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6960400000011

第11章 习惯之二: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3)

有人问他:“如果不是那位仁兄,你宁愿继续留下来,对不对?”

他回答:“是的,可是只要他在一天,我便永远不得安宁,只好另谋高就。”

“你为什么让他成了你生活的重心?”

友人被这个问题震住了,矢口否认。如果把道理分析清楚,就不难看出他咎由自取。友人起先只承认行政主管的确对他影响很大,但认为错在对方。最后经过我不断开导,才承认自己也应负一部分责任。

有些离婚的人,仍念念不忘对前夫前妻的深仇大恨;有些已成年的子女,仍为父母当年的忽视、偏心或责骂而愤愤不平,这也都是以敌人为重心。

以朋友或敌人为重心的人没有安全感。他们的价值观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时时揣摩如何反击。这样的个人是没有力量的,时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8)以享乐为重心:在当前崇尚速成的世界里,享乐之风盛行,不足为奇。电视与电影喂大了观众的胃口,然而银幕上的浮华生活,骨子里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美好光鲜。

真正的快乐可使人身心舒畅,短暂的刺激却丝毫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与满足。贪图享乐的人很快便会对既有的刺激感到乏味,然后就得追求更刺激的快感”。

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久无所事事,都只是浪费生命。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

马格里奇在《二十世纪的圣经》中写到:

回忆旧日生活,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当时看上去十分重要、十分吸引人的事,现在看来微不足道,荒唐可笑。比方,各种各样的成功、名气和赞誉;得到金钱或吸引女人后的欢愉;旅行,像撒旦那样上下沉浮,经历着浮华世界里的一切。回想起来,所有这些满足都已虚无缥缈。

(9)以宗教为重心:有人对宗教活动极为热衷,甚或没有宗教信仰,言行却更合乎宗教劝人向善的宗旨。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以上某几种形态的混合体,随外在情势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此一时可能以朋友为重心,彼一时或许又变为以配偶为重心。

生活重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意兴风发,一会儿颓唐沮丧;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落魄消沉。

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明确固定的生活重心,使人生更平顺、更和谐。这样还有什么不成功的呢?

7.坚持做好一件事

●的确,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会有成功的命运。

●事实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果敢决定,更需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决定而做出无悔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又何能成就大事?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惟有百折不回者,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一生做好一件事,这看似简单却非易事。的确,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会有成功的命运。

韩国郑周永创建的“现代建筑”成为建筑业的霸主,并进军海外,占领了中东建筑市场;“现代造船”超过了日本同行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汽车”的产品奔驰在世界各地。郑周永被誉为“最有魅力的男人”、“亚洲最富”的企业家。

郑周永出生在江原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辈世代务农,父母亲都是村里出名的勤劳人,除他以外,家里还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少年时代的郑周永曾就读于通川郡松田公立小学,小学毕业后,贫穷的家境再也不允许他继续念书了,郑周永只得回到家中同父亲一起,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然而,尽管全家人拼死拼活地干,仍然不能改变贫苦的命运。一年下来连基本口粮都无法保证。一天的劳动全靠早饭支撑,晚上只有稀粥来哄哄肚子。这种艰难贫穷的农村生活使得少年的郑周永难以忍受。他开始梦想了——要离开这毫无希望的穷山恶水,去寻找另一个属于他的新天地。于是,他向在镇上工作的几个同学求援,想让他们帮忙在镇上谋点事干。然而他的同学想不出什么办法,而他的“异想天开”还被固执的父亲骂了一顿,理由很简单:身为长子就应该留在家里传承祖业,老老实实地种田打粮,养家糊口。

郑周永并没有打消自己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第二年春天,16岁的郑周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里长家看报纸,发现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他马上意识到,修港口和铁路一定会需要大量的劳工。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郑周永仿佛已感觉到了自己正处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那里面当然也有他。

