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青年人一生的100句至理名言
6946800000031

第31章 情感智慧篇(1)

人生一世,离不开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的确,生命里因为有了情感,人的灵魂才会告别荒芜和落寞;人生因为有了情感,成长的道路才会有清晰的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才会享受美好的生活。经营好了情感,就是在享受幸福的人生。

82.生命有限,要懂得珍惜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人生在世应该懂得珍惜生命,享受人身则是最大的幸福,不必为昨天的失意而悔恨,也不必为今天的失落而烦恼,更不必为明朝的得失而忧愁。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米歇潘说:“生命是一条艰难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命之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许多人总觉得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整天无所事事,浪费生命。如果能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就会知道如何去珍惜生命,不要觉得年轻就挥霍有限的生命。

一个死囚在临刑前被突然告知:如果他能端着一碗水绕皇宫走一圈,并且滴水不漏,那么就免他死罪。死囚痛快的答应了,皇宫周围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而且还有很多台阶,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和起哄,但这个死囚只是死死盯着碗里的水一步步走,终于走回出发点。奇迹出现了,碗里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有泼洒出来。大家都为他的胜利欢呼,国王也非常高兴,就问他:“你是怎么做到滴水不洒的呢?”

死囚回答说:“我端的根本就不是水,而是我的生命!”

人生是一场搏斗,也许你还未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而一旦将失去这些,除了懊悔与自责外,更多的是加倍珍惜。

一位老妇人与家人一同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时,听说一个名叫太森的16岁少年在伊豆山投海自杀,最后被警察救起。

太森原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出于对世俗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绝望,他选择了投海自杀。老妇人到警察局要求见见太森。警察知道老妇人的目的是为了劝慰想要自杀的少年,于是就同意了她和青年谈话的请求。

她对少年说:“孩子,为什么想不开呀!”听到老妇人和蔼的声音,太森扭过头去,像块石头一样对老妇人的话全然不理。可老妇人却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继续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来到这个世界是有责任的,你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件除你之外没人能办到的事情啊!”

老妇人把太森带回自己的小茶室,让他在菜园里为她干些杂活。尽管小茶室的生活有些单调,可是,身处草木苍郁的环境中,太森的心平静了许多。老妇人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子,一段时间后,萝卜籽发芽并长出了叶子,太森高兴地吹起了口哨,恢复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用竹子做了一个长笛,闲下来的时候,就以此来消遣。

老妇人看到太森前后的变化欣慰地笑了,并说道:“知道吗?你的笛子吹得很好听,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

老妇人见太森有了生活的激情,便把他送到了一所高中,让他接受教育。在这期间,少年依然帮老妇人在菜园内种菜,也帮老太太做点零活。

高中毕业,太森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就去上夜大继续深造。大学毕业后,他找到了在盲人学校当教师的工作,他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对那些失明的学生关怀备至。

太森感激地对老妇人说:“现在,我真的体会到,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了。”

老妇人说:“孩子,你应该感谢上天赋予你的黑皮肤和一名孤儿的命运,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能领悟别人的痛苦。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你16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感受人间真爱,正因为你体会不到爱的温暖,所以才选择了逃避——投海自尽,你说是吧?可是后来,你感受到了人间的真爱,同时这种感情又感染了你,让你也拥有了爱心。”

太森赞同地点点头。老妇人意犹未尽,继续对太森讲述着:“尽量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那是别人无法帮你做到的。”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困难和挫折,只要鼓足勇气,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死,因为,生命是最珍贵的!

