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时候,在现在的福建一带,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起书来又很用功。他常对人家说:“学习对于我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放松学习。”杨时还认为学习不仅需要有决心,而且必须有崇高的目标。他说:“学习和射箭一样,必须先有目标,然后才可放射,善于学习的人,也一定先有自己的目标,然后才能订出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糊里糊涂是学不好的。”
杨时自己就是按照这一办法进行学习的。他年纪不大就能写一手好文 章,后来又专心钻研经史,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
当时河南程颢和弟弟程颐讲学很有名,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向他们求教。杨时也弃官不做,到程颢处登门求教。他虚心好学,进步很快,当他南行回家时,程颢感慨地说:“我的思想从此往南去了。”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很悲痛。为了进一步深造,杨时又拜程颢的弟弟程颐做老师,这时,他已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他在学习上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当他们到达老师家里,正赶上程颐午睡。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就不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刚巧,那天下着鹅毛大雪,程颐醒来后发现窗外大雪纷飞,便兴致勃勃地信步走出房门。发现门外有声响,就推开大门,一看,是杨时和游酢站在那里,便赶忙把他们请到屋里。这时,门外的积雪已经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