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6941200000016

第16章 懒惰节耗的自我异化规定性述要(2)

再来看第二个困难。尽管自我意志对动物本能的控制只不过是协调了短期的肌肤之利满足与长期的肌肤之利满足的关系,却与简单的动物本能寻求肌肤之利的满足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具有目的性的,肌肤之利不能构成目的本身。它需要肌肤之利,是因为需要自我保存。后者是不具目的性的,肌肤之利的满足就是一切。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自我保存是不是就是目的本身?如果自我保存就是终极目的,那么,这也就只不过是把肌肤之利的满足分散化,由一次性的享有分解为多阶段的多次享有,当然多阶段的多次享有的满足总量会比一次性享有总量为多,分次享有的满足可以实现最大化。但自我保存并不构成终极目的,它只不过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一个前提。人具有自我意识,必须形成自我与外界的他人、他物的比较,而这种比较形成的主体我的“无”的结构,会刺激主体我去寻求弥补这种无,这就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无”造成的不满足带来的心理压抑和紧张具有生理机能不满足同样的不适,而弥补“无”带来的心理满足却是持续的,而不是像肌肤之利的感官刺激和满足那样,是稍纵即逝的。感官的满足只能存在于感官刺激-满足的过程之中,过程一结束,这种满足和快感也就结束了。这种满足和****完全一样,受到刺激后渴望满足,而满足之后却又感到似有所失,甚至有罪恶感。所以实现主体我的发展和完善才是理智的人的必然追求。

最后来分析第三个困难。在心理满足和生理满足之间进行选择包含有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不同,在心理满足和生理满足的次序安排上就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会偏好于心理满足,而另一些人则偏好于生理满足。但是在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意志的人身上,二者又是紧密关联而无法截然分开的。生理不满足会导致心理不满足,心理不满足又会导致生理障碍。只有仅具生理机能而不具心理机能的人,生理满足才会独立地存在,而这种人就不是人,而仅仅是两足动物。当然,心理机能也不能脱离生理机能,无论多么发达的大脑,单有大脑是无法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求生理满足又不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判断问题。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不可能不寻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要身心健康,即使是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人,他也总有他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就像《大京九》电视摄制组在江西一个大山中,对一个十六岁的从未上过学的放羊娃采访时的一段对话所讲:

“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大山中最无知的放羊娃也赋予了他存在的价值。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放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实际上把他的存在带向了永远。而肌肤之利-自我保存-肌肤之利却是一种否定自我意识的为了存在而存在。大山里的放羊娃也不是这种存在物。同时,自我意识使人了解到主体我的肉体生命的有限性,他会为这种有限性而伤感,却又不可改变。寻求对肉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通过这种虚拟的目的性赋予生命以意义,从而解除对肉体生命的有限性的伤感,也就成了唯一可选择的途径。据阿德勒分析,任何人都是如此,只不过健康的人依环境来改变他的虚拟目的,而精神病患者却不惜一切代价死死地抱住他们的虚拟目的不放。肉体生命不可能实现永恒,但依存于肉体而又超越肉体的主体我却可以实现永恒。大山里的放羊娃也知道通过生娃来实现主体我的永恒,因为生的娃是自己的娃。因此,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在此也就获得了双重意义,除了实现对主体我的“无”的弥补而获得心理满足之外,它还直接可以实现主体我的永恒这个虚拟的目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就通过主体我的价值、尊严、权力和个性的获得而把自我传向了远方——在空间上实现对肉体的超越,传向未来——在时间上实现对肉体的超越。

三、惰性——自我异化的原因

由前述的分析可知,造成懒惰节耗的自我异化发生,人的动物本能是其重要原因,马克思的分析却侧重于社会原因。他在分析异化劳动时,实际上认定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互为原因的关系。劳动外化、对象化为私有财产,而私有财产又使“劳动本身不表现为目的本身,而表现为工资的奴仆”。因而“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使“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装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巻,第101、97、94页并且作为私有制的这一社会原因,又直接加剧了主体我自我异化的加剧。

“在私有制度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地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求,以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诱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从而陷入经济上的破产。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他人的、异己的本质力量,以便从这里找到他自己的利己需要的满足。因此,随着对象的数量的增长,压制人的异己本质的王国也在扩展,而每一个新产品都是产生相互欺骗和相互掠夺的新的潜在力量……没有一个官宦不是下贱地向自己的君主献媚,并力图用卑鄙的手段来刺激君主的麻痹了的享乐能力,以骗取君主的恩宠;工业的官宦即生产者则更下贱地用更卑鄙的手段来骗取银币,从自己的按基督教义说来应该爱的邻人的口袋里诱取黄金鸟……工业的宦官投合消费者的最下流的意念,充当他和他的需求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窥伺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的服务付报酬。”同上书,第132~133页

