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到了吴科长办公室,是在二楼,中间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有很多小间,一小间一个办公室,区文体科吴科长的办公室在以东中间的一小间。
吴科长对大海说:“你以后,不要再到我家去了!”
大海听到了吴科长这句话后,心想:我虽然这么爱好音乐,想通过吴科长的帮助,能正式成为区文化馆的一员,看来,竟是这么无缘,离我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自己还要重新为自己掘开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大海听了吴科长的话,许久没有说一句话,不知如何回答吴科长。
吴科长本来是县文工团一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中间,因为县文工团运转很不景气,他向县人事局要求,调到了区文体科,区里以为他是从专业文艺团体来的,就给他了一个区文体科科长之职,竟管上了全区文艺、体育方面的事情。
一次,区文体科区文化馆等部门组织全区文艺会演。吴科长创作了一首很少的歌曲,是一首大三段体,类似《祖国,我永远热爱你》那样的抒情歌曲。
吴科长找那一位歌手给他演唱这首歌曲呢?
吴科长想到了他们科里一位邓晓明,她曾经学习过歌唱,也在一个市歌舞团干过独唱演员,市歌舞团因为解散,她经人介绍,来到了区文体科,成了政府部门的文化干部,比在专业文艺团体日子要好过得多。
早晨八点上班后,吴科长到了邓晓明的办公室,对邓晓明说:“小邓,我创作了一首歌曲,请你给唱一下?参别区文艺会演用。”
吴科长手中拿着他创作的歌曲稿子两大张。
邓晓明说:“我好久没有唱歌了,也没有练过嗓子,不知能不能唱好?”
吴科长说:“你有专业基础的,没有问题!”
邓晓明心想:这是管我的科长,让我唱他创作的歌曲,我如何不唱,再不好也要唱,本来不想唱吴科长创作的歌曲,唱一首创作歌曲,不如唱一首已经流传起来的歌曲,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邓晓明说:“我先学一下,练练。”
吴科长把他手中创作的歌曲交给了邓晓明。
有一个上午,在区文化馆一个大教室里,区里组织了一个小乐队,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的、有拉板胡的乐队队员,还有大海拉手风琴坐在乐队里,区团高官打架子鼓。
邓晓明站在乐队近前,唱吴科长创作的歌曲,《我爱你祖国母亲》,最低音是5,高音乐到了6,超过了十五度音域。
大海学习过一点作曲法,感到这个音域跨度大,对于歌手演唱,不容易唱得好的。
尽管这样,乐队队员们还是兴致勃勃地练习好了这首歌曲的谱子,吴科长虽然会拉二胡,却没有坐乐队拉二胡。
邓晓明站在乐队近前,跟乐队合了几遍,邓晓明把这首歌曲,用很明亮的女高音的音色,竟把这首歌曲给唱下来了。
邓晓明唱吴科长这首歌曲的时候,吴科长站在旁边,专心致志地听着,他主要想听这首歌曲乐队伴奏和邓晓明的演唱效果,更重要的是吴科长作为作曲者本人,他很想听听他创作的歌曲效果到底如何,好听不好听。
有一位拉二胡的乐队演奏员,对吴科长说:“你这曲子不多么好听!”
吴科长的脸色唰地一变,像天空一样,本来透亮的天空,瞬间变阴起来。吴科长没有回答他什么,知道虽然曲子写得有些生硬,可是当时我有这个创作的冲动,想用实际的行动,参加区里文艺会演,让区里都知道我吴科长能作曲,以此来扬一点虚名。
有一位拉板胡的乐队演奏员说:“吴科长,你把这首歌曲给我们用板胡演奏一遍?”
