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7073700000005

第5章 成长: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3)

也正是因为马云守住了和老领导的那个诺言,他才能够留在学校里,那段教书育人的日子,是马云厚积薄发的基础。不但累积了人脉,沉淀了心性,还结下了日后创业的好伙伴。

阿里巴巴最初跟马云创业的18个元老,有几个就是他的学生和同事,诸如周宝宝、韩敏、周悦红、戴珊、彭蕾等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

附演讲原文《文化是企业的DNA》①:

前两天我刚从美国回来,在美国参加会议的时候有人问我,我的英语是哪里学的,我说中国杭州师范学院!——在我们公司,尽管有来自北大、清华,也有来自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学生,但是如果你在我公司问哪所学校最好,员工都会说:杭州师范学院!没办法,因为在阿里巴巴,他们只能这么说。(全场笑,掌声响起)

我是杭师院的本科文凭,很多学校想要聘我这个那个的,他们认为我是阿里巴巴的CEO,至少也应该搞个博士头衔,可是我觉得杭师院挺好的。

创业是为了教书

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因为对于我创立阿里巴巴,大家也都是这么以为的。可是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我也会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是将来的社会所需要的。不光是书本的知识,还有社会实践。我想出来创业,不管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一些经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招聘时,我们曾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学校指导学生就业的套路是一模一样的,这其实挺可怕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听话的学生,而是能干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个性强的学生!

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需要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让大学生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不能等到大四的时候再告诉他们,这个时候已经迟了。大学里要学习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文化是企业的DNA

1.使命感——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我们的目标:第一个是做102年的公司;第二个是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第三个是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当一个企业确立了目标之后,就需要进入下一个思考。什么是那些伟大企业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2003年,我们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已经是发展很好了。怎么走下去,我很迷茫。当你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第二、第三可以跟着第一走,但是第一没有参照。那时我凭什么做出一系列决定,就是凭着使命感。

爱迪生企业的使命是什么?Light to world(让全世界亮起来),从企业CEO到门卫,大家都知道要将自己的灯泡做亮、做好,结果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

我们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士尼。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world happy(让世界快乐起来),所以迪斯尼所有东西都是令人开开心心的,拍的戏也都是喜剧,招的人也全是快乐的人。

还有一家公司TOYOTA(丰田),它的服务让全世界都懂得尊重。有一个故事,在芝加哥的一个大雨天,路上一辆TOYOTA车子的雨刮器突然坏了,司机傻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从雨中冲出一个老人,趴到车上去修雨刮器。司机问他是谁,他说他是丰田公司的退休工人,看见他们公司的产品坏在这边,他觉得有义务把它修好!这就是强大的使命感和企业文化,才使得每个职员将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使命感的驱动下,才会诞生今天的迪士尼、今天的丰田。

我们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围绕这个目标,任何违背这个使命感的事情我们都不做。所以有人会很奇怪地问我们:“你们凭什么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啊?”我说:“我们凭我们的使命感。”我们推出一个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产品是否有利于生意。我们推出“支付宝”也是这个原因。

2.价值观——企业生存的“六脉神剑”

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最需要的?于是,阿里巴巴就约法三章,提出我们的六大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六脉神剑”。

a.客户第一

说员工第一,这太假,有可能变成大锅饭;说股东第一,则有可能重复安然(美国大公司,后破产)的旧例。我们坚持的客户第一,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客户。

b.重视诚信

阿里巴巴讨厌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发现“回扣”的事很暧昧:给回扣我们公司能够活下来,不给回扣则有可能倒闭。于是,我们公司在刘庄专门开了个会议,我们后来称之为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当时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公司永远不给任何人一点回扣,如果谁给了回扣,就请离开公司。这个决定很痛苦,我们发现伟大的决定都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决定却不一定伟大。

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知道跟我们阿里巴巴合作是不会给回扣的,我们宁可把这笔钱用在提高服务质量上。

在公司的采购上,我们在合同上也同样写明了合作公司不准给回扣,哪怕只是一颗糖,你也得给我拿回去。如果发现哪个公司这么做了,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和它合作。我们相信,我们不需要进行桌下交易,这样的伙伴也不会好的。

c.使命感驱动

阿里巴巴是使命感驱动的公司,是有着明确目标的公司。

d.敬业

有些年轻人经常是一上班就一个劲地抱怨:真没意思,待在这里工作真没意思。我就奇怪了,既然没意思,为什么不辞职呢?这就是没有敬业精神。

我不喜欢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看人往往是这个人还不错,这个人马马虎虎啦之类。而领导者则往往能看到人的潜力,同时他又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比如军队里的参谋,他提供了25个方案,而参谋长就是从这25个方案中找出3个,而师长的任务就是从这3个中挑出一个来做,其他的交给别人。这就是领导者应该有的魄力以及担当。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一离开一个公司就开始骂这个公司,这样那样不好。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离开一个公司时,不要抱怨,抱怨只会让你更不受人尊重,这是没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体现。