然而当他在一张破旧的地图上找到清津市时,心顿时冷了一清津市竟与通川相距1000多里。“再远我也要去!”郑周永下定了决心。他立即行动起来:先去找到最好的伙伴池周元,两人悄悄地靠卖柴积攒了4角7分钱。8月的一天,他们拿着这仅有的路费,背着父母,溜出村子,向清津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白天靠几分钱的食粮维持体力来赶路,晚上便空着肚子在背风处过夜。一路奔波,疲惫不堪的郑周永怎么也睡不着,他望着黑洞洞的天空,想起了贫穷的家乡,想起了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想到父母会为儿子的失踪而感到焦急不安,他深感自己对不住父母双亲,伤心地哭了。郑周永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为了改变贫穷,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我一定要出去,走到底!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来到了高原市。当得知这里也有铁路工地,就决定先挣点路费再去清津。筑路的活比种田要累得多,一天从早干到晚,使他周身疼痛,浑身乏力。可一想到贫穷的家和茫茫的前程,他只得咬牙坚持下去。筑路工每月工资4角5分钱,除去饭费,一个月满勤也只有1角5分钱。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中秋节快要到了。郑周永想让父母高兴一下,于是好不容易说服了工头,预先支点钱给家里寄去。正当他高兴地从工头棚里走出来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使他愣住了:“周永!”“爸爸!”父亲出乎意料地站在他面前。看着累得又黑又瘦的儿子,父亲的心里一阵酸痛,郑周永猛地扑到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他太想家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

原来,从他离家出走后,焦急万分的父母好不容易从里长的女儿那里得到一点线索,便一路找来,没想到在高原遇到了。就这样,郑周永便像个小俘虏一样被父亲带回了贫穷的小山沟。尽管郑周永是个在小山沟里土生土长的穷孩子,但少年时代特有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始终缠绕着他。他无法忍受这难耐的困境,他急需改变这一切;穷则思变,郑周永已经下定决心,元论阻力多大,他都要走出这小山沟。

一次他看到连载小说《泥土》时,立即被主人公许崇吸引住了,他感到许崇能从山沟里独自进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而我郑周永为什么就不能出去闯一闯呢?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在他的心里萌发了。第二年春天,他又联合了村里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在一天夜里,溜出村子,一口气跑了100多里,朝汉城走去。然而,他又失败了,当他们一伙来到金化的一位亲属家时,又被一路追来的父亲“押”了回去。

回到家中,郑周永后悔不已,他总结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路费不足,再走一定要有充足的路费,再也不能去投亲靠友了。这年秋天,他狠下心干了一件对不起家人的事,把父亲买回用的卖牛钱找到了。这次他变得聪明了,一不找伙伴,二不在晚间溜,以免引起父亲的注意。郑周永乘家里无人时,终于坐上了南下汉城的火车。一路上他看着窗外景色,心里浮想联翩。他此去汉城,主要目标是进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这是这年夏天他在女朋友玉善家的旧报上看到的。学制6个月,毕业后学校安排工作,按当时的工资看,毕业后每月至少能挣30元,每年就有360元,去掉每年120元食宿费,还有240元剩钱,这样每年最低能买下24袋大米,这比他一家人一年打的粮食要多得多。他越想越高兴,相信等父母接到寄回的钱时,一定能原谅他所有的过错。

到汉城后,郑周永很快就办完了入学手续。由于已经开学3天,课程又讲得很快,郑周永不得不加倍努力,因为他知道,学校将来是按成绩分配工作的。正在他踌躇满志之际,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一天早上他匆匆忙忙往学校赶,走到校门口时,又与父亲撞个满怀,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尽管郑周永向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还是流着老泪让儿子“快回家吧”。父亲的眼泪一下子把郑周永所幻想的一切全泡汤了。父子俩一前一后默默朝车站走去。其实做父亲的有谁不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呢?父亲三番五次地外出寻找儿子,不单是希望郑周永尽到长子的责任,主要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是孩子,父亲担心儿子一人在外会吃苦头,农村再穷再苦,一家人毕竟还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看着伤心的儿子,父亲也觉得内疚。快到火车站时,父亲开口了:“孩子,你来汉城10多天了,没到别处去玩玩吗?”“没有”。父亲心里一酸,领着儿子重新折回,来到动物园。他想让儿子开开眼界,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父亲好不容易摸出5分钱,递给郑周永:“进去看看吧,我们坐晚车走,你好好玩玩,爸爸在外边等你。”父亲几句诚挚的话,使郑周永泪如雨下,他没有去动物园,而是挟着父亲回到了火车站。

