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了给人留下值得信任的印象,改变了原来又细又尖、毫无特色的声音,开始以雄浑有力的音色在国会“舌战群儒”,并获得“铁娘子”的称号。美国大企业家图尔奈,最初面色冷峻、表情僵硬,让人一见而不愿亲近。他当推销员时,最初几个月,连一笔生意都未能成交。后来他意识到形象欠佳,每天对着镜子苦练表情,用收录机苦练发音。几个月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客户面前时,他已是一副和善可亲、谦恭有礼的形象。自此,他业绩奇佳。
成大事者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样,都是“内外双修”的角色,既培养内在素质,又训练外表形象。他们的成就和名望自然要高于偏重某一项的人。
那么,穷人也才能“内外双修”呢?下面笔者就不同的姿势的不同作用、不同表现,介绍应该注意的地方。
1.站姿
站姿是人的静态造型动作,是其他人体动态造型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并给他人留下美好而隽永的印象。腰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置小腹位。
男人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亦可在后腰处交叉搭放,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其他部位要求不变。
站立时要防止身体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更不得倚墙靠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另外,双手不可叉在腰间或环抱在胸前,貌似盛气凌人,令人难以接受。
2.坐姿
与站立一样,端稳、优雅的坐姿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静态美感。
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应为:上体直挺,勿弯腰驼背,也不可前贴桌边后靠椅背上体与桌、椅均应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地伸在前,或腿一前一后伸出,甚至呈内八字状。双手应掌心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头、额、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男人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亦可略微分开,双手可分置左右膝盖之上。另外,男人还可双腿交叉相叠而坐,但搭在上面的腿和脚不可向上翘“二郎腿”。就座时下意识地随意抖腿在任何时间都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3.步态
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称作是人体的静态造型的话,那么,步态则是人体的动态造型。步态,即行走的姿势,它产生的是运动之美。走路,我们每个人都会,但如果走出风度、走出优雅、走出美来,则要靠平时的练习与注意。
古人说:“行如风”,要求人们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就是应做剑:两眼平视前方;抬头含颏梗脖;上体正直,收腹、挺胸、且腰;身体重心落于足的中央,不可偏斜。迈步前进时,重心应从是的中间移到足的前部;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于指自然弯曲朝向身体。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两步的间距以自己一只脚的长度为宜。
4.其他动作姿态
(1)低处拾物。当你拾拣掉落地东西或取放低处物品时,最好走近物品,上体正直,单腿下蹲。这样既可轻松自如地达到目的,又能展示你优美的体态。那种直腿下腰****或双腿下蹲的取拣物姿势都是不可取的。
(2)上下楼梯。上楼或下楼时,上体均应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头看梯,双腿应平视正前方。落脚要轻,重心一般位于前脚的脚前部,以求平稳。
(3)搭乘轿车。欲进车内时,一定要先侧身坐于车座上,而后将双腿、脚同时挪入车门,再将身体调整好,安坐待行。下车时,亦应将双腿先行移出,再侧身出来。错误而且极不雅的姿势莫过于先低头钻进车内,弯腰****,然后双脚轮流跨入,如同爬行;下车时也是先探头后钻身出车。
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动作姿态从个人礼仪角度分析,会影响到一个人自身形象的美丑以及别人对他的总体评价。总之,对穷人来说,保持良好的人体姿势将受益终身。
5.穷人不善于自我推销
穷人最感痛心的一件事:有本事没出息。这其中有一半社会的原因,但另一部分则与穷人自身分不开,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己,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笨拙是其常见症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穷人触入社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穷人最感不平的一件事:那个才华品格明明不如自己的人站在台上发号施令,而自己却像一条默默耕耘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血。
其实,这有什么奇怪呢?在商店里,多少品质优秀的商品摆在那里无人问津。在一个物资丰富的时代,并不是东西好就一定会卖出去。同样的道理,在一个人才过剩的时代,并不是有才能就一定会受到重用。无论人或物,畅销的因素都离不开推销手段。这正是穷人有欠缺的地方。有一个年轻人,在政府部门工作。他自命清高,从不主动跟领导交往。路上遇到领导,能避则避,不能避就低头而过。几年后,别人都升上去了,只有他原地不动。他的“价格”太高,人家消费不起。
推销手段奥妙无穷,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前提,并非跟领导套近乎就一定能受重用。有一个年轻人,爱走上层路线,大家都说他是“马屁精”。但他却没有得到重用。为什么呢?领导为了显示大公无私而不用他,以免落下任人惟亲的嫌疑。
穷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有本事就理当受重用,从未留心研究自我推销手段,那就只好接受有本事没出息的命运。
成大事者对于自我推销技术的重视程度,胜于任何一项技艺。他们时刻准备像锥子一样从袋子里冒出尖来。
当年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垄亩,看似悠闲,心里却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正像他自己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淡泊”只是姿态,“致远”才是要点。他自己端住架子不出面,请老师介绍,请同学介绍,请朋友介绍,请岳父介绍,最后终于引来刘备“三顾茅庐”,成就一段佳话。
百里奚原是虞国高官,因亡国被俘,当了放牛牧马的奴隶。后来秦穆公听说他的才华,就用五张猪皮把他赎回来。谁知一看他已是个白发苍苍的糟老头,不禁大失所望:“哎,可惜年纪太大了呀!”
