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801页。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石秀一出场,便对梁山好汉戴宗、杨林自我介绍说:“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便要去相助,人都唤小弟作拼命三郎。”小说同回有一首《西江月》单道石秀的好处:
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拼命三郎石秀。
石秀上梁山后,为梁山正将,英雄排座次时位居第三十三把交椅,石碣受天文是“天慧星”临凡,任步军头领。他也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是塑造得十分成功,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他为义军兄弟两肋插刀,为梁山事业拼死向前的精神,颇得后世读者称道。
1957年3月20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种拼命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指出: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说到这里,******想到了一位梁山好汉,他就是拼命三郎石秀。******借助石秀说:
“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由石秀联系扩展到每位革命者,扩展到每个人,他一路发挥自己的思想:
“每一个人有一条生命,或者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九十岁,看你有多长的命。只要你还能工作就多多少少应当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就要有一种拼命精神。”
接着,******批评说:“有些同志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精神,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不好,应当对这些同志教育。”
《水浒传》一书,描写石秀拼命向前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路见不平助杨雄。小说第四十四回,石秀闪亮登场,正好遇见蓟州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杨雄,在大街上被守御城池的军汉张保等七八个人抢劫。杨雄“被张保劈胸带住,背后又是两个来拖住了手。……施展不得,只得忍气,解折不开”———
正闹中间,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看见众人逼住杨雄动弹不得。那大汉看了,路见不平,便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劝道:“你们因甚打这节级?”那张保睁起眼来喝道:“你这打脊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敢来多管!”那大汉大怒,焦躁起来,将张保劈头只一提,一跤?翻在地。那几个帮闲的见了,却待要来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得东倒西歪。杨雄方才脱得身,把出本事来施展动,一对拳头,撺梭相似。那几个破落户,都打翻在地。张保尴尬不是头,扒将起来,一直走了。
一个人赤手空拳,敢与七八个有预谋的军汉对阵,去救助素不相识的杨雄,如果没有点拼命精神,断难如此。
第二次,冒死探敌做内应。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时,孙立打着官兵的旗号,装作要助祝家庄一臂之力,实际却是准备细看庄内情况,做梁山泊内应。为了让孙立取信于祝家,石秀故意装作打他不过,斗了五十回合之后,被孙立轻轻从马上活捉过来,装在囚车中,吃尽了苦头,拼着性命去完成任务。以“战俘”的身份做内应,绝非轻松之事,随时都有生命之虞。非石秀等辈,绝无此行。
第三次,法场勇救卢俊义。这次更显出他的“拼命”性格来。小说第六十二回,杨雄、石秀奉命到北京打听卢俊义的消息,听到卢俊义被捕,杨雄急忙回梁山泊报告,石秀则独自在北京探听结果。那天他一进城,就发觉有特殊气氛,与人家一谈,才知道今天要处决卢俊义。这可把石秀急坏了,要救卢俊义,时间已不多,只有劫法场一着。可是一个人怎么去劫法场呢?在这种情况下,石秀又拿出了“拼命”精神。问了法场所在,他在附近找个酒楼,要了一大盘片肉,大碗喝酒,等“午时三刻”到来。近午时分,法场附近,怕事的人都回避了,“家家闭户,铺铺关门”。酒保请石秀结账回避,石秀居然火了:“我怕甚么鸟!”午时三刻到,犯人的枷打开了,刽子手要行刑时,石秀从楼上跳了下来,声如巨雷:“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这一喝,当下许多人吓跑了。石秀一把刀杀了好些人,拖住卢俊义就走。可惜他不认得北京的路,跑来跑去,躲不起来也出不了城,终于被官兵调来大队人马,把两个都捉了。好个石秀,被押到梁中书面前,毫无惧色,高声痛骂:“你这败坏国家害百姓的贼,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贼子,踏为平地,把你砍为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骂得厅上众人都惊呆了,梁中书反而被他的拼命精神吓住了,一时竟不敢杀害他们。
石秀解人危难,冲锋陷阵,有一股拼命精神,可他处事并不鲁莽,既有心计,又懂策略。在一打祝家庄的战斗中,宋江听说路径甚杂,派杨雄和石秀二人去探听路途曲折,知得顺逆路程。杨雄打扮成解魇法师,身边藏了短刀,根本不顾及祝家庄路径曲直,只顾拣大路走去,左来右去,只是走了死路。人见他走得差了,来路蹊跷,报与庄上官人们来捉他,他方才掣出刀来,伤了四五个人,挡不住人多,因此吃拿了。而石秀扮作卖柴人深入庄内,得到钟离老伯指点,终于探明盘陀路的秘密,为打下祝家庄立了大功。打破祝家庄之后,宋江要把村坊洗荡了,石秀劝阻道:“这钟离老人仁德之人,指路之力,救济大恩,也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关切之情。宋江不仅因此饶了一境之人,还各家赐米一石,以表人心。村坊乡民,扶老挈幼,香花灯烛,于路拜谢。
梁山好汉许多都有拼命精神,******在讲话中单单提到石秀,一是因为他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二是他的绰号“拼命三郎”给他做了“广告”。不管怎么说,石秀这位梁山英雄给人烙印最深的地方是有一股“拼命”精神。******1957年3月中旬用4天时间,奔走于天津、济南、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向广大干部讲“双百方针”,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社会主义建设。3月20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上的讲话中,他由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谈到人生的价值,鼓励人们要像“拼命三郎”石秀那样,以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劲头、热情和精神,把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到底”。
命者,性命、生命之谓也。可以拼命,可以献出生命,可以牺牲自己以成就事业,以服务人民,这是对人的终极考验,是人生最高精神境界。在革命战争年代,时代精英们形成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拼着性命去干好革命事业。有了这种精神状态,战争年代可以夺取革命胜利,建设时期可以推动现代化实现。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管你的生命历程有多长,六七十岁的人也好,七八十岁的人也罢,没有拼命干好工作的精神,生命价值将大为逊色。人活于世,要想做出些业绩来,立功立德立言,光有志气、理想、愿望这些空洞的东西不行,还要有务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劲头和拼命的精神,因为好多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再坚持一下和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之中。“拼命”之中含有意志和毅力在内,所以“拼命”精神是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精神素质。当然,拼命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其时代性,石秀的“拼命”,主要表现在对梁山兄弟的义气,对梁山事业的忠诚,表现在打斗和战斗中的冲锋陷阵,而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它大量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的迎难而上,锐意进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取得成功,走向辉煌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