吴科长心想:我怕什么!再说,在文艺团体干过几十年。吴科长可能还有一个想法:区里这些乐队队员,总的来说,是搞业余的,我一个专业乐队的演奏员,和业余的乐队队员坐在一起,实在有些别扭,他的眼中,是那种高贵的眼光,还没有看得起区里乐队队员的水平。可是乐队队员中,也有的乐队队员,也是接触过专业音乐老师给他们教过音乐的,也不可小视。比如说区团高官王晓打架子鼓,就是找的一个市里歌舞团打架子鼓学习的,他打的架子鼓,不论作曲的曲子,就是差一点,他热情的,像烈火燃烧般的鼓点一打起,立即就会感受到有一种音乐的特别美丽。
吴科长坐在乐队里,用板胡把他创作的歌曲示奏了一遍,乐队队员们听得很安静。
吴科长为什么不坐乐队?有一位乐队队员说:“吴老师,你能搞板胡,为什么不给我们一起来伴奏?”
吴科长说:“我欣赏邓晓明唱我的创作歌曲,听大家为我的创作歌曲伴奏,很过瘾!比我坐在乐队里还有意思!”
区乐队队员们,听到了吴科长说的,他为什么不坐乐队?原来是为了达到欣赏音乐的效果。
邓晓明和乐队在排练时,和乐队合了好多遍之后,把这首歌曲合好了,她唱的,乐队队员能为她伴奏,快慢都跟得上来。
区里文艺会演的时候,邓晓明第一个上台唱了这首歌曲,歌曲唱完后,台下观众们为邓晓明唱的这首《祖国我的母亲》,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虽然这首歌曲非常难唱,可以想到邓晓明为了唱好这首歌曲,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次练习的时间。
把每一个音符记在心里,把每一句歌词要刻在心中,只有这样,到达了得手应手的程度,才能上舞台演唱,不会出一点错。
这一首创作歌曲,好笑的是吴科长作为区文艺会演的主要负责人,还得了一个作曲一等奖。
这里,大海和那吴科长有那么一些缘分,想得到他的一些帮助,却是相反,他没有愿望帮助大海。以后,他退休离开了区文艺科,大海还见过他几回面,想到当初的一些趣事,大海那时候对他的想法,像那个刘姥姥对王熙凤的看法一样,只要你们拔一根毫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一个人,当想到他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可见他当时是遇到了困难,渴望有人给他一些帮助,往往想求人帮助,一般都是拒绝,这是坏事吗?这不是坏事,过了以后,它所起到的是磨砺了一个人的意志,激起了了更加努力的力量,没有那些反作用的力,他还没有那种想改变他自己的力量,没有那种永不放弃的劲头,努力的信念,像那扬起风帆风力鼓得更足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里大海想起了区文体科邓晓明,她和大海之间也有过一些小小的缘分。
有一天下午,大海到邓晓明的办公室。
邓晓明对大海说到了区文化馆需要搞音乐的人,大海也合要求,愿为大海想些办法。
邓晓明对大海说:“你到区宣传部找一下部长,说一下你的情况,让区宣传部给你想些办法?”
大海说:“我找人家行吗?”
邓晓明说:“没有事的!我再找部长说说你的情况。”
大海想不到,这位邓晓明,竟能关心自己的工作问题,他感受到,像是一位亲大姐一样在关心自己,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大海一时,对邓晓明心中涌出感恩的心情,想报答邓晓明,可是他拿什么能报答上人家呢?
说起来实在可笑!有一天中午一点左右,大海从一条偏僻的街道向东走过,见路边地滩上,有一个中年人卖旧书,大海站在书滩前,就不想走了,他眺望着每一本书,想找到他的老师,他的好朋友一般,书友,这书真是他的好友一般,书中有他的知音朋友,有他渴望得到的一切。
这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太阳一时钻进云层中,把强烈的太阳光的热度给降下了很多。
街南面不远,有一条小河,小河水发出孱孱流动的声音,大海希望这小河流水变成知识的大河大水,流进自己的心中,让大海能和人类全部知识建立起联系。
在大海东边,让他能听到大海的波涛声,那么惊涛骇浪,给他激情,给他创造的灵感。
这创造的灵感来之哪里?应来之知识的海洋之中,需要大量地读书中得到。
大海站在街边的书滩前,就站住了。这像贾平凹老师写过一篇《丑石》,这丑石起初的时候,呆在他家的院子门前,他的奶奶不知道他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宝物,收麦的时候,总是说:“何时把它搬走就好了。”
他伯父打院墙,觉得他没有棱角,也不应用。
村中来了一个石匠,为他家打石磨子,看了看这块丑石也说不能打石磨用。
孩子们骂它,它实在是太丑了。
可是有一天,村子来了一位天文学家,从他家门前过的时候,发现了这块石头后,眼睛就拉直了,紧紧地盯着它,就没有走,说这块石头是一块陨石,原来是在天上,曾经给过先人多少光明憧憬希望,如今掉地荒草泥土里,不知有多少万年了。
大海站在书滩前,像贾平凹老师写的散文《丑石》中那位天文学家看到那块城丑石以后,他的眼睛就拉直了,大海希望找到一本他所喜爱的书。
大海在书滩中发现了怎么一本宝书大海的心中,曾经有一个书海,他对书有一种渴望,希望他自己拥有很多书,他想把世上的书一本一本地读完,能通透人间的故事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发生的?