百里奚知道机不可失,他老实不客气地说:“我只有70岁呢!如果大王让我上山打老虎,我是老了点;如果让我出谋划策的话,我比姜太公遇文王时还年轻十岁呢!”
秦穆公听他口气不小,吃了一惊;跟他一谈治国之策,发现果然不凡,当即任命他为相国。
成大事者都有自我推销之能,有办法让自己变成“抢手货”。他们从不会像卖不出去的高档商品,蹲在架子上落满灰尘。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没有伯乐也不用怕,自己可做自己的伯乐嘛!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了伯乐,千里马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伯乐”。比如推销自己,万事俱备,只缺你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伯乐,尽情展示自己的亮点。但你却退却了,如果你做事连这点“心眼”都没有,又指望哪一天能“出人头地”呢?
也许穷人会说:“自我推销也得具备能力呀!”这个想法也正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当自我推销的时候,也未见得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提高与发挥。如果自己不做自己的伯乐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最终只能被埋没,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生活中,有很多穷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穷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伯乐。他们遇不到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会抱憾终生。
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销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每个人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一定会让你讨厌。服装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刘邦最初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十分苦闷。他工作没有干劲,而且还和一群人犯了法,依照法律,要处以砍头之刑。执刑那天,当韩信前面的十几个人都被砍了头时,他忍不住心中的悲壮情感,面对监斩的人大声呼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呢?”监斩的人听到韩信的话猛然一惊,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一番韩信,发现韩信仪表堂堂,具有英雄人物的气概,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他发现韩信十分有才华,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他的军事天才也尽显发挥。
6.穷人眼里多沧桑
在面部表情中,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莫过于眼神了。富人的眼神大都炯炯有神,而穷人的则明显有一种被生活压榨后的沧桑。
在体态语言中,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眼神明澈、坦荡,表明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眼神奕奕生辉,表明精神焕发、勇于开拓;眼神执著、热情,表明坚定自信、奋发向上;眼神狡黠、阴诈,表明为人虚伪、心地卑劣;眼神飘浮游移,表明为人轻薄、心胸狭窄;眼神晦暗生涩,表示着屈服命运、不求上进;眼神如蛇蝎蛰伏,表现着邪恶、刁钻,富人的眼神大都炯炯有神,而穷人的则明显有一种被生活压榨后的沧桑。因此,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社交活动中,在不同场合,眼神的运用有不同的技巧。穷人只要懂得对眼神的灵活运用,那么在社交活动中也可以游刃有余。
一、穷人与陌生人交往时眼神的运用技巧。
刚刚与陌生人开始接触时,眼神不能直视对方,死盯着一个陌生人看是不礼貌的行为,也会使对方感到不自在。观察陌生人的方法一般都是先看一眼,然后转视他方或四周。如当顾客走进旅店时,旅店服务员用眼神注视一下对方,面带微笑,配上一句“欢迎光临”,便完成了整个欢迎的过程。如果服务员对某位顾客凝视不止,就意味着不再是把顾客当作服务对象,那就会让顾客产生误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了。
