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做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既是个文臣,又是个武将。他在幼年时代就立下大志,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昼夜诵读诗书。到了成年仍然保持谦虚的襟怀。
有一年,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官时,因为十分敬仰崇拜严子陵,他特地为严子陵建造了一座祠堂。严子陵是东汉初年人,跟刘秀是同学。刘秀做了皇帝以后,就召严子陵到京城去做谏议大夫,他不肯,隐居在富春山。相传严子陵经常在富春江边上钓鱼,因此祠堂就造在钓鱼台旁。
范仲淹为严子陵写了一篇记,其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诗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诗写成以后,范仲淹就把这首诗拿给至交好友李泰伯看,并让他提出批评意见。李泰伯读后,再三叹服,然而觉得意犹未尽,他站起来说:“先生的诗是一首好诗,先生的文章一旦传出去,必定名闻于天下,我想冒昧地改动一个字,使它白璧无瑕。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当时,范仲淹已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给这样一个人提意见,李泰伯实在有点儿诚惶诚恐。
范仲淹听后,肃然起敬,马上站了起来,拱手说道:“是哪一个字,快请说出来。”李泰伯说:“‘云山’‘江水’等词句,从内容上说,十分宏伟开阔,博大奔放;从用词上说,极有气派,又与严子陵的居住环境吻合,白璧无瑕、韵味无穷,然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着它,似乎显得局促狭隘且浅白了,换个‘风’字怎么样?”
范仲淹此时似乎凝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罢频频点头,连声称“妙”,说罢他又低低吟诵一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果然味道与“德”字大不相同,改用“风”字既包含了“德”的含义,又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反映出他对严子陵的崇高敬意。想到这里,范仲淹对李泰伯佩服不已,嘴里说着:“太好了,太好了,真是高见。”说着就要跪下来拜谢李泰伯,李泰伯一见,慌忙扶起范仲淹,并说:“不必,不必。”
范仲淹虚心听取别人对他的诗文的修改意见,写文章常常字斟句酌,因此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千古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