智慧感言:

珍惜生命,因为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无人能取代,上天派你来到人间,是要你为这个世界做一件除你之外没人能办到的事情——珍惜你自己。

83.真正的友情无所求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赫巴德

余秋雨把友情分成三种:或严重的友情、或高山流水、或无所求。真正的友情是无所求的。

朋友对每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当你快乐时,他会跟你一起分享;当你痛苦时,他会替你难过,会安慰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朋友的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且听尼采的高见:人生无友,犹如生活中无太阳。还有西塞禄的:所谓友情这种东西,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那他可能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真正的友情是无所求的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做到对朋友无所求的。靠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为数不少,这就让原本完美无暇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怯而止步。

培根说的好:“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洁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是一片荒野”。

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二者不可颠倒。

“无所求”是友情之最高境界。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天才画家毕加索就是这样一位对朋友无所求的人,他所交往的朋友很多都是普通人。

阿里亚斯就是毕加索的一位朋友,他是一名理发师。毕加索比他大28岁,他视毕加索为“第二父亲”。

阿里亚斯是毕加索家里的常客。,阿里亚斯经常在毕加索的画室里为他剪头发、刮胡子,这些都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一天,毕加索发现阿里亚斯徒步而来,就送给他一辆小轿车。

阿里亚斯说,毕加索一共送给他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画。理发师将这些画都捐给了西班牙政府,并在家乡布伊特拉戈建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个放理发工具的盒子,上面有毕加索烙的一幅《斗牛图》和“给我的朋友阿里亚斯”亲笔题词。

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购买这个盒子,他给了阿里亚斯一张空白银行支票,说数目他随便填。可收藏家没想到,他竟遭到了理发师的拒绝。阿里亚斯说:“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阿里亚斯常提到一件事。1946年的某天上午,理发店里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的顾客,他叫雅克?普雷维,是不久前从纳粹集中营放出来的。正好毕加索也来理发,后来,普雷维也成了毕加索的好朋友,毕加索不仅给他钱,还让他去疗养院休养。当普雷维前来参观毕加索画室的时候,毕加索指着那些画对他说:“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随便挑。”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境。他在本质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他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他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是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友情是精神上的寄托。有时他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需要一份默契。

汉斯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既没学历,也没资金,更没背景,那他到底是靠什么成功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靠朋友们的帮助。

汉斯十分珍惜所有的朋友,他对朋友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是朋友来访,他都热烈欢迎,希望能住几天。不管经济多么的拮据,他都好像随时在等待朋友的到来,并且真心实意地接待,有时在朋友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些小礼物或土产之类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汉斯也不例外,但无论他多么忙碌,都不会把朋友来访看成是一种麻烦和困扰。朋友问他为何这样,他说:“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与朋友来往,就应该让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绝不自私自利,乐意为朋友付出”,是汉斯赢得朋友、取得成功的秘诀。相反,如果你只想着如何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得到什么,那么你将无法交到朋友。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同自私自利的人交往、做朋友。

与汉斯相比,沃特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想凭着自己的“优厚条件”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是,当他与别人交往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对自己有没有利用价值。比如说: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可能会帮上忙;或许与这个人做朋友,能学到一些致富经验;也许会从某个人身上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许……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待周围的人,想办法使与自己接触的人,带给自己某些利益。结果,他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更不用说得到别人的帮助了!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人际沟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交换的过程。那么交换的任何一方都希望所做的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希望交换的结果是得大于失。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认为值得的人际关系,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认为不值得的人际关系,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所以,人们自然乐于结交愿意为朋友付出的人,而不愿结交想占别人便宜的人。

由此可见,当你真心为朋友付出之后,这种付出会形成一种资源存储起来而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必将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你,所以,你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而言之,朋友,我们是要交的,而如何处理与朋友间的友情则只能靠自己去经营了。人类给友情加添了太多别的东西,加添了太多实利性的杂质,又加添了太多因亲密而带来的阴影。如果能去除这些杂质,一切就会变得比较清晰。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智慧感言:

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二者不可颠倒。严格意义的友情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归宿。但在没有寻找到真正友情的时候,只能继续寻找,而不能随脚停驻。因此,我们不能轻言知己。一旦得到真正友情。我们要倍加珍惜。