社交活动大多数是有意与陌生人交往的,如谈判、洽谈、组织外部的公关协调等。尽管我们事先要对交谈对象做些调查了解,但初次见面也当属陌生人范畴。如有意与这些人交往,则不止限于有礼貌地故作不经意的一瞥,而应注意仔细观察一下对方。当然,当对方也在观察你时,你应移开注视对方的目光,因为相互的对视,就如同目光争斗,含有敌对不满情绪,是不妥当的。两人之间应是对等交换观察,一人看着对方,而对方则应立刻目视他方,让其打量,当对方回看他时,他也同样避开对视,让其打量。这样相互对等打量之后,两人的目光就要有所接触,这时,双方还需采取一些明显的举动表示对对方人格的尊重。例如报以微笑、点头、问候或更为热情的举动。这样才能使双方由不相识到相识,达到沟通的目的。
讲究礼节、礼貌是社交的起码要求,目光运用也要注意礼节,尤其是初次打交道时更要用目光向对方致意。三军仪仗队欢迎外国元首时,战士们行注目礼向尊贵的客人表示了崇高的敬意。社会交往也应如此。
同有声语言一样,目光的礼节也会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国际交往时,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目光礼节。如美国人使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亚洲人,他们惯于在正式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看着别处就会被看作是一种失礼行为。而在面对面交谈时,日本人的目光一般常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映人自己眼帘的外缘,眼对眼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这些目光礼节,在国际商贸谈判、洽谈和外交事务中都应当特别注意。
二、穷人与同事、熟人、朋友交往时眼神的运用技巧。
1.穷人与个别人交谈。与个别人进行交谈时,肯定要有目光交流。目视对方的时间约为谈话时间的一半左右。个别交谈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自始至终对视,那样会使双方都处于紧张、不自然的状态。但应经常有目光交流,如见面握手、问候时,眼睛要亲切、热情地望着对方;对谈话内容感兴趣时,可以看着对方;谈到融洽时,应有目光对流;中途想插话、打断话题或提问时,可用目光示意;对方突然改变态度、改变声调时,可用目光的对视寻找答案;谈话结束、握手道别时要有目光表示。那么,个别交谈中眼睛不看对方时应望着何处才显得自然得体呢?可以在以对方头部为中心的一平方米范围内虚视,即似看非看、视而不见。这样做既不失礼貌,又不会分散听话时的精力,还可以缓解与上级交谈时的紧张心理。
个别交谈时的目光还应注意依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询问对方身体状况及家人近况时用关切的目光;征询对方意见时用期待的目光;在对方表示了支持、合作的意向时用喜悦的目光;对方带来出乎意料的好消息时用惊喜的目光。总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眼神的表现力,创造一个最佳的交际气氛。
2.穷人在小范围交谈。小范围交谈一般指几个人、十几个人之间的交谈。在社交活动中,这种交谈形式也很多,如小组讨论会、小型座谈会、小型宴会、小型茶话会等。在这些场合,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和在场的其他所有人都有对话机会,因而就要运用目光与在场的所有人沟通、联系,不让其中任何一个人感到受了冷落。如:小型宴会上,当主人介绍同席宾客时,客人间可用目光互致问候;在小型会议上发言时,目光要顾及所有听众:时而环视听众席,时而和个别听者交流目光,时而虚视某一点,这样可使听众感到你是在对他们所有的人讲话。
3.穷人在大场合讲话。大场合指的是空间较大、人数较多、一个人讲而其他人听的场合,如演讲、领导致辞以及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等。在这种场合,目光要发挥控制会场、调动听众情绪、收集反馈信息等作用。如进行演讲时,演讲者走上台,开讲之前,先用自信、亲切的目光环视会场,这样既和听众进行了感情交流,又让听众预感到你的实力。演讲时,演讲人发现会场某一部分听众倾听很专注,反应很敏锐,他会用目光与这个小群体频频对视,互相交流。当然也不能只注意与这部分人交流,而冷落了另一些听众。演讲时,演讲人的目光切不可东张西望、漫无目标,那样,即使演讲内容再生动,也难以达到与听众交流和沟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