。但中国旧式女子之美感范围,甚为狭小,不过在一花一草一灯一月之间,复多悲凄自伤之情,造成多愁多病之状态,不足以孕育高尚雄伟体魄闳大之国民。故少年中国之女子当以大宇宙间自然境界为美感范围,造成博大深远之心襟,高尚优美之情致,然后女子人格乃能完满无憾。今社会鄙俗营利卑污狭小之国民,受其陶熔改其趋向,则于中国民族性将生重大之影响。

(五)强健活泼之体格。

女子天性多好静而恶动。中国女子尤甚。娇养无事,习于偷惰,则不惟体格日趋于弱,而精神道德,尤易堕落。中国女子无强健活泼之精神,故国多文弱无用之文士,而乏雄伟智勇之英雄,民族日坠于退怯因循,而无勇往进取之气概。夫惟体魄强者乃有强健之精神,高尚之道德。今中国女子皆以娇弱为贵,待养于父夫,则将安能任社会之义务以与男子争平等之权利乎?故少年中国女子须有强健活泼之体格。

以上数端,乃櫆理想中少年中国女子当具之性质。总言之,即人格完全发展之中国女子而已。夫今日中国学者已高唱妇女问题,求中国妇女在社会上政治上享同等之权利,此事固理所必至。但予以为妇女人格平等尤为先务。妇女人格未达于高尚之域,则于社会上政治上有害而无益。(其实中国男子人格又何尝高尚,何尝完全?故中国社会政治已不堪言。吾少年中国欲发挥男女平等之义,当先求男女人格之平等,此外皆余事也。)

(原刊1919年10月15日《少年中国》第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