84.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看似在自己对面,其实是在自己身边。

幸福其实很简单,一声简单的问候和关怀,一杯茶的闲暇午后,一次朋友间的清心相谈。一个温暖又可靠的怀抱。

有时候幸福就在眼前,把握好自己的幸福,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的心灵也才会安然与平静。把握幸福,就是把握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真实的人生。

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人讨论幸福的真正含义。

穷人说:“我认为我目前的状况就是幸福的。”

富人抬头望了望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桌上摆的粗茶淡饭,轻蔑地说:“这样的日子也叫幸福,我看你是穷糊涂了。真正的幸福生活要像我这样拥有百万豪 宅、千名奴仆。”

穷人说:“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我对我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所以我觉得很幸福。”

过了一段时间,富人的百万豪宅内发生了一场火灾,把富人所有的家产烧个精光。百万豪宅在一夜间化成灰烬,奴仆们都各奔东西。富人沦为乞丐流浪街头,汗流浃背地在街头行乞。

口渴难耐的富人又来到了穷人的住所旁,想讨口水喝。穷人见富人目前的情形,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径直地走进屋,端来一大碗冰凉的水,递给他并对他说:“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喝过水后说:“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幸福就是现在。”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让原本快乐的生活,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习惯面无表情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心很硬很硬。甚至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

比尔在回公司的路上,遇到一个街头行乞的盲人,他并不是像其他乞丐一样,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博得他人的同情,而是直立地站在那里高声歌唱。

比尔停下脚步在他手中放了一些零钱。盲人用沙哑的声音说:“多谢!祝你身体健康。”然后继续歌唱。

盖斯心想:“他有什么理由唱歌呢,我比他更有资格唱歌可是我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比尔用心地倾听着盲人唱歌,他那粗犷的歌声,显然与喧哗的商业区格格不入。

比尔看到在盲人身旁路过的一部分行人抱着好奇心“欣赏”着他那“美妙”的歌喉;一部分人觉得很不自在,低头绕道而行。幸好,他是个盲人,看不到别人各式各样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比尔再次走到他面前,问道:“吃午饭了吗?”他停止歌唱,将脸转向盖斯说话的方向说:“还没有。”

于是,比尔为他买了一份午餐。盲人一边吃,一边向比尔介绍自己。他26岁了,单身,跟哥哥、弟弟、父母亲住在一起。

比尔默默地看着盲人开心的表情,心想:我们虽然年龄相仿,而生活的环境却有着天壤之别啊!我吃的是美味可口的饭菜,而他却有可能饿肚子;我身着名牌,而他的鞋子却有个很大的洞;我有温柔贤惠的妻子,而他却没有。他是一个十足贫穷的流浪者,可是他却幸福地歌唱着。

比尔看到盲人满足的表情,他突然意识到,原来他是因为满足而歌唱。在这位失去双眼的乞丐心中,始终燃烧着一支名叫满足的蜡烛,这支蜡烛为他谱写幸福的人生之歌提供了光明。

比尔暗暗地想:其实自己比他更幸福,何故找不到自己那首幸福的生活之歌呢?难道它不存在吗?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生活的美好。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被工作、生活压抑已久的苦闷,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快乐,他决定高声地唱出存在每个人心目中的那首幸福生活之歌。

现代社会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主宰着每一个人的沉浮。人们攀附在一层层的海浪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已经很难找到宁静和从容,也很难意识到周围壮观的景象,此时的人们被生存的压力阻挡了视线,已无暇歌唱那首幸福之歌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忘了驻足看看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要你懂得满足,幸福就在你身边。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哪怕是简陋的茅舍、破旧的衣着、一杯凉水、一顿粗茶淡饭、一份收入并不丰厚的工作,它们都是你的幸福!

智慧感言:

生活中处处都飘散着幸福的歌声,哪怕只是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都能够给你带来幸福的感受。只要你懂得欣赏,自然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品味到快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