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追求跨越式的发展,或多或少标志着时代的进步,用培根的理论来说,知识是可以等同于力量的,知识不多的人面对知识阶层的成功,颇有几分不平衡,诱惑在心底潜藏暗长着,他们甚至想把自己的事业放在火箭上,当然这只是梦幻,结果大都使他们失去了踏实的人生态度。关于股票的参与热情就可以为此作证,情有独钟的小学文化的人经常出入各种股票市场,他们看不到其中的知识含量,只是觉得因股票发家的“某某百万”们今天赚三万,明天赚十万,似乎容易得很,于是,也要碰碰运气。当然,他们间或也能得到利益,甚至构成了一种鼓励,但是,其最终的操作必然举步维艰。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成功,再从成功到失败的过程,很能让人反思。
市场上介绍曾经一些名噪一时的企业倒台案例的书不胜枚举,就其内容本身来说,足以构成震惊的力量,因为反差实在太大了。面对生活抑或是事业的波澜起伏,应该设置稳定的支撑,否则,曾经的一切都成为零甚至是负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机会,你应该分析在那条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并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踩出脚印的地方才是路,别的连弯路都算不上。做事情万万不能急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浪漫主义的歌谣,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史诗。
当然,浪漫主义有时候也会起作用,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后,确实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但是,创新和发展都是在踏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丢弃了踏实的态度,再新奇的思路都很难转化为生产力,因为思路没有准确的支点,就撬不起地球,只能撬翻自己。有一个卖花卷馒头的小贩,每天早晨5点半就开始营业,晚上8点钟才收摊。随着时令的变化,他的食品也逐渐变化,在夏天就炸大果子,冬天就做牛肉大饼。每次经过那里,都看见他不紧不慢地忙活着,别说,他的东西味道不错,价格也便宜。可是,始终都是他一个人。在小摊对面是一家饭店,惨淡经营着,看起来生意不好,他也想过试着把那家饭店兑下来,但是,没有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儿,等将来有了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再说,他说:“好高骛远的事咱不干。”
当然,在激越的人看来,让60来岁的他去念MBA也并非不可以,一年没希望,十年总还有指望吧,问题是一个人在追求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比如说妻子孩子怎么办,不能耽误别人走路的进程。还有一个长久地怀有作家梦的人可以与之对照,尽管不知疲倦地摸索着,在外地打拼的状态挺值得钦佩,但是,当别人问及她的孩子、丈夫目前怎么样,她说孩子如今疾病缠身,丈夫为此生活困顿,可是,漂泊在这座城市的她觉得,比起自己一生热爱的文学事业,那些都不重要。这话令人感到震惊,连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觉得不重要的人,对生活到底能有多少爱心呢?但愿这是她面对读者无奈的作秀,否则,没有脚印的她,简直是站在一个恐怖的悬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