大海曾经做过很多回与书有关的梦。
梦中大海来到了南海岸边,壮观无比。
只要人们来到了它的面前,就会深深地喜爱上这样的大海,海水是蓝影影的,和蓝天一样的色彩,水天合一。
有一家人和大海完全是陌生的关系,梦中,大海到了这一家人家中。
屋子并不大,也只有小小的三间茅草屋,屋内住着一位静修的老人,他有很多古老的书。
大海到了他的屋子,向老人求教读书的道理。
“老人,请你对我指点一下,人为什么要读书?”
“人读书,是为了了解别人,了解书中的人,实际上也是为了了解自己是怎么一个人?就是说读书,人与人增加互爱的品德,人不能只爱自己,爱他人,爱天下人,这样的爱才是一种大爱。”
老人讲了后,大海感恩地说:“谢谢老人的指点迷雾!”
大海说:“我要过到海的南边,回我家去。”
老人说:“你等着,我送给你一张报纸?”
大海等了一会儿,老人从他的书房中,拿出了好多年一大张旧报纸,报纸的刊头是故事,整个版面发表了很多好看的故事。
老人说:“这是一张教给人如何写好故事的报纸,送给你带回家去看吧,一定会写出好看的故事来,故事和每一个人有关,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
大海从老人手中接过一张故事报,拿在手中,恨不得把这每一个字吃进他的肚子里。
老人对大海说:“写故事要有情,要写出人类共有的人性来,比如说高兴、惊讶等感情。”
大海又回到了情是何物的思考,他到今对情是什么?似懂非懂,情是那么抽象吗?情就在人待人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中。
大海后来读《红楼梦》,知道了曹雪芹为什么能创造《红楼梦》这本千古流传的神奇之书,特别对行微善之事的女子很敬重,自愧不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这一段话中,让大海明白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总体设想,总体原则。
大海在梦中,听一位老人给他讲故事创作的写法,还有对红楼梦的体悟。
梦中,有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大江的壮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样的大江,大海在梦中竟不费吹灰之力就过去了,是坐船,或坐飞机过去的,大海一点也记不清楚,大海能记得清楚的,他站在一道峥嵘的山下边公路上,手中拿着从山中老人手中得到的一张旧报纸,是故事报纸,上面发表了很多好看的故事,大海想学会写好故事的方法,他在公路上面一个人慢慢地走路,向他故乡的方向走去,还在想着如何写好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能写出来,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大海做梦与书有关的:
大海曾经在村中认是一位爱读书的女青年陈,她是村子里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
有一次,大海和她一起坐车上了一次县,去县里新华书店一回,看到了书的世界,真像是书的大海那样多,让人不知能读那一本书为好。
大海和陈老师站在书店内一个高高的书柜前,是小说类的柜子。
大海问陈老师:“你喜欢那一本书?”
陈老师说:“我喜欢《红楼梦》!”
