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
6960100000053

第53章

(代后记)

作《边地母亲》最早的冲动。是源于本家的一位老姑奶奶。

老姑奶奶是父亲的老姑。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大人们说,三姑奶奶一家在新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地方冷得能冻掉耳朵和手指头,那里的大人小孩都是兵,人人都有一杆枪。可就是没见过姑奶奶是什么样?等到记事时,终于盼来了老姑奶奶回娘家。

老姑奶奶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衣回来的。吃着老姑奶奶带回来的新疆葡萄干,听着她讲新疆的故事。

这好像是1972年的事了。那时,她离家整整20年了,是第一次回门。老姑姥爷,是位看上去很老的甘肃老头。话不多。人倒和善。如果不是穿着和姑奶奶一样发白的军衣,怎么看都和我们乡下人没什么两样。再后来,我才知道老姑奶奶是1952年当兵去新疆的,后来经“组织介绍”,嫁给了大她16岁的姑姥爷。从此,他们一生夫唱妇随,在遥远的国境线上当了一辈子扛枪的农民。

然而,若干年后,我也当兵当到了离姑奶奶家不远的地方,成了一名戍边守塞的军人。慢慢地也就知道了老姑奶奶,还有和老姑奶奶一样的五万进疆女兵的故事。

但是,真正要写她们却是因为近几年来常听到有人说:她们当年的婚姻,是“共产党继长征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共产共妻。”还有人“站在人权主义的立场上”说:“三千湘女进疆、八千山东姑娘出塞……是世界妇女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的人权践踏”。更有甚者说:“几万如花似玉的女人被一身廉价的绿军装骗进了新疆,一夜间她们又被分配给了比她们大十几岁、二十几岁的王胡子的大兵们……从此,她们成了新疆人,一辈子守着天山南北的不毛之地……女人的命啊,天山为之哭泣”……

于是,戍边之余,我开始一步步走近她们,从南疆到北疆,从边境一线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先后采访了270多位当年进军新疆的“老姑奶奶”。又在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了她们的传记写作。

凭良心说,她们,是一批为共和国担当过巨大责任,为民族利益付出过重大牺牲的女人。她们是新疆的母亲。

我无力为她们去建造一座有形的纪念碑。但是,我愿用这20余万文字,做砖石,为她们修建一座无形纪念碑,然后再蘸上我的热血,镌刻上她们的名字。

感谢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亲自为我的这部拙作题写书名,感谢当代著名作家李镜老师为《边地母亲》作序。感谢新疆军区档案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和新华社、解放军画报社以及袁国祥同志为本书提供大量图片。感谢甘肃人民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的各位老师,为此书的出版发行所付出的艰苦劳作。

感谢新疆大地上的五万母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