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6960100000006

第6章

王震领来一群川妹,叫张仲瀚先在他的部队里种片“试验田”。随后,他又紧急召见熊晃,让他回家乡去“当红娘”。当熊晃拿着朱总司令和王胡子的亲笔信去长沙半年之后。三千湘女就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车到西安。习仲勋就让老熊先在女兵中进行革命的婚恋观教育。于是,熊晃就成了三千老兵的“岳父泰山大舅哥”。

王震让张仲瀚先种片“试验田”

深秋的准噶尔盆地,到处飘溢着丰收的喜悦。

王震是专程赶到玛纳斯河畔的垦区部队来参加二十二兵团秋收开镰仪式的。同时,他也给这支部队带来了一批军委从四川调来的女学生兵。

老兵们看到了女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家的影子。

王震在开镰仪式后,对后来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的张仲瀚说:“军委从四川调来的这批川妹子,解决不了大问题。今天我带她们来,就是让你先给我搞个试点,我就把试验田选在你这里了。不过,现在可是狼多肉少,你可得给我看紧了,千万不敢闹出乱子来。否则,影响了后边再招大批女兵进疆的计划,那我可拿你是问。”

张仲瀚说:“请旅长放心,保证出不了问题,一律严格保护,绝不允许任何人单独接近。”

王震就笑笑说:“你不让单独接近,招这么多女孩子来干什么?你想搞尼姑屯,还是和尚队?”

张仲瀚说:“这就难了。”

“不难,我要你干什么?”

王震没等张仲瀚说完,就说:“从现在开始,你要在部队中普遍进行革命婚恋观教育,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总的原则是慎重接触,放开了解,自愿结合,谁也不能拉郎配,不能逼婚抢亲,捆绑不成夫妻嘛。不过对那些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同志、老红军、老八路,要重点照顾,多做工作。要让美女爱英雄成为革命婚姻的基础。”

将军又说:“这次军委从四川给我们调进这批女兵来,是先让我们试试。搞好了明年就要大张旗鼓地铺开。你要是搞砸了,谁还敢来。如果十几万人都找不上老婆,那你张仲瀚可就是千古罪人。最近我和湖南、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都进行了联系,他们也都愿支援我们,关键看你们的这个头开得怎么样了。”

张仲瀚拍着胸脯说:“保证开好头,把更多的内地姑娘吸引来。”

末了,将军又说:“我还是那句话,出了事,我就让那十来万老光棍,都找你要女人、要老婆。”

张仲瀚将军是怎么种的试验田,在今天的石河子垦区,许多人都还能讲出个一二三来。

然而,我想要告诉人们的却是,将军因在战争年代。生殖系统受伤,丧失了生育能力。终生未娶。

可是。将军在他的一生中,至少为上千名老兵做过媒。兑现了他和王震“让打下江山的老兵都有一个家”的诺言。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呀?难怪王震敢把种试验田的任务交给他。

朱总司令建议王震让熊晃先去长沙

王震将军去玛纳斯垦区,让张仲瀚种好试验田的同时,又紧急召见六师政委熊晃,委托他去北京开会期间,代表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向朱德总司令汇报新疆军区在内地征招女兵的准备工作以及军委从四川调来的近千名女学生兵的安置情况。

朱总司令听取了熊晃的汇报后,召集了中央各大局和各大军区在京的领导,向他们介绍了新疆的情况,请他们对新疆征招女兵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朱总说:‘这是关系到新疆稳定和建设的大事,不能单单看成是婚姻问题、个人问题。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嘛。再说,十几万人的婚姻问题,你把他们全部加在一起来想、来看,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了。因此,这王胡子讨老婆的事,就是巩固新疆和平解放胜利成果。稳定驻新疆部队军心的大举措了。因此,我希望大家都给王胡子帮忙呀。” 朱总司令在会议结束后,又设家宴招待熊晃。

