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周先生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一次去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作人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可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作人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这种胸怀,正是这样的品德,为他赢得了无尽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名士,为青年人养成宽容豁达的性格树立了榜样。
人生在世总要走过许多风雨坎坷路,怎样活得痛快、活得潇洒,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有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宽容豁达是人生的奥秘。
宽容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整天被名利缠得牢牢的,把得失算得精精的,那还何谈宽容豁达。要宽容豁达就要有点豪气,“乍暖还寒寻常事,淡妆浓抹总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
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另一回事。你要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如果条件不符,那你就得认了。
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唠叨这几句话就会轻松得多:“功名利禄四道墙,人人翻滚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长”。与其悲悲戚戚、郁郁寡寡般地过一辈子,不如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活一生,难道这不好吗?
宽容豁达代表的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只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勇气,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
宽容豁达的人,必是一个敢作也敢为的真正男子汉,而绝不是那种佝偻着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宽容豁达不是盲目的自我表露,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一些伟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过不去呢?
宽容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种“德”。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他们会以德服人。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
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
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别人的意见,别人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这不仅是自由,更开阔了我们的生存空间。
豁达是一种宽容。宽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城又怎么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宽广的,走过去前面便是一个蓝天。
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嬉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你说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让它都公平吗?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你就不会有太多牢骚,太多的不平。不过“月有阴晴圆缺”对谁都一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变。
你要晓得,阴阳对峙此消彼长、升降出入,这就是生机,用这大宇宙,比你这个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只有用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随之宽广起来,你也就会变得豁达起来。
当然宽容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宽容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
因此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以德服人是你有凝聚力的重要武器。只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业,你才会信心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成大事者善让,即遇事不与人无谓地争高论低,而是通过退让的办法,去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大事!其中要害之一就是无所作为地好争而不好让。
君子坦荡荡,这是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一种品德。做人要胸襟宽广,要有宽容平和之心,这是一种魅力。
宽容是人格魅力中的要点。一个以敌视眼光看人,对周围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一定会陷入孤独和无助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动让“道”是一种宽容,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大海是广阔的,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胸怀。”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平常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主动让“道”,要求人们首先要学会宽以待人,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早就告诫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做,不能接受的事情一定不能推给他人,而要将心比心。
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他人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而能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就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对方的感受,从而谅解别人。
要成大事的人还要明白,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
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乔西·布鲁泽恩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所以我们在遇到分歧或是争执时,一定要注意他人的建议是否有合理性,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主动“让道”,而不应争先“抢道”,“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体谅他人,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当地帮助别人。如果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就会招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避免遭受困扰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主动让“道”的宽容,还包括对爱情观点的处理。
我们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爱情之所以成为催人上进的力量,不是由于严厉而是由于宽容。爱情使人原谅了所爱的人种种缺点、毛病,恰恰能使爱的人“旧貌换新颜”。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年轻人抱怨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嚷嚷,甚至会对孩子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他无可奈何,开始找借口躲在办公室,不愿回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问他最近是为什么而争吵,年轻人回答说,为了装饰房间发生争吵。
他说:“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了各个房间的颜色大吵了一场,特别是卧室的颜色。我想漆这种颜色,她却想漆另一种颜色,我不肯让步。因为我对颜色的判断能力比她要强得多。”
长者问:“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并且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
“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年轻人答道。
于是长者解释:“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好像受到侵犯似的。当然在住房布置问题上,最好双方能意见一致,但是要记住在做出决定时也要尊重你妻子的意见。”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你喜欢怎么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吧!”妻子大为吃惊,几乎不相信。年轻人解释说是一个长者开导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错了。妻子非常感动,后来两人言归于好。
夫妻生活和其他许多人际关系一样,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针锋相对永远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主动让“道”,使双方更多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只有以宽容态度面对问题,才可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古人云:“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人不能太清高了,因为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思想都有,如果你事事与人斤斤计较,只会自己堵住自己的路。
一个人必须具有容纳污秽与耻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恶贤愚的态度,才能有成功的人际关系。因此,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无不具有宽容的品质。
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依赖和尊敬,就能较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地前行。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主动让“道”,宽容一些,将会省去很多的麻烦,也能减少许多烦恼。宽容忍让的习惯与作风,不仅会给你增加魅力,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抑制浮躁性情,打造稳健性格
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都在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换取成功。同样,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遏制住浮躁的性情,专心做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根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克服的就是浮躁情绪。
1990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凶杀案。
犯人的名字叫卢刚。卢刚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经过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严格考试,从数百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取了公派留学。在美国学习期间,他门门功课优秀,所获得的高学分打破物理系历届纪录。
1991年5月他拿到博士学位后,始终没有找到工作。虽然是公派留学生,他却不愿意回国找工作。因此,他非常忌恨那些曾经教过他的教授们,认为是教授们妨碍了他的发展道路,所以他就抱定了与教授们同归于尽的想法,由此出现了下面一幕。
在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三楼309室举行的天文物理研讨会上,他把多年来的不满、猜疑和嫉妒之火,用枪声全部发泄了出来。他平静地听了5分钟报告后,拔枪向与会者射击。先是开枪击倒了他的博士导师———47岁的戈尔兹教授,继而向史密斯教授和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山林华博士,连放几枪。接着,他射杀了主任柯尼森教授,又跑回三楼看看那几位是否真的死了,当他看到史密斯教授还没死时,不顾旁人的哀求,对着还有一线生机的史密斯教授又补射了致命的一枪。随后他跑到行政大楼,朝副校长安尼·克黎利女士的胸前和太阳穴连开几枪,又向拿起电话报警的女秘书身上开了一枪,最后卢刚才举枪自杀。
卢刚的悲剧,惨痛无比。他是一个具有高智商的低能儿,性格孤僻,且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他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烦躁的情绪。在失控的情绪下,做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给自己、社会、他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灾难。
他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是深刻而沉重的。
失控的情绪本身有一定的特点,每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时,不能让冲动的情绪左右自己。
但是事情往往是另一种样子,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稳步前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当目标确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性急吃不得热粥。”
如果能把浮躁的情绪稍稍收敛,使它变成一种渴望,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种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带着它走向成功。
当你控制了浮躁,你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会制定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达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
李嘉诚,世人皆知的成大事者。
11岁那年,李嘉诚来到香港。到了14岁,由于父亲去世,他辍学打工。再后来,舅父让他去自己的钟表公司上班,但是他没有答应,因为他要自己找工作。
李嘉诚年纪轻轻不肯接受帮助,要自己创业,从这点上就看出他自强独立和自信的性格。这种性格,培养出了李嘉诚稳健、不浮躁的工作作风。
开始他想到银行寻找机会,因为他觉得银行一定有钱,因为银行是同钱打交道,也不可能倒闭。但是进入银行的梦想没有成功,他当了一名茶馆里的堂倌。
就在当堂倌的时期,他胸怀大志,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地向目标迈进。
他给自己安排课程,以自觉养成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性格。这些课程包括: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然后找机会验证;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