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上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真叫人痛心。”曹龙笙说。
“不久,杜衡离开部队跑到西安叛变了。刘志丹说:‘搞极端的人,会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他一切以自己的权力为中心,怎样对他有利他就怎么来。我们队伍中马列主义水平还低,识破不了这种人,使他还能猖狂于一时。’”
曹龙笙后来了解到,风雅颂所言非虚。1934年,党在南梁建立了革命政权,刘志丹主张投票选举。那时,根据地文化很落后,交通不便,有些同志说:
“这种情况,要啥民主呢!”
刘志丹说:“原始社会尚知道选有能力有本领的人作首领,何况现在的人?”
老百姓拥护刘志丹的主张,说:
“共产党就是和国民党不一样。”
他们积极参加选举,庄严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因为司伯荣在照金做过政府副主席,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被选为南梁革命政府主席。那一年,他才21岁。
为适应革命需要,陕甘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0月在南梁创办了红军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荔园堡,后迁驻豹子川的张岔。刘志丹兼任校长,司伯荣兼任政委。一次,刘志丹正给学校学员讲话,看见司伯荣来了,马上喊了一声“立正”,向司伯荣敬了一个军礼,并欢迎司主席给大家讲话,弄得司不知所措。事后刘志丹对司伯荣说:
“我们共产党员要拥护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如果我们不敬重,老百姓也就不在乎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志丹带头维护司伯荣的威信,是对政府工作最大的支持。司伯荣深有体会地说:
“刘志丹的行动真是有感召力,我一个20岁的青年,从此更受到了大家的拥护,特别是比我年长的同志,也都很尊敬我。我想,大家尊敬我,我越要虚心,我见了他们更要尊敬,对年长的同志请他们多指教,对我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多批评,军政军民关系更融洽了。”
见到这种情况,刘志丹特别高兴,鼓励说:
“你做得好,有你这样的作风,咱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革命政府成立不久,迎来了十月革命节。边区政府决定要举行庆祝活动,并举行阅兵式。有人提议,双喜临门,庆祝活动要搞得排场一些,修个阅兵台,再搭个彩门。刘志丹则说:
“能少花一点钱就少花些,阅兵台就不要修了,就用原来的戏楼,把地平一下,四周贴上标语就行了。”
刘志丹爱护战士干部是有名的,他平等待人,大家很少称他“总指挥”、“军长”,而是称他为“老刘”。有一次,一个小战士也叫他“老刘”。司伯荣马上说到:
“这娃一点礼貌也没有。”
刘志丹笑着说:“那就得叫我伯伯了。这不成了家长?”
司伯荣说:“不是,不是,应该叫刘总指挥。”
刘志丹说:“这不是太啰嗦了吗!”
所以,“老刘”就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刘志丹有一个家门比他长一辈的青年来参加红军,他比刘志丹还小几岁,刘志丹一见就说:
“三叔,你来参加红军,也给咱刘家增光了。”
司伯荣说:“你这样叫他,叫我们咋办?”
刘志丹说:“他一参军,就按战士对待。”
从这些小事中,司伯荣看出刘志丹办事很讲人情,所以司伯荣以后见了群众中长辈就称呼“干大”、“干妈”,年龄大些的就称“老哥”、“大姐”,小点的就称“老弟”、“大妹子”等。大家都说:
“主席一叫人,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一年冬天,司伯荣衣服破了,补丁落补丁。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见了,就买布给他做了一件棉衣,缝好后用板压着,自己坐在上面往下压。司伯荣见了说:
“嫂子,能穿就行了,不要费心。”
同桂荣笑着说:“你是个漂亮小伙子,衣服也要穿得漂亮些。”
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老先生,是前清的秀才,开始不赞成儿子搞革命。1934年春,国民党抄了他的家,烧了石窑,刨了祖坟,还杀了他好几个亲属。逼得刘老先生和一家老小走投无路,躲进敌占区。司伯荣知道此事后,马上派人寻找,把他们接到了根据地。
刘志丹从前线回来,看到自己的家属接来了,就说:
“咱们红军现在不准带家属,我怎么能带这个头?”
司伯荣说:“他们不是一般同志的家属,在敌占区很难生存,不能一概而论。”
刘志丹忙于工作,顾不上回去看望。司伯荣还以为他和父亲赌气,开玩笑说:
“刘老先生现在变成赤贫了。再说,还有刘嫂子和孩子,你快去看看他们吧!”
刘志丹说:“工作太忙,有空一定去。”
不久,刘志丹叫妻子到被服厂当工人,把父亲送到了亲戚家,不给公家增加负担。同桂荣要上班,不能带孩子,只好让4岁的女儿独自在荒山坡上玩耍。刘志丹见了很担心,一再提醒妻子要看好孩子,不要让狼叼走了。
这些小事,一件件一桩桩,司伯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不仅如此,司伯荣在担任中共关中特高官、绥德地高官、西北局书记期间,每到一地,如果是刘志丹曾战斗或生活的地方,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述刘志丹的事迹,教育干部群众,使刘志丹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一个人能这样一贯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真是少见!”司伯荣说。
1935年9月,徐海东、程子华等率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苏区经陕南长征到陕北,司伯荣和陕甘边高官刘景范前往永宁山迎接。陕北群众也像接待亲人一样,腾房子,碾米磨面,送猪羊,热情慰劳。这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已进入甘肃,越过六盘山。蒋介石调集10万之众,向陕甘和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三次大“围剿”,妄图一举摧毁这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徐海东、刘志丹亲密台作,率领红十五军团,在延河以南的劳山地区,消灭了敌人一个师又两个营,击毙了敌师长何立中,给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以迎头痛击。
在这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他们竟然把刘志丹、司伯荣,以及陕甘边根据地县以上干部、陕北红军营以上干部全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被分别关押,只有在放风时,才能见面。司伯荣看到刘志丹身体更加瘦弱,很想上前和他讲话。刘志丹示意,不要过来,以免惨遭毒打。司伯荣想起刘志丹过去说的话:
“最可怕的是暗箭伤人。但这也难免,要经受得起这种考验。”
“满天乌云风吹散,叶济民来了晴了天!”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935年10月 19日,中央红军到了陕甘根据地吴起镇。当了解到根据地的严重形势后,叶济民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并派出王首道等代表中央去瓦窑堡接管了保卫局。后来,叶济民一到瓦窑堡,立即释放了刘志丹和其他被捕的人,恢复了他们的工作。
刘志丹出狱后,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刘志丹释放了!”“陕北根据地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