席间。朱总司令给王震打电话,建议让熊晃先去湖南跑一趟,亲自主持征兵工作,王震当即表示同意。

不久,熊晃从北京带着朱总司令和王震写给湖南省委、湖南省军区领导黄克诚、王首道和肖劲光的亲笔信赶到了长沙。

王震在信中介绍了新疆的情况,恳请各位家乡的父母官和老战友帮忙。要求“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女学生、未婚女青年,不论家庭出身好坏,一律欢迎她们来新疆参加建设,安家乐业,生儿育女……”

湖南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当即召集会议,进行了研究,专门成立了征招机构。几天后,长沙等地的大小报纸铺天盖地地展开了对新疆的宣传。同时,所有报纸天天都发号外,对新疆军区大批征招湖南女兵进行了宣传。通栏标题一律套红:新疆军区招聘团征招女兵。参军去新疆上俄语学校,开拖拉机,进工厂,当医务人员,做纺织女工……

只是,所有的报纸都只字没提王震信中说的“生儿育女”的事。

长沙。蔡锷中路。

熊晃将军很快挂出了“新疆军区湖南女兵招聘团”的牌子。熊晃,这位当年从浏阳河畔举着长矛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如今,又在家乡的土地上,为天山南北的十万老兵当起了“红娘”……

1996年初冬,熊晃将军去世前,还在病榻上回忆起了那段往事。

将军十分自豪地说:“我一次就给三千多名老兵解决了老婆。了不起。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三千八百多户人家安定团结了,最起码也是一个小社会呀。在当时的新疆三千多户。那可是一个不小的社会了。我这一生中,干了许多大事,可最值得骄傲的就这一件儿。”

将军说:“当时,在湖南要求入伍的女青年十分踊跃。有十几岁的女学生。二十来岁的女工、农家妹子,还有大学生、教师、记者、大户人家的千金,还有许多人都是瞒着家里人偷着跑来报名的,有的还是偷偷走的。”

女记者秦安琪参军的效应

女记者安琪,就是熊晃说的“偷偷走的”中的一个。

安琪是长沙一家大报的名记者。还是一位“丝路”迷。

当她所供职的报纸上刊载新疆军区招聘女兵的消息后,她专门到长沙云盘街的“新疆招聘团”采访过熊晃等人。等她把新疆的情况摸了个遍之后,自己也报了名。

“女记者安琪报名参军去新疆”的消息,一时成了长沙各报炒作的新闻。父亲知道安琪报名应征的消息后。直接找到“招聘团”,把女儿拉回家里,用他早年去新疆给陶峙岳办货的亲身经历,劝说女儿放弃去新疆当兵的念头。

据新疆军区档案馆现存的《1951年湖南征聘团工作总结》记载,安琪的父亲当时用了“五个太”来形容新疆。

他对女儿说:“新疆太远、太苦、太冷、太累、太荒凉。你是名门千金,从小娇生惯养,现在这个社会我带给你的是资本家的坏成分。你去新疆当兵,没有好果子吃。况且那里还处在蛮荒之中……”

没等父亲说完,安琪就说:“你不是常说,张骞通西域、左公(宗棠)平天山、班超守疏勒。西域是干事业的好地方吗?”

父亲说:“那是指的男人、好男儿,‘马革裹尸还葬耳’,没有女孩子的事。”

安琪说:“那文成公主、王昭君、刘解忧,还有细君公主呢?她们不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大计。西行和亲,哪点不让男儿汗颜。”

父亲知道说不过安琪,他知道自己女儿的脾气,干脆不再理会女儿的据理力争。打电话到报社总编那儿给安琪请了长假,把女儿软禁在了岳麓山下的一栋别墅里,随后,又差人搬来了几大箱子书,而且让妻子亲管大门的钥匙。

就是这样,父亲还是不放心。每天都来检查一次,并以“只要不去新疆当兵,以一辆小卧车和马上送去美国留学相许。”

安琪见对抗没用,便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几天后,一改任性十足的大小姐脾气,对父亲的劝说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天天在别墅里读书习字,弹琴吟诗……

谁知,安琪早已和家里派来伴读的一位丫环串通一气。几次让丫环利用外出取衣、购物的机会,悄悄到蔡锷中路营盘街的新疆军区招聘团打听好了第一批湖南女兵启程的准确时间,并领回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