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读《水浒传》
6894400000049

第49章 林教头的“战略退却”(林冲之一)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723页。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评论林冲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班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这个评论,突出了两条:“熬得住”是说林冲逆来顺受,性格隐忍,绝不轻易造次,更不犯上作乱;“做得彻”是说林冲一旦隐忍超过限度,积恨难平,能量爆发,即如岩浆喷出,不可扼止,来个彻底的揭地翻天。

《水浒传》一书,以五回专写林冲。观林冲前后行事,金圣叹的评论有些道理。

******评论林冲,与金圣叹有相通处,但却是另一角度。

林冲惨遭冤狱,被刺配沧州,路上听说柴进(失势的贵族,后来也被逼上梁山)有招贤纳士之名,便去庄上拜访,受到盛情款待。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林冲与柴进等人)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带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位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才放心了。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起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教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师就明月地上交手,真个好看……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便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起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这个题为“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小故事,在整部书中可说微不足道,在林冲的亡命生涯中也不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是证明林冲武艺高强的小插曲而已。******读《水浒传》,却从这个小故事中读出了大学问———红军作战中战略防御、战略退却的深刻道理。

1936年12月,在陕北站住脚跟的中央红军和******,开始在理论上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侧重研究军事战略,此时他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第五章第三节讲到“战略退却”,******写道: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的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林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723页)

仔细品味******的评论,再次细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确实令人有一番新的感悟:

洪教头自我感觉是处于优势。他是主人柴进的武术教师,即“师父”,“此间又无对手”,难免志满意得。他是“挺着脯子”出现在宴席上,林冲参拜,他也“不还礼”,主动去上首便坐。当柴进点明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时,洪教头还不买账,言语间讽刺林冲是假冒“教头”,“诱些酒食钱米”,还“跳起身来”要与林冲比试棍棒。两人使棒之时,洪教头求战心切,三次连喊“来”“来”“来”,先发制人,主动进攻。见对手后退,马上“赶入一步”。真是“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

再看林冲,此时是“流配军人”,木枷在身,头顶“重罪”,因而谦礼卑词,处处退让。洪教头要比武,林冲忙说“不敢”;又怕打翻了洪教头,与柴进面子上“不好看”;洪教头“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哀兵政策,守势战略。这并非林冲无能,当他弄清了柴进是要他赢,也看清了洪教头“步已乱了”,便乘虚而入,后发制人,一棒扫倒了洪教头。

比武论输赢,战争看胜负;使棒看棍术,打仗看战术———隔行不隔理,林冲的“退让一步”里面,隐含着与“战略退却”相通的深刻道理:林冲武艺高强又机智沉着,他对盛气凌人的洪教头屡次谦让,最后终于在退让中找出了对方的弱点,趁机取得胜利。

******引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在于批评党和红军中“左”倾机会主义者的军事冒险。1928年以后,在党组织和******的指引下,由于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不到一年时间内,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朱德等人组织指挥下,粉碎了******调集重兵进行的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丰富和发展了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了弱军战胜强敌的战争史上的奇迹。1933年3月,中央红军又在******、朱德等同志指挥下,伏击歼敌,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可是,1933年10月,******调集约100万人的兵力发动第五次“围剿”时,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央负责人博古等拒不采纳正确意见,竟采取了一套完全错误的战略战术,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在优势的敌军进攻面前,顽固反对采取保存我方军力、待机破敌的战略退却步骤,而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口号,结果处处被