新制度主义的经济学家们也认同这一点。控制社会权力的大企业通过广告控制着消费者的消费。“对消费者进行控制时,在报纸、杂志、广告牌,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方面……对消费者的说服工作都竭力强调,商品的消费是愉快的最大根源,是人类业绩的最高准绳。”约·肯·加尔布雷思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9页使消费者为了消费而把自我当做肉体肌肤之利的手段和工具。

在这里,因为社会的原因,主体我的心理满足被建立在生理满足之上了,由消费者获得的生理满足来实现心理满足。自我意识的作用因社会舆论的灌输由外部世界的广泛比较而退缩到吃喝玩乐的消费所实现的生理满足的比较上。似乎没有一件时髦的衣裳、不能去豪华饭店猛吃、不能享用多个女人……人就没有价值,没有尊严。但造成这一后果的却不仅仅是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受物欲的引诱,一些人为了诱使消费者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人为地创造一些能带来可以说微不足道的肌肤之利的新产品,来引诱消费者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使没有了私有制,这一后果也是不可避免的。主体我都想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而除了以哲学、艺术,乃至众人寻求的社会政治权力直接给人带来心理满足之外,创造新产品是一个重要途径。而所创造的新产品又只有被公众他人广泛需要时,主体我的自我实现目标才能达成,因而他势必向公众说教。若公众接受认同了他的说教,他也就创造了一种稀缺,为有效地分配这种稀缺,交换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他也就把他人引诱走上了自我异化的堕落之路。利他的奉献,也必须以他人需要你的奉献为前提。当他人不需要你的奉献时,劝说和引诱却是必要的。这却是主体我作为个体的存在与社会整体的存在的矛盾。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尊严、权力和个性,与提供他人之所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关键点在于,你所提供的是不是他人的真实所需,即对他人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而让主体我超越这一关键点的却直接是社会本身,主要是社会文化,因为社会文化对主体我的意志目标的形成和改变有影响作用。

虽然懒惰节耗的自我异化规定性可以从人的动物特征和社会特征中得到双重的说明,但作为原因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动物特性导致的懒惰节耗的自我异化是在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处于休眠状态时发生的,表现为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活动。而社会特性导致的懒惰节耗的自我异化则是在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全面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表现为过度满足主体我的生理需求,直到对生命本身也构成否定。仅仅是因为社会的误导,主要是社会文化的误导,把主体我的意志目标导向了肌肤之利的寻求,是由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把外部世界与主体我进行比较时,把自我意识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肌肤之利的有无对比上造成的。

四、惰性与主体性的矛盾与统一

惰性与主体性是彼此不容的,但让它们同时存在于人的本质特性的基本假设中,似乎是不妥的。按照不矛盾律的规定,人要么是主体性存在,要么是惰性的存在。但是,现实是丰富的,而理论却是灰色的,我们不能强使现实符合理论,而只能丰富发展理论,使之符合现实。惰性与主体性的矛盾也只是逻辑上的,在现实中并不矛盾。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是一种动物,但又不同于一般动物。人与一般动物不同,是他具有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主体性。但从生理机能进行分析,人与灵长类比较没有多大差别。就已有的科学研究发现看,随着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进化,生理机能中掺和有神经系统的作用。比如,一般灵长类的雌性切除卵巢之后,****全部消失,而女人切除了卵巢之后却仍能维持****。由此说明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对生理机能具有调控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当有限,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调控主体我的生理机能。

自我意识是随着大脑机能的发展而产生的,自我意识可以通过自我意志作用来满足或者拒绝生理机能形成的动物本能欲望,但二者仍相互独立地发挥着作用。生理不满足会导致心理的不满足,心理的不满足也会导致生理障碍。从相互否定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联性是很明显的。但从肯定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联度却是很弱的。心理满足不能直接导致生理满足,生理满足也不能直接导致心理满足。乐而忘饥、乐而忘寒仅仅是在饥和寒处于较低程度时才是可能的,乐不能导致饱和暖。正是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相对独立性,使惰性与主体性二者在现实中并立不悖。就发展的顺序看,心理机能又是在生理机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后者的存在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存在和发展。心理机能的作用是意识的,但生理机能的作用却是无意识的。虽然意识对生理机能的作用有强化作用,饥饿时想到美味佳肴会更觉饥饿,******时想到令人神往的异性会增强******,但即使没有意识到生理机能的作用,而生理机能的作用也仍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加剧。过悲过喜都会忘饥忘寒,但饥寒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它们都会以肌体病变的形式表现出来。主体人不能杜绝惰性,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