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笑看沧海欲成尘
6971000000039

第39章 卷四:烟灭石楼空,悠悠永夜中——狐怪卷 (1)

相传狐精及树怪、花妖之类,是这些动植物吸取了天地间的灵气后变化而成的,而鬼则是人死后所化,并有新鬼大,旧鬼小之说,据说隔了很多年的鬼,就消散无形了,看来鬼的灵气是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样不断衰变的。这也是鬼片中的僵尸,往往胸挂朝珠、身穿马褂作清朝打扮,却少有殷商、西周时代的“古鬼”出现的原因。

而狐怪则有所不同,它们是年岁越长,本领越大。甚至一些老树、老石头、老画、老兵器也能成精作怪。

在诗歌浸透整个社会的大唐,连这些并非人类的精怪们也纷纷吟诗唱和,煞是好玩。《东阳夜怪录》中,骆驼、驴、牛、狗、鸡、猫、刺猬这些成精的动物聚在一起搞“文学沙龙”,煞有介事地吟诗为乐,而且“喧论达晓”,场面极其热闹,文士派头十足。

东阳夜怪

唐宪宗年间,一个叫成自虚的进士行走在阴风凄厉,飞雪漫天的黄土路上(典型的鬼片布景手法),走着走着,就迷失了道路。古人又没有GPS导航仪,也没法打手机什么的,眼见天色已晚,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只好到荒僻山村间的一个破庙中暂避一晚。

这个破庙里只住着一个名为安智高的病僧,其实是头骆驼精,“安”指的是“鞍”,意思是说它的“鞍子高”,可不,驼峰之上的鞍子,比马、驴之类可要高多了。呵呵,它倒真会起名。

这位驼精出口文雅,自我陈说道:“贫道俗姓安,生在碛西,本因舍力,随缘来诣中国……”这样一听,倒恰似一位西域高僧,远行而来,情形十分合卯合榫。成自虚听他器量不凡,于是和他谈得很是投机。不一会儿,又有一大群人前来,听他们相互间打招呼的语气,都是病僧安智高熟悉的朋友。

当时屋里一片昏暗,没有灯烛可点,成自虚根本看不清众人的面目,借着雪光映照,只看见其中一个坐在房檐下的。仿佛身穿黑皮袍,背部和肋下打着白补丁。

黑暗中这些“人”团团而坐,彼此通名报姓。只听一“人”自称是“前河阴转运巡官卢倚马”,“卢倚马”,当然就是驴了。它也真会吹牛,整天驮着东西被赶着走路,居然自封为“河阴转运巡官”,真好笑。

另一“人”自称是“副轻车将军朱中正”,所谓“朱中正”,意为取“朱”字正中的部分,其实就是牛。牛精也挺搞笑的,自称别号是“桃林客”,这个典故取自《尚书》:“放牛于桃林之野。”别说,人家牛精的国学知识还挺深的。

看来这些精怪虽都是畜生之类,倒挺会宣传自己的,很有做房地产宣传策划人员的潜质。没见有些房地产广告这样写:如果是开车到市中心也要一小时的偏远地段,就说成“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反之,如果是紧邻闹市,汽车声吵死人,就说“坐拥城市繁华”;挨着臭水沟,那叫“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边上是荒草地,则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书归正传,接下来这二“人”倒没怎么大夸海口,一“人”称名“去文,姓敬”,敬字去掉反文,是苟字,这“人”是狗精。另一个自称“名锐金,姓奚”,“奚”是繁体字“雞”的左边部分,而“锐金”是说斗鸡时,鸡脚上所带的金属尖刺,所以这个是鸡精(不是太太乐牌的那种)。

驴精卢倚马先提及骆驼精安智高曾写过一首好诗,并念诵道:

东阳夜怪诗(安智高咏聚雪为山)

谁家扫雪满庭前,万壑千峰在一拳。

吾心不觉侵衣冷,曾向此中居几年。

成自虚听了,有些不明其意,驼精安智高解释说,我有一年偶然见小孩子堆雪山玩(故有“万壑千峰在一拳”之说),不禁想念起西域家乡的雪山来,即便是严寒彻骨远甚于此地,但那是生我的故乡,我还是怀念不已。

众人(当然严格说,只有成自虚一个是人)听了,纷纷嗟叹。驴精卢倚马也感慨自己劳碌辛苦,“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当然了,人家山鹿野麋之类不用拉车挨鞭子,多自在),吟诗道:

东阳夜怪诗(卢倚马寄同侣二首)

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息尘浩浩。

争利贪前竞著鞭,相逢尽是尘中老。

日晚长川不计程,离群独步不能鸣。

赖有青青河畔草,春来犹得慰羁情。

别说,骂人时经常说“蠢驴”,但人家“卢倚马”这二首诗还写得不错,像“争利贪前竞著鞭,相逢尽是尘中老”,比起名宿大儒的句子也毫不逊色。而且第一首很有哲理,仿佛是看透世情的高人见识。只是第二首中,像“离群独步不能鸣”“春来犹得慰羁情”(此句“慰”暗指“喂”,“羁”暗指“饥”)有了些“驴味”。

牛精朱中正兴致极高,竟将这次聚会比成是西汉时梁孝王刘武当年的兔园大会,兔园即旧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这句话中的梁园。当年梁孝王也是文学青年,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这样的文坛大腕与会。牛精再三邀请驼精安智高多吟几首,进士成自虚也苦苦请求,于是这个安智高又吟诵了以下二首:

东阳夜怪诗(安智高病中自述二首)

拥褐藏名无定踪,流沙千里度衰容。

传得南宗心地后,此身应便老双峰。

为有阎浮珍重因,远离西国赴咸秦。

自从无力休行道,且作头陀不系身。

这首诗也处处双关。“拥褐”本指披着破袍子,这里驼精安智高借指身上的褐毛;而老双峰,一方面指自己身上的两个驼峰,一方面又指唐永徽五年(654年),佛教五祖弘忍到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东面建立东山寺,其弟子慧能后来开创南宗一派这样一个典故。

第二首诗中,“阎浮”是佛家语,意思是指现实世界。这首诗大意是说因心恋尘世,才远从西域来到长安,后来病弱无力,做一个不受约束的“头陀”。事实上的情况是它病得驮不动东西了,被丢在这里自生自灭。

这时,狗精敬去文也兴致勃勃地将一首曾献给“曹州房”(即一匹马)的诗念给大家听:

东阳夜怪诗(敬去文咏雪献曹州房)

爱此飘飖六出公,轻琼冷絮舞长空。

当时正逐秦丞相,腾踯川原喜北风。

这是狗精叙述雪天里随主人去打猎的情景,“六出公”是指雪花,而“秦丞相”,是用了秦朝时丞相李斯临刑前,对他的儿子们发出的慨叹:“吾欲与汝复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这一典故。

但正是由于用了这一典故,暴露了诗中的“狗味”,不如“别人”的诗含蓄。

这时,鸡精奚锐金也念出自己的三首诗,说的都是鸡的生活情景:

东阳夜怪诗(奚锐金近作三首)

舞镜争鸾彩,临场定鹘拳。正思仙仗日,翘首仰楼前。

养斗形如木,迎春质似泥。信如风雨在,何惮迹卑栖。

为脱田文难,常怀纪渻恩。欲知疏野态,霜晓叫荒村。

所谓“舞镜争鸾彩”,是用了山鸡舞镜的故事。南朝宋时刘敬叔所著的《异苑》卷三曾说有人给皇帝进贡了一只山鸡,但山鸡一直不舞,有人想了个办法,在这只山鸡面前竖一个大镜子,山鸡为了和镜子中的影子斗美,就舞了起来。

而“鹘拳”本指鹰爪,这里借指斗鸡时,鸡的利爪。接下来的“仙仗”“仰楼”之类,都是写皇家斗鸡时的情景。“形如木”则是庄子寓言中的典故,也是“呆若木鸡”这一成语的由来。说是斗鸡时,最厉害的鸡不是威武雄健的,而是一个叫纪渻的人所养的鸡,这些鸡看起来木讷得如雕塑一样,看似又笨又呆的,但发起威来,什么鸡也抵挡不住。下面的“常怀纪渻恩”也是此意。

田文是孟尝君的名字,用了“鸡鸣狗盗”的典故,说来不是太贴切,帮孟尝君过关的,是一个门客假装的鸡叫。当然了,奚锐金先生也可以辩道,当时要不是全城的鸡都跟着叫,把守城门的兵将怎么会确认到了开城的时间了?琢磨一下,倒还真有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