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罢是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观音大士接道:“后来月楼无仙与黄秀儿被太乙真人收为座下弟子,潜心修炼仙法,方能变化成少年态。一日月楼无仙在他那表兄杨二郎处吃酒贪杯,酒后无德,玩弄法宝吞水蓝龟子,破坏了九十九怨灵封印。并因自己过失,导致封印怨灵的风水鱼一族惨遭灭门。封印被破,天竺鼠妖-南竹翁这才获得上乘妖法九十九怨灵。月楼无仙以前种下恶因,才得今日恶果。”
黄秀儿听罢一惊,连忙道:“这个为何从未听师兄提起过?”
观音大士似笑非笑,答道:“当时他贪杯买醉,别说你们了,就连他自己也并不知此事。”
“那后来呢?”
观音大士继续答道:“后来,风水鱼中仅存的鱼妖-紫一一被鼠妖相救,紫一一为报救命之恩,便拜鼠妖为义父,相侍左右。月楼无仙下界降妖,天缘凑巧,再遇鼠妖和紫一一。月楼无仙三降鼠妖,那紫一一为报父恩,三救鼠妖替其解围,鼠妖不仅在前两次得以逃脱。最后一次,在那洪芒雀替,他月楼无仙已将鼠妖束缚,本有机会消灭鼠妖以绝后患,不料那紫一一不惜牺牲自己去救鼠妖,而月楼无仙也再次因儿女私情,不想心爱之人与自己阴阳相隔,于是放生鼠妖,以至于人间鼠疫爆发,若干凡人百姓命丧于鼠疫病魔之中。再种恶果。”
黄秀儿一听“儿女私情”四个字,如同一盆凉水从头泼至脚尖。未曾想师兄下凡短短数日,居然就有了心爱之人。更为这心爱之人,不惜牺牲凡间百姓的性命。黄秀儿强压心头不悦,故作平静道:“但不知那女子何德何能……”黄秀儿本想问那紫一一凭什么能得师哥欢心。但这话说一半,方觉自己拿这问题来问观音大士,实属不妥,这才欲言还止。
观音大士哪有不明?微微一笑,伸手扶起黄秀儿,对她道:“那紫一一既懂得知恩图报,可见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你师哥见紫一一本性不坏,便想点化她,岂料自己定力不足,反而心生爱意。也是因爱,为紫一一甘愿身尝恶果,放了鼠妖,这才惨遭鼠妖将自己三魂六魄打散。这些便是以往的经过了。”
众人听罢,皆是默默无语,可叹他月楼无仙再好的秉性也有成其坏事的时日;再无私的神仙也能为私心而违背正义。
玉帝背过双手,仰天长叹:“哎……爱恨纠结,皆因一个情字……”想罢良久,才对观音大士问道:“但不知菩萨下一步该作何打算?”
观世音菩萨手打莲花印,道了声:“阿弥陀佛……”接而道:“此生月楼无仙他三魂六魄既已经散了,纵然是我佛如来也回天无力。他既命已如此,不如就让他借一魄投胎转世,以凡人之身赎罪,方才有机遇再得仙缘,修成正果。”
黄秀儿追问道:“我师兄来生已有定数,但不知那鱼妖紫一一又当如何呢?”
观音大士点头笑道:“这层你勿需操心,我自有安排。”说罢在她耳边小声道:“你师兄虽只存一魄,但意识尚存,只是如同梦中混沌,魂游太虚。你若还有什么话,便找个恰当的时机对他说吧。”
黄秀儿听罢,立刻宽心微微一笑,道了声:“谢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指点。”
观音大士见此处之事皆已交代妥当,便对众仙家点头一笑,脚踏祥云飞身而起。转眼便消失在天际。
千里眼一见观音大士腾云而去,不解道:“这就走了?那我仙弟是救还是不救啊?”
