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风景是一张脸,中年人,布满细纹,可以想象早年的脆弱,但是现在类似岩石的图案,片麻岩或页岩。在河边有水和无水的时候,我们看到某类相似的石头,经常会想到一些人,想到自己,有时甚至会在水中照一照。是的,这是你的脸或者我的脸,别人的脸。我们是否在怀念年轻时代?
不,这没有意义,我早已接受自己。
我回忆,像回忆另一个人,另一个自己。
我回忆,不是因为怀念。
本书最早出版于2004年,2013年有过一次再版,这次列入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名家精品珍藏”丛书是第三个版本。时间很快,一晃又5年了,一切都在加速。据说网上有个哲学流派就叫“加速主义”,与“赛博朋克”“乌力波”并称三种思潮,而我所感到的时间加速却与时髦的“加速主义”没多大关系。毫无疑问,时间与空间都是文学的母题,两者事实上有时就是一回事。
本书写了北京,写了时代或者说时间,两者同样难解难分。前不久,我在北京作代会上致闭幕词说,无论你是从小生长在北京,还是半路来到北京,北京都会给予你神秘的东西,无可代替的东西,费解的说不清的东西,只要你有造化,北京会充分地保障你。莫斯科、纽约、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能给予你的,北京都能给予你。甚至,北京还有更为独特的东西,现在就看你的造化了,所以,作为北京的作家越来越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东西。
责任归责任,必须也要同时看到:造化弄人,这是另一种向度思维。这一向度对个体而言同样必不可少,同样是写作的秘密之一,因为说到底它也是人甚至是历史的秘密之一。那个发言,我在结束时,借用了刚刚读到不久印象极深的一段话:文学是什么?人们总是渴望清晰的回答,但世界又何其复杂。对此我有过很多彼此矛盾的说法,今天再添一个:大风能掀翻屋顶,但撕不破一只蝴蝶的翅膀。
文学就是这只蝴蝶的翅膀。
是的,文学就是这样,它不是狂风,也不是狂风的对象,它是它自身,就像时间既携带着所有又是其自身一样,本书也希望是这样。
宁肯
2019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