美国有个GE公司(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公司竞争很激烈。两者竞争激烈到GE出来的员工认为“我再烂,我也不去西门子”;同样,西门子出来的人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一个GE出来的人如果进了西门子,当西门子这边的人问起你在GE那边是怎么做的时候,你说了,对不起GE那些曾经和你一起拼搏的兄弟和老板;你不说,又对不起现在的新同事。所以这些员工才坚决不去竞争对手那里。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道德,就是这个。

我作为阿里巴巴的CEO,感觉是so far,not so good,so ok!(感觉还可以)但十几二十年后,我不可能一直把CEO当下去,因为后面的年轻人会超越我。我只是一个4×100米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当我跑完第一棒时,是第一名;但你不能保证第二棒还是第一名,如果逞强,就把团队给害了。所以,我在跑第一棒时就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员工也是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必须坚持理想、使命感、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像DNA一样。这个公司的人可以老去,但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必须继承下来,一代代传下去,才能有不断地创新。

e.激情

激情来得快,去得更快。你可以失败,可以失去一个项目,但是你不能放弃。一个员工第一天晚上很晚下班,疲惫地离去;第二天一早,他又笑着回来了,这就是激情。激情是可以传递的。这样一来,整个公司的氛围就变好了。

f.同一目标

3年前阿里巴巴遇到“非典”,这是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击和碰撞的一次具体体现。我想说的是:在灾难来临时,文化产生的反弹力是很大的。正是因为阿里巴巴有同一目标,才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共同渡过难关。

黑暗中手拉着手走路是快乐的

马云的课堂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当马云在课堂上像表演脱口秀节目一样侃侃而谈时,课堂下的学生就被马老师的风采迷倒了。马云后来的创业伙伴,“十八罗汉”之一的韩敏回忆道:“当时马老师讲课从来不按照书本内容讲,从来都是海阔天空地跟大家侃一些海外奇闻。那时候很多同学大一就报考了英语四级,大家完全就是为了马老师而去考的,大家觉得如果考不过,就没有脸再见马老师了……”

马云能够在学生们之间有这么好的人缘基础,除了他过硬的英语专业水平和风趣、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马云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他不会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会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马云眼中,同学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他们都能够有所长进,果然,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马云的一番调教之下,居然也能够满口英语,流利大胆地讲出来。

马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弱智的学生,只有无能的教师!”马云自己小时候因为成绩差,被老师轻视,他知道那种被忽视的无奈和痛苦,所以,在他当了老师之后,他绝不会让自己的学生重蹈自己的覆辙。

学生们爱上马云的课,经常会有学生逃课去听马云讲课,这让当时很多同事感到“丢脸”,他们纷纷在私下调课,尽量避开和马云同一时间上课,免得自己的课堂上没几个学生,马云那里的课堂熙熙攘攘。也有同事向马云抱怨,说:“你上课的时候是人满为患,我们上课的时候是形影相吊。”

马云虽然无意中有些“伤害”同事的自尊,但同事们也都很喜欢马云,马云的豁达宽容与乐观不仅为他赢得了学生基础,也为他赢得了同事间的情谊。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马云凭着英语这个支点,撬动了他整个人生。凭借着优秀的英语能力,马云一步一步踏进了自己精彩人生的大门,也赢得了一大批好朋友、好伙伴。

在电子科技学院的那几年,马云买房的趣事是值得说一说的。那个时候,房价虽然不算高,但像马云这样的穷教师,还是攒不够买房钱的,那时候,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住学校分的宿舍。但马云却偏偏迎难而上,他向亲戚朋友都借了点钱,东拼西凑了一笔买房款,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

那套房子在当时看来价值不菲,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可以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可是,过了几年,在周围的人都能够住进这样的房子里时,马云又把那套房子卖了,在西湖区文化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这也就是日后的阿里巴巴创业基地——湖畔花园。稻盛和夫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要高尚一点。”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能够一觉醒来就成为富翁,能够不用为金钱发愁。当物质的提升成为一个人的主要动力时,灵魂便往往会跟不上前行的脚步,而马云却是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住气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但做好,而且快乐,在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

精明的马云在认真生活的同时,也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率先投资起了房产。若干年后,谈起当时的想法,马云说:“如果要我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把现在的这套抛掉,去买个更好的。”

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阿里巴巴,马云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来想问题,所以阿里巴巴才能一直走到今天。在大学当老师的6年里,马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结交了一群日后可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这些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同事,还有的是他在兼职夜校认识的老板。这些人跟随马云,无论北上还是南下,总是不离不弃。像昔日的同事,后来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昔日的学生周悦虹、韩敏、蒋芳等。在阿里巴巴创业元老“十八罗汉”中,有一大半就是马云的学生,这在创业案例中是很少见的。

从一无所有到风光无限,从事业高峰荡到事业低谷,这些人始终与马云站在一起,荣辱与共。所以,马云能够在很多年后,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自豪地对全国亿万观众说:“天下没人能挖走我的团队!”

敢说出这样的狂言,马云是有足够底气的。这底气便来源于在大学任教那6年积累下的情谊,这些伙伴应该是马云一生宝贵的积累和财富。只要有这些伙伴在,黑暗之中、低谷之中也能够快乐,只要大家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