顺风耳看着观音大士的去向,拍拍千里眼的肩膀道:“大士都说了,一切自有定数,你在这儿干着急又有何用啊?咱们只能等等瞧了。”
在紫薇大帝的仙府,紫薇坛的后院花园中,一个大树般粗细的石桩子上,用拳头般粗的铁链子绑着一只妖兽,那妖兽一身湛蓝,型如西域雄狮,正是早先勾走黄秀儿嗓音的北极吼兽。
此时只见天边金光闪烁,观音大士由远至近飘然而至,落在北极吼兽跟前。
观音拿手点指北极吼兽道:“月楼无仙本来身居仙宫无忧无愁,皆因你贪图虚幻名利,引起祸端。既然是你欠他的,便随他下凡,还了他吧,也好造福人间将功赎罪。至于你家主人处,我已经向他道明。你可愿意?”
北极吼兽福至心灵,即可低下头来,似乎答谢观音大士点化。
观音大士手托玉净瓶,欣然一笑。随即腾云而起,往那西边飞去。
在那西天灵山圣境,大雷音寺内,观音菩萨立于西天如来座前。
就听如来声如雷鸣道:“那白玉画狐即将转世投胎,可有安排妥当?”
观音大士回道:“回我佛如来的话,百日后,也就是人间百年,正是月楼无仙转世投胎之日。那时节在那万州会有户人家,算起来与月楼无仙还颇有些渊源。我看将他投在此人家也算不错。”
“恩,那户人家的主人可是现如今那云游的乞丐?”
“正是。”观音大士说罢,举右手凭空一挥,就见半空中水汽云雾集聚,瞬间形成一面水幕,再看水幕中,出现一个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乞丐。
这乞丐约莫二十出头,虽是腌臜,但相貌其实不差,要不是左脸颧骨上有块铜钱大小的烫伤,还真算得上俊朗。双眉带秀,目若朗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瓜子脸,大耳朝怀。纵是一脸污泥却盖不住俊秀儒雅之气。由于缺衣少食,身子骨偏瘦,但这个头却不矮,足有八尺。宽肩细腰,一对大长腿。
水幕之中见那乞丐手捧鱼鼓,边走边敲边唱,唱的是打油诗大白话:
行脚行脚
说道说道
道不尽行善的儿孙少
财好财好
鼓敲鼓敲
敲不醒贪财的迷了心窍
吃苦的乞儿真不少
乐呵的乞丐癫癫的笑
都道乞儿泪两条
却不知饥腹好医心死无药
罢了罢了
富贵命哪及乞儿身逍遥
我是颠儿我痴痴的笑
可笑那善心落不着好果报
只把外贼来揽招
可笑那贼子不为财偷盗
只为那**夜把墙根刨
好好的人家
妻也离来子也散
死的死逃的逃
只剩个乞儿把个往事当说笑
那乞丐边唱边走,惹得后面跟了一帮子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看热闹的,有凑热闹的;有听得懂的,也有听不懂的。
待乞丐一首小曲儿唱罢,有那好事多嘴的便问了:“小乞丐,你唱的是啥呀?听着怪热闹的,你倒是给我们说道说道呀。”
有带头的就有跟着起哄的,就听一群旁人也跟着闹道:“对呀!对呀!”
“说道说道吧。”
那小乞丐眯缝着眼,笑嘻嘻地将众人扫视一翻,“嘿嘿”一乐道:“说道说道呀?”
“对呀,说道说道。”
“你们想听?”
