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6993400000009

第9章 内科病证(9)

第3章 内科病证(3) (2)

(组成) 北沙参15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全瓜蒌15g,薤白头10g,广郁金10g,血丹参15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苦桔梗10g,炒酸枣仁15g,焦远志10g,云茯苓10g,广陈皮10g。

(功效主治) 养益心君,宣肃肺气,宽胸散结,理气活血,安定心神。主治气亏阴伤,心损血瘀,气滞痰阻而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及心律失常等。症见胸闷空虚,心悸气短,心区作痛。失眠多梦,乏力易汗,大便干秘,舌苔薄白,布散瘀点,脉象沉细涩,或有结代等。

(方解) 气血是心脏有节奏跳动的能量,是物质基础。心脏之疾必是心质损伤,心损的实质乃是气血的不足。气不贯血,心失濡煦,弛缩无力,气滞则血瘀迅至,诸证多端。今用沙参、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活血续脉,同时借白芍舒平肝木,其气条达,扩张冠脉,使之阴和阳布,此为“肝气通则心气和”也(〈薛氏医案〉)。瓜蒌、薤白配郁金是瓜蒌薤白汤方义,能宽胸化痰,疏郁通阳,使百脉通泰;丹参,延胡索活血行瘀,推陈致新;枳壳、桔梗宣通胸膈,肃降肺气,交通心肺,吐故纳新,确保清旷之区氧气盈和,促进心脏康复;远志辛温属阳,酸枣仁酸敛属阴,两药相配,使阳开阴合,益心气,养心血,化瘀浊,安心神,能使心动过缓者升,心动过速者降,可收双向调节之功;云茯苓、陈皮调整脾胃功能,以资生化之源。本方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振兴功能为治则,使之补不恋邪,行不伤正,方药中正平和,临床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以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病症的常用方。经反复印证,效验确灵。

(加减) 心动过速久不止者加柏子仁、龙眼肉;心动过缓症重者加菖蒲;胸痛甚者加降香。

(方源) 《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

(组成) 瓜蒌15g,薤白10g,降香10g,丹参15g,三七3g(冲),麦冬10g,桂枝6g,生山楂15g,炒酸枣仁15g,鹿衔草15g,川芎10g,赤芍10g。

(功效主治) 宽胸散结,活血止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属气滞痰阻血瘀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或下肢浮肿,眠差多梦者。

(方解) 方中瓜蒌、薤白宽胸利气,化痰散结,以祛痰浊之闭阻;降香、丹参、三七、生山楂、川芎、赤芍、鹿衔草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以通心脉之痹塞,且此方药物皆性质比较平和之品,具有活血而不伤血的特点,久服可避其弊端;炒酸枣仁、麦冬养心之阴血;桂枝助心阳之布展并可通脉,使痰散脉通,胸痹可解。

(加减) 胸闷属气滞者,可加檀香、枳壳;痰湿重苔厚腻者,加半夏、厚朴、陈皮;偏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并重用桂枝;浮肿较显著者加茯苓;眠差者加首乌藤、五味子;血瘀而胸前区刺痛者,再加琥珀、桃仁、红花;肝肾不足者加杜仲、桑寄生。

(按语) 胸痹之证十分常见,治胸痹之方亦多。古有张仲景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诸方,后有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近有冠心I号方等。若辨证准确,用之均有良效,前人多有报道。我们临床观察,胸痹或心痛病人中以胸阳不振,痰阻浊闭,阴乘阳位及心脉瘀阻病人最多。而这二者多相互并见,只是偏盛不同而已。故综合古今论述及自己临床体会,草拟宽胸通痹汤作为治疗胸痹心痛之主方。临床凡病机属痰浊闭阻、心脉不通者,咸以此方加减,甚为得心应手。另外,凡病胸痹者,均非短时所成,而有一个较长的发生发展,由轻到重的过程。因此,除急证应迅速止痛外,大多应守法守方常服,才能除去病根,有彻底治愈之望。故此方择药多着眼于长远,不图速效,而求远期疗效。方中之药,性较中和,且加入养阴养血之品,防止偏颇出现弊端。经临床众多病人验证,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剂量合适,用之皆可收较理想疗效。

(方源) 《疑难病证治》

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汤(茹十眉方)

(组成) 枸杞子18~24g,附子6~9g,五味子4.5g,熟地黄(朱砂拌打)12g,山茱萸12g,肉桂(后下)3g,川芎6g,丹参12~15g,瓜蒌12g,薤白12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补养肝肾,通阳开痹,行瘀生脉。主治冠心病胸闷不适、心绞痛。

(方解) 鉴于冠心病患者以年长居多,重用、久用活血化瘀药则疗效下降,茹氏积多年治冠心病经验,认为本病属“虚损”范畴,初由肾虚,后致气滞血瘀,终成虚中挟实之症。主张从肝肾论治。方中重用枸杞子以补肝肾、益精血,伍熟地黄共奏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益心气,以鼓舞血行,且肉桂伍熟地黄更添滋阴温阳、养血通脉之功;熟地黄、山茱萸滋肾养血;五味子合山茱萸滋阴生脉,使阳升而泉源不竭;川芎、丹参活血行瘀通脉,行气止痛;瓜蒌、薤白通阳行气、开胸痹。