正好《红楼梦》的精装本书,陈老师买了一本,大海也买了一本。
那天,大海从县城里回来,睡在他的草屋的一张竹床上边,做了一个与书有关的梦。
梦中,在一个公路下边的一道土塄坎下边,大海用手把一层土刨开,里面竟有很多古书,像《辞海》、《辞源》那样大的古书,大海一时喜悦悦的心情无法形容,老天怎么赐给了我这么多好的古代精品书,我一定好好读这些古书!
大海在区文化馆还有哪些与书有关的记忆?李馆长给了他一本《河南老艺人唱腔精选》。
李馆长让大海管理过一段时间图书,他看见过《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小说,还有一本词刊,歌曲杂志等。
大海当时很喜欢这些书,只是没有时间去好好地读。
大海做过有很多与书有关的梦,梦与梦,就在那一天中午,大海在街边的书滩上,发现了一本巴金的小说《家》,当时大海一看见这本书时就喜欢上了。
大海问卖书人:“这本家多钱?”
“三元钱。”
大海竟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当区文体科邓晓明,竟对大海的人生命运的,找工作方面,给予一定的关心,给大海出主意想办法,大海当时想不出什么办法报答邓晓明,竟把他的一本在地摊上买来的小说《家》,专门到了区文体科。大海并不晓得,邓晓明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爱读小说的人,把他自己喜欢的一本小说,送到了邓晓明手上。
邓晓明说:“你到区宣传部找一下部长,看部长能不能帮助你,把你弄到区文化馆来?”
邓晓明还专门给大海说了区宣传部在那一个楼上,在区委三楼向西,门上挂有区宣传部的牌子。
大海受到了邓晓明的激励,没有想到,到底能不能实现他能到区文化馆的愿望,但他还是想去尝试一下。
大海到了区宣传部,走进一个大屋子内,有一位穿着短白裙,略显露胸的女宣传干部,是宣传部一位搞通讯报道的。
大海站在她的办公桌前,女宣传干部问大海:“你有事吗?”
“我想找一下宣传部长。”
“他这会儿不在,到县里开会去了。”
大海想要找的人并不在,就离开了区宣传部。
以后,大海从那位管文化教育的副区长口中,直接地知道,大海想到区文化馆,或在区里当一名音乐老师,这些都无法实现的,按他的说法,区里对于人只能想用,可是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中,在县人事局。
大海初到区文化馆曲艺队,成为了一名曲艺队员,才知道了曲艺队是怎么一回事?
大海干一辈子曲艺队,还是一个曲艺队员,这曲艺队以后,很难维持下去生计。
大海心中所意愿的,如果能正式进区文化馆,成为区文化馆一名正工的文化干部,这样,有国家发工资,基本生活是有保证的。
大海还有他的音乐梦想,曾经对进区文化馆,抱过一段时间的希望。
区里有一名宣传部长,后调到县文化局当副局长陆局长,主管农村文化。
区工会主席张老师,也是一位爱好音乐的,和大海是一类人,聊音乐的话题能聊到一起。
六月的一天下午,张老师到区文化馆大海住的小屋子,对大海说:“区里原来那位刘部长,现在是县里文化局副局长,和我很熟,咱俩个一起去她家找她一回,把咱们情况给她谈谈,求她帮助,把你弄到区文化馆来搞音乐。”
这对大海来说是喜从天降而来的喜事,大海也不知是真是假,就相信张老师的话,就果断地说:“那求张老师给我向刘局长说说。”
张老师说:“明天一早,你在当街乘到县里的客车那里等我,不见不散,我和你上县,一起去县文化局长刘局长家里,当面给她谈你的事情。”
张老师说了这话后,就从大海小屋子出去,回他家去了。
大海当时,还不理解这位张老师的心情,帮助人,要很快图报,只是想到你帮助了我,我一定会报答你,只是还要稍于晚一些。
张老师当时对大海说的话,是极有价值的事情,如果成功了,是大海人生命运根本上一个转变,从一个农民,转为一个正式的区里文化干部,这是有点不寻常的意义了吧。
大海当时还不够敏锐,应立即向张老师买一点小礼物,给张老师送到他家去,可是大海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一点没有做到,下面发生了什么让大海感到十分可笑的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件事情?敬爱的诸位看官,且听下文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