“想呀!你倒是说呀。”
“好!”小乞丐在街道旁的树荫下,找了张石头桌子,爬上去盘腿一坐,一撩脸颊两旁的乱发,露出脸上那骇人的疮疤,往半空中一伸右手道:“我说说你们听听,在想当初,隆庆府有一户人家姓张……”小乞丐说着缓缓抬头看向远方的天空,似乎将围着的众人带回到了往年前。
那张姓的人家户主乃是一员外,四十岁的年纪,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善人。洪灾捐银、旱涝布施、遇鼠疫病灾横扫中原,便搭建药棚为病者煎药舍药。二十岁那年娶有外县的小娘子为妻,也同姓张。张氏过门后生有一儿,是母慈子孝,一家和睦。可怎奈大儿两岁那年,张氏一场重病,从此再无生养。转眼二十年的光景,也未能给张家再添男丁。张员外有个干娘,原是张员外年轻时的老妈子,如今年岁高了。张员外念她的养育之恩,便不忌讳她身份低微,执意拜她做干娘。干娘见家中人丁单薄,劝说张员外续一偏房,并托张氏的娘家表姑说了门亲事,娶了个出了五服的小侄女为妻。那小侄女张杨氏生得貌美,正是二八年华,奈何家中清贫,门当户对的,又嫌弃人家求亲的家底贫寒。最后只得给了张员外做了个小妾。刚进门,有张家接济,张杨氏娘家的日子也过得富裕起来,衣食无忧,倒也落得两家欢喜。可千金万银也难填情欲。想那张杨氏正值芳年,成日侍候一个不惑之年的夫君,越想就越是觉得不值。总幻象有朝一日天降良缘,赠她个翩翩公子哥儿,哪怕只是一朝一夕的镜花水月露水情缘,也能算是不枉此生。正所谓家有腥鱼,就不愁招不来夜猫。
一日张员外刚收了街头的一家当铺,当铺里来了个穷书生,要当了砚台换口热食。本来这类人事当铺里成日可见,赶巧张员外正在铺中,再则张员外之前未曾做过当铺生意,见得少了,发了善心便多问了一句穷书生为何落得这般田地。那穷书生眼尖,见这张员外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绝非平头百姓,于是声泪俱下,将书文中的悲惨事例加油添醋一番,全说成了自家身世。张员外见他说得凄惨,便生了恻隐之心,舍了他些银两,并招他入宅院给大儿做个伴读郎。
那穷书生刚入张家宅院,便被小妾张杨氏相中,自己道是上天可怜她,如了她的愿,赏下了这么个风采书生。不消几日这对男女便勾搭在了一块。一日夜间,张员外入了大奶奶房里,张杨氏便虚掩后窗,等那风流才子。那穷书生见内宅后院的院墙下有一狗洞,怎奈狗洞太小,过去不得。便找了个花匠的铁铲,将狗洞刨开,钻了过去与那张杨氏私通。
二人这一来二去不消数月,那张杨氏便有了身孕,自不必说,那腹中胎儿的生父自然不是张员外。张员外与大娘还道是家中又填新丁,自是高兴,却浑然不知竟是小妾与人私通有染。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院子里的花匠寻那铁铲,见狗洞被人刨了,便多了个心眼,以至穷书生钻狗洞之事败露,二人私会被那花匠逮个正着。
那花匠贪财,以此要挟穷书生与那张杨氏,讨要一些银两以作掩口费。穷书生怕事情败露,起了杀心,将那花匠药死,再寻机会将尸体藏于大奶奶床下,同时还做了些伪证。这才在张员外面前反咬一口,说是亲眼瞧见大奶奶张氏与花匠私通。张员外见人证物证俱在,恼羞成怒,一纸休书将蒙了不白之冤的张氏大娘子送回娘家。恐家丑外扬,再将此事压了下去。
张氏大娘子被休在自己家,没多久便被人窜了闲话。本就蒙受不白之冤,现又招人风言风语。心中委屈,两个月不到,便气急攻心,撒手人寰了。
另边相,在那张员外家。穷书生左思右想,小妾张杨氏腹中胎儿留不得,只怕日后会多生事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门槛前后撒了些香油,张杨氏脚踩香油,不慎跌倒。这才闹了个流产,好在张杨氏命大,夸过了鬼门关,活了下来,可怜那腹中胎儿,还未来这人世间走一朝,便打回了阴间。
