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又是儒学世家。其父班彪,字叔皮,为人性情沉静稳重,博学多才,善于著述。班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与班彪的教导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班固在父亲的教导与影响下,自幼聪明伶俐,9岁就能作文。16岁入洛阳太学读书。青年时期博览群书,对于诸子百家各种学术流派的观点,细心加以探讨。班固治学注重了解文章大意,而不在分析字句上下工夫。他为人宽厚、谦虚,从不以自己才学过人而自恃,因而深为时人所敬慕。
班固23岁时,其父因病逝世。当时他正在洛阳太学读书。当听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后,他悲痛至极,匆匆赶回家中为父居丧。在此过程中,他一面缅怀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诲,一面潜心阅读父亲遗作。在通读《史记后传》之后,他发现很多地方记叙得还不够详细,于是,他决心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以尽孝道。
班固开始大力搜集材料,改订体例,准备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可就在他埋头编撰过程中,有人诬告他私自改作“国史”,而被捕入狱,书稿也一并被抄去。
其弟班超闻讯上书才救了他。当时明帝看了他的书稿,不但赞赏他的史学才能,而且召他到京师任兰台令史,掌管宫廷藏书,并进行校勘工作。 第二年被提升为秘书郎。
班固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典校秘书,编著国史。明帝非常高兴,命他继续撰写班彪未写完的《史记后传》。
这是他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又着手撰写《汉书》了。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到汉章帝时,《汉书》才大体写成。
《汉书》内容丰富充实,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而且语言精练,词简意赅,结构严谨,对人物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跃然纸上。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阶级矛盾,客观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对民间疾苦寄予一定的同情,歌颂了一些英雄、爱国人物。总之,《汉书》不仅是一部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优秀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一部杰出的散文 巨著,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