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龙争大唐
7046400000388

第388章 国际关系 (2)

吐蕃,大唐周边最强悍的敌手之一,其赞普(国君)松赞干布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其胸怀、才干丝毫不逊于一代大帝李世民——松赞干布虽说是吐蕃第三十三任赞普,可真儿个做到统一吐蕃各部的却不是旁人,正是这位松赞干布,且此人在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以此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除此之外,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x{2022}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强国的地位。

松赞干布是个极为识实务之人,其并非不想攻略大唐,实际上,早在贞观四年,唐军剿灭吐谷浑之役时,吐蕃就曾出兵与唐军小打了一场,结果虽是败了,却也令唐军损失不小——吐蕃虽是个处于奴隶制的游牧民族国家,然则其军队却是以重甲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步骑混成军,这一点上与唐军极为类似,加之吐蕃士兵由于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之故,身体素质普遍强于中原地区之兵,只是在指挥作战的艺术上远远不及唐军高明,是故,双方军队一场较量下来,最终还是以吐蕃失败而告终,这场战斗的规模不大,可意义却极为深远——松赞干布从中看到了自己一方与唐军之间的差距,不再急于冲出高原,寻求攻击大唐,而是转向修内政,同时竭力交好大唐的政策,然而,却始终不曾放松对青海地区之吐谷浑的侵蚀和压迫,试图将吐谷浑先行纳入吐蕃的版图,而大唐方面,李世民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吐蕃的军事势力不可小视,是故,也不反对与吐蕃和亲通好,但却不断地扶持吐谷浑,以遏制吐蕃之崛起,为此,甚至不惜将宗室女弘化公主下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至贞观十四年起,大唐与吐蕃始终处于对峙的相对和平之中,一方面商贸往来不少,另一方面双方又在吐谷浑问题上明争暗斗,闹得不可开交,好在双方的最高领导人都保持着有限度的克制,这才没大打起来,不过嘛,相比于大唐朝廷不甚重视塞外的“不毛之地”,眼中仅盯着关中不同,松赞干布始终就没忘记打进大唐的美梦,这一条从其日常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据李贞通过“旭日”所掌控的商队及钉子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知晓,松赞干布每每对子孙言及大唐的繁华,又时常提出欲进中原,先取安西,欲取安西,得先取吐谷浑,其攻略大唐之雄心始终未曾消减,当然,在李贞来自的那个时空里,终松赞干布一生都没能得到吞并吐谷浑的机会,可继其位为赞普的其孙芒松芒赞就开始与大唐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经历了几代人的鏖战之后,虽没能实现冲进中原的壮举,可却先后占据了吐谷浑、安西等地,从而导致大唐的彻底衰败。

吐蕃是大唐潜在的最凶恶敌人,这一点满大唐之中也唯有李贞看得清楚,其余诸人,即便是一代大帝李世民也未能看清那层笼罩在两国间那貌似平和之关系上的迷雾,仅仅只是凭着其过人的军事直觉,对吐蕃进行提防罢了,当然了,李贞能有此认识,说穿了也不过是因其穿越者的身份罢了,但是,既然已经知晓了历史,那么,李贞自然不会允许那等不怎么令人愉快的历史有上演的机会了,这乃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至于该如何应对这等潜在的危机,李贞自然有着他的准备。

除了吐蕃之外,薛延陀乃是另一个地区性强国,其所占据的蒙古草原原本正是******所拥有之地,也正是当年匈奴所在之地,在这片土地上的游牧民族全都是狼性十足的家伙,只是因着大唐眼下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不得不暂时臣服在大唐脚下罢了,然而,其攻掠大唐之心从来就不曾熄灭过,贞观十五年那场朔州之战便是明证,若非那一仗是唐军大胜的结果的话,薛延陀也不可能有如眼下这般老实了罢,是故,从军事角度来说,若说吐蕃是潜在的凶恶敌手的话,那么薛延陀是大唐现实意义上的敌人,至少在绝大多数朝臣们的眼中,薛延陀的威胁远远比吐蕃,甚至比西突厥来得大,这一点从当初薛延陀朔州战败后,立刻派人进长安修好,并请求和婚,李世民本已应允将新化公主下嫁,却被朝议所否决便可看出一斑。

在李贞的战略中,薛延陀是个极不稳定之因素,无他,除了薛延陀军事实力强大之外,更因着其与西突厥、安西都接壤之故,李贞要想横扫西突厥,就不能不防备着薛延陀的黑吃黑——薛延陀的军事实力可不是龟兹国那等仅有三万于兵力的小国可比的,饶是李贞再自信,也不至于自负到能同时应付西突厥与薛延陀两线作战的地步,虽说先前在阿尔泰山埋下了阿莫提这么个钉子,可一者以葛逻禄族那三个小部落之兵如何能正面抗衡薛延陀的大军,也就是只能起个骚扰作用罢了,再者,李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完全驱使葛逻禄族为己方之前驱,是故,如何让薛延陀不搅合到自个儿的西突厥战略中去便成了李贞头疼的问题之一,很显然,若是能令薛延陀也陷入内乱中不可自拔,那便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局面了,毫无疑问,让薛延陀陷入夺嫡混战中自是达成这一效果的最佳手段,而薛延陀大王子大度设无疑是个很好用的筹码,只不过这个筹码要想用好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大度设本人也是个久经沙场的悍将,一个不小心就是养虎为患的下场,却也由不得李贞不加以慎重考虑的,当然,哪怕李贞已经下定了决心,却也不会急着跟大度设去勾勾搭搭的,除了要密报自家老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得先吊着大度设的胃口,让他去急,而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便是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的道理所在,是故,自三月二十三日与大度设会过一面之后,李贞就始终未曾再理会薛延陀使节的求见请求,只是将薛延陀一伙子人马全都晾在了外藩馆内。

除了吐蕃、薛延陀这两强之外,其余十数小国却又的分成两大类了,这其中龟兹、疏勒、于阗三国属于始终在大唐与西突厥之间来回摇摆的国家,其军事实力都不强,又都与安西接壤李贞对这三国的墙头草行为早已看腻味了,属于必须加以剿灭的国家,只不过要想付之行动,除了要朝廷的批准之外,还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毕竟总得师出有名罢,更何况龟兹国王现如今算起来还是李贞的老丈人,再怎么说,没个合适的借口,也真不好下那个手的,而此次诸国使节齐聚,便是个不错的利用机会,至于如何利用,那就得看李贞的手段了。

相比于龟兹等国的墙头草行径,康国、安国、曹同、火寻国等绍武九姓国却是好办得很,这些国家已经不止一次上书大唐朝廷请求内附,只不过当时西突厥势大,李世民考虑再三,始终不曾同意这些小国的请求,而现如今西突厥在天山以南的势力已经被李贞一举荡平,收拢这些小国的内附自然也就有了实力的基础,当然,李贞要的是彻底的统治而不是名义上的降服,该如何谈判也就成了李贞必须详加考虑的问题核心,若是能一举拿下绍武九姓国,那拓地可就不是千里而是万里了,不过嘛,就算谈不拢李贞也不放在心上,大不了到时候派出一支偏师去扫荡一番也就是了。

随着各国使节的不断涌来,各种博弈便开始在交河城内拉开了帷幕,一场好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