张杨氏好生将养,坐过了小月子,身子日渐好转。见自己大难不死,细思量猜想必然是穷书生对自己暗使阴招,恐他不会就此放过自己。索性来个先下手为强,故作浑然不知情,假意殷勤邀那穷书生吃酒,暗在酒中下毒。
书生大意吃下毒酒,一命呜呼。那张杨氏眼见自己腹中胎儿没了,日后还不知能否生养,想那张大郎正当旺年,张员外倘若有个好歹,这万贯家财必然全是他大儿的,跟自己可就没瓜葛了。便也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按穷书生之前做过的勾当依葫芦画瓢,将书生尸体拖到大儿房中,再用桌上砚台砸破书生后脑门。之后出门暗藏在大郎屋后,见张大郎一进屋,便大声喊叫大郎杀人了。边喊边四处奔逃,故意贴着院墙、大门冲院子外喊,生怕外人听不见。这一喊还真达了她的目的,闹到了官府衙门。公堂之上,那歹毒的小妾做了伪证,诬陷张大郎,说是张大郎不伦犯上,调戏自己要干那龌蹉勾当,不巧被伴读的穷书生撞见,便起了杀心用砚台将穷书生砸死。在那年月,官家面前,只要妇道人家肯当场指正奸污之人,则无需调查,可当即定罪。
张员外深知自己儿子的秉性,定然做不出这等龌蹉不伦之事,只觉这其中必有蹊跷,便派管家拿银两去衙门打点疏通,望衙门能细查重审。
张杨氏早知张员外有此举动,便暗地里将那管家拦下,以自身美色和打点银两相诱。送上门的财色,哪有不收的?那管家对张员外只说是衙门那边都打点到了,但官家却似乎铁了心,说是案卷已然上交,绝无重审之理。
张员外与那干娘得知噩耗,眼见家里的独苗坐了大狱,急火攻心,是双双一病卧床不起。府中主心骨倒了,这张大郎的冤情自然也就搁下无人过问,判了诱奸未遂,发配三千。
可怜那张员外,有张杨氏从中作梗,要医无良医,求药不对症。没半年的光景,撒手人寰,一命归西。这一下,那张杨氏可就得以了,偌大的张家大院,便全是她的天下。先是委派管家打点衙门,将那张大郎在流放途中给做了,了了后患。再约那管家后花园私会,乘其不备,将管家推入井,投巨石砸死。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张杨氏所做的这些龌蹉事,欲盖弥彰,免不了流传到那干娘的耳朵里。干娘懊悔当初瞎操心,非要张员外续什么偏房,现如今好好的一个家被这张杨氏搅闹地支离破碎。老太太年岁高了,哪里经得住打击,不久也病逝了。
这张杨氏才算是了了她的心愿,该死的都死了,日后高枕无忧。
那腌臜乞丐讲完故事,一挥破衣袖道:“故事至此,真可谓苍天无眼,善人不得善终。”说罢,再次击鱼鼓,唱道:
行脚行脚
说道说道
道不尽行善的儿孙少
财好财好
鼓敲鼓敲
敲不醒贪财的迷了心窍
吃苦的乞儿真不少
乐呵的乞丐癫癫的笑
都道乞儿泪两条
却不知饥腹好医心死无药
罢了罢了
富贵命哪及乞儿身逍遥
我是颠儿我痴痴的笑
可笑那善心落不着好果报
只把外贼来揽招
可笑那贼子不为财偷盗
只为那**夜把墙根刨
好好的人家
妻也离来子也散
死的死逃的逃
只剩个乞儿把个往事当说笑
乞丐这书说完曲唱罢,听得众人是咬牙切齿,愤愤不平,恨不得当场将那张杨氏拖出来五马分尸,千刀万剐了方才解恨。
围着听书的众人中,便有人问了:“那后来这张杨氏就没个报应吗?”
那乞丐放下手中鱼鼓,哈哈一乐:“报应?啥是报应?那只不过是咱们这些个苦命的平头百姓受了冤屈,自我安慰的说法罢了。自古是:‘修桥铺路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
“这故事听你说得真真的,跟你亲眼见到一般,可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