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7120200000003

第3章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宁波“单打冠军”的启示(1)

第一节 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宁波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体制优势,形成了纺织服装、家电、汽车零部件、文具、灯具、轴承、打火机等众多具有块状特色的产业集群;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民营企业、从高新技术企业到经营传统产业为主的企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宁波不断涌现出一批以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市场突破和产业突破的企业,其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甚至世界行业前列,被誉为“宁波制造”中的“单打冠军”。据统计,2008年宁波已有103家企业的135只工业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同类第一位,成为全国“单打冠军”,包括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模具、精密仪器仪{L-End}

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品63只,占总产品数的46.7%;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26只,占总产品数的19.3%;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文具等传统优势行业产品也是26只,其他行业产品20只,占总数的14.7%;其中135只工业产品中产品销售产值超1亿元的占总数的57.0%,103家企业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家,占企业数的62.1%,显示了宁波工业经济强大的市场竞争力。【1】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宁波这些“单打冠军”企业在短短30年里即实现了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双重有效追赶。

然而,这些宁波“单打冠军”企业是在一个极其复杂且相互冲突的制度与技术环境下取得如此追赶成就的。一方面,宁波企业家和管理者面临高度约束的国内转型经济制度环境,其战略选择空间有限。与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后发企业,普遍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能够动员的各种创新资源也比较少。Hobday(1995)认为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竞争劣势:第一种是“技术劣势”,因为后发企业通常远离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研发源头,与世界科技和创新中心距离遥远,在科学、工程、技术和研发方面处于落后的地位;第二种劣势是“市场劣势”,后发企业远离它们希望供应的主流国际市场,通常面对的是发展不足的小规模当地市场和简单用户,因此后发企业必须抓住关键的机会才能实现追赶和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发生大规模的制度变革,这似乎对这些“单打冠军”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多种潜在机会(江诗松等,2011)。许多学者认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窗口发生在技术轨道非连续性变化的时候,但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和颠覆性创新提供的战略选择对所有的后发企业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只有少量的企业能够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突破先行者构建的网络权力与战略隔绝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大部分企业仍然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宁波“单打冠军”企业的成功追赶究竟是一个历史的偶然,还是蕴含着某些普适性的规律呢?

现有理论很难解释这一问题。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追赶文献虽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宁波“单打冠军”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学习进行追赶的,但是这些文献的研究情境是新工业化国家,其制度情境不同于转型经济(江诗松等,20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后发新兴国家在制造业领域开始崛起,代{L-End}

表国家有德国、苏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尤其是在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其先进制造领域的追赶与跨越都十分明显,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中国转型经济特点与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体制、制度、地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不同。另外,宁波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它使宁波企业在嵌入全球化制造的过程中,得以站在全新的开放平台上开展学习与创新,同时宁波企业也需要利用该网络资源提升能力,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跃迁,因此宁波“单打冠军”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技术能力的过程区别于传统的封闭系统下的能力积累的新型演化过程。

为了回答宁波“单打冠军”企业是如何在复杂而冲突的制度与技术环境下实现追赶的问题,本研究将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来尝试回答这一问题。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准确翔实的观察和深入的探讨来识别系统中的因果关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从微观层面近距离观察和剖析代{L-End}

表性企业的行为特征,可以提供一般的理论总结和统计数据分析所无法捕捉的过程和要素,从而可提出更有操作价值的管理建议(许晖等,2008)。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包括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力文具或得力集团)、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王集团或音王)、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禾泵业或君禾)、宁波沁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沁园集团或沁园)、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物流或九龙)、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摩电器或西摩)、宁波高发汽车拉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发拉索或高发)、浙江企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赢控股或企赢)共8个“单打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各具特色,他们采取了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追赶道路,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因此,总结这些“单打冠军”企业的主要特点和其成功的内在战略逻辑,不仅可以将先进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运用,也可以促使那些已经走在追赶前列的企业深入梳理发展思路,坚持走一条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

基于以上理论与现实背景,本研究主要内容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宁波“单打冠军”企业成功追赶与跨越的策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这些“单打冠军”企业所采取的策略是怎样帮助他们实现技术与市场双重追赶的?即后发企业追赶的轨迹与路径。其次,这些“单打冠军”企业采取了不同的追赶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即决定这些模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这些“单打冠军”企业所采取的追赶策略对其他企业或政府政策有何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