(验案) 谢某,女,确诊冠心病已7年,心绞痛不常剧发,惟胸闷隐痛无时或止,腰酸膝软,神疲纳少,面色不华,时有头晕薄厥,唇色带紫。舌质淡,苔白腻,脏象沉迟。此为肾阳亏虚,不能上乘于心,心失温煦,胸阳不展,气血羁迟,痰浊阻滞。用上方7剂,胸膈顿舒,续以原方增损补骨脂、淫羊藿、桂枝、牛膝、郁金、党参、仙茅、菟丝子。治疗5个月,经心电图等检查,仅有窦性心动过缓,余均正常。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难治性心绞痛——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

(组成) 黄芪15g,知母10g,桔梗5g,升麻5g,柴胡5g,党参12g,山茱萸15g,三棱10g,益母草15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200m1,每次100m1,分早晚2次服。

(功效主治) 升陷解毒,活血利水。主治难治性心绞痛。大气下陷、血瘀络阻,症见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或兼下肢水肿,舌淡暗质嫩或舌紫,脉沉弱、左寸尤甚。

(方解) 史载祥教授认为,难治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普通冠心病心绞痛病理基础上的复杂化。普通冠心病心绞痛的主导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在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时不但要重视活血化瘀,还要重视清热解毒。史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寒、热、郁、瘀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形成瘀阻冠脉,由血瘀进一步导致胸中大气下陷,由于气虚血瘀,导致气虚水停和“血不利则为水”,因此,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肢体浮肿等症状。基于以上病机特点,难治性心绞痛的临床证候特点多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

因此,史教授认为,升陷解毒、活血利水是防治难治性心绞痛的基本治疗原则。根据以上认识,史教授在张锡纯升陷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用药经验,组成符合这一治疗原则的“升解通瘀汤”,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该方对难治性心绞痛非常有效。方中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为“疮家圣药”能扶正托毒,为主药;张锡纯言:“大气者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原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故以党参健脾补后天大气之本,山茱萸补肾充先天大气之源,共为臣药;升麻、柴胡、知母、桔梗4味既能升举清阳,又能理气解毒,且防补益药物之温燥,三棱、益母草2药通脉化瘀利水,以上6药共为佐使。

(加减) 瘀血重可加莪术12g;血压升高、失眠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适当减少柴胡用量;气阴两虚加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五加皮2g;痰湿偏盛加半夏10g,全瓜蒌30g,薤白20g。

(验案) 徐某,男,75岁。患冠心病心绞痛14年,2003年7月23日在某医院冠脉造影见:左前降支全程可见斑块,左回旋支狭窄80%~95%,右冠脉狭窄50%~90%,行RCAPTCA加STENT,回旋支远端钝圆支PTCA术。术后仍有心绞痛。2004年7月26日在某医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现术后3个月,心绞痛复发1个月。患糖尿病14年,常规服用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目前心绞痛每日发作2~3次,乏力,大便畅,舌嫩红、苔白润,左寸脉弱。中医诊断:胸痹(气虚血瘀),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以升解通瘀汤加味。2004年11月11日:升解通瘀汤加西洋参10g,五味子10g,麦冬10g,莪术10g,赤芍30g,全瓜蒌30g,薤白10g,枳实10g,半夏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1月18日复诊:药后胸痛未发,偶发胸闷,面色明润。上方去枳实,加茯苓15g,薏苡仁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2月2日:胸痛,胸闷21天未发,继用上方随症加减,连续服用。至2005年11月随访,胸痛、胸闷一直没有复发,乏力基本消失,精神佳。

(方源) 《心血管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心肌梗死——愈梗通瘀汤(陈可冀方)

(组成) 生晒人参10~15g,生黄芪15g,紫丹参15g,全当归10g,延胡索10g,川芎10g,广藿香12~18g,佩兰10~15g,陈皮10g,半夏10g,生大黄6~10g。

(功效主治) 益气活血,清瘀抗栓,利湿化浊。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病人,能够促进梗死组织愈合,保证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方解) 方中人参、黄芪并用,具扶正益气生肌之功。因为心肌梗死发病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需立即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之品;当归、丹参并用,具调气养血之力,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者;延胡索、川芎并用,进一步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效。藿香、佩兰、陈皮、半夏、大黄合用,是该方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体现,藿香辛微温无毒,芳香辟秽,化湿祛浊,且具醒脾和胃之功;佩兰苦辛温无毒,有化湿祛浊而定痛之效;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浊阻尤好;至于方中半夏之用,取其降逆止呕之力,方中大黄之用,既可以通瘀化浊阻又可推陈出新,即取其“祛瘀生新”之效。纵观全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之功。

方中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薛立斋云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党参虽也用,但他个人经验以为党参平补且作用和缓,似不能与生晒参等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张洁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名医别录》亦谓可“逐五脏间恶血”,确具补气生肌之功。当归的有效成分之一阿魏酸钠更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能。徐灵胎《本经百种录》称当归为“补营之圣药”,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血虚当补,血滞当通。丹参补血之力虽逊于当归,但通瘀之力强于当归,丹参宜于偏热,当归宜于偏寒,两相配伍,可得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