1934年,是郑周永记事以来最糟的一年,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村里又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传染病。郑周永那强烈的愿望又复苏了,他元法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再也不阻挡他了。这样,19岁的郑周永第一次正式地告别了父母,直奔汉城,去寻找他向往已久、属于他自己的梦。

经过一番奔波和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一家叫福兴商会的米行当一名发放员,月薪是18元。由于他的勤劳朴实,很快便赢得了店主人的喜欢和信任。在福兴商会工作的两年间,郑周永汇回家的工资所能买到的大米就有18袋之多,远远超过了一家人的全年收入。

然而由于店主的儿子不争气,米行不得不停业关闭。经过三年锻炼的郑周永,决定自己独立地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在原址继续从事米行生意,并充分利用了新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很快便站稳了脚跟。不久他便打出了自己买卖的大号——京一商社。从此,郑周永便步入商界,在充满了险恶斗争与较量的商战中开始了新的搏击。

郑周永决心从穷山沟里跑出来,不管阻力来自何方,也不管阻力有多大,他最终还是走了出来。如果他第一次出走后被父亲找了回来他便改变了决定,如果第二次出走失败后他改变了决定,如果第三次出走未成他改变了决定,那就不会有现在的郑周永,也就不会有令世人瞩目的“现代集团”。郑周永便是这种人,一经决定,便百折不回地去做到底。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郑周永一生的历史便只能从头改写。事实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果敢决定,更需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决定而做出无悔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又何能成就大事?如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惟有百折不回者,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8.你的人生计划是什么?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为自己人生做一个规划。

●大哲学家康德对人生的追求提出了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去做?”

●成功的人生,说到底,就是合理设计并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的人生。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为自己人生做一个规划。大哲学家康德对人生的追求提出了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去做?”

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

其实,事实也的确如此,你究竟是个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说到底,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说穿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哲学,不也正是关于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吗?

那么怎么才算得上是成功呢?如果把这四个问题都解决了,那你离成功还远吗?

但不知你有没有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如果你根本就没想过,那么,你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你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你肯定算不上深刻的人。自然,如果你不仅认真想过而且确实想明白了,那才有资格叫做“清醒理智”的人——因为,也只有正确回答了这四个问题,你的人生设计才可能合理,你的人生定位才可能对头,你的主攻方向才可能正确,你的人生之路才可能走踏实。

比如史泰龙,之所以成了饮誉全球的著名影星,说到底,就是因为对上述四个问题想得清楚且做得漂亮。史泰龙小时候,脸部动过手术,因为不成功伤害了神经,致使说话说不清楚,笑起来特别难看,而史泰龙一心想当演员,也确实具有表演的天赋,就按照自己的样式设计自己的主攻方向,这就是专门出演那种话语不多、表情冷峻的硬派人物,果然,这个扬长避短的表演路子使他大获成功。后来,他还自己动手写剧本,写那种适合自己表演的剧本,然后亲自出演大显身手,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沉默寡言刚强硬气的英雄人物,终于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试想,史泰龙的成功,不就是正确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后的合理的人生设计吗?

张艺谋是当今电影界里的成功者,他的成功经历应该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张艺谋的父亲因为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解放后被打成历史反革命。70年代初,张艺谋中学毕业,被安排到咸阳地区的偏僻山区插队下乡,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很难回城。张艺谋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始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各个工厂招工的时候,都愿意要有特长的人。于是,他就苦练篮球,掌握一技之长,终于被咸阳国棉八厂录用。这是他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恢复高考制度以后,1978年,张艺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这是北影第一次招生,张艺谋虽然成绩不错,但是,政审不合格,同时超过学校规定的年龄,张艺谋被退档,他多方奔走没有结果,但他没有放弃占他了解到国家当时正在宣传“伯乐精神”,强调各级政府要重视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特别要重视处理好****工作。他又了解到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同志是一位懂得艺术的领导,于是,就给素昧平生的文化部长写了一封自荐信,并且附上了他自己最优秀的摄影作品。黄镇部长看信以后被感动了,认为这是个人才,就写信给电影学院,还派了秘书去过问,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这是张艺谋创造成功人生的第二步。

张艺谋从影以后,敢于突破禁区,张扬个性,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轰动中外的电影作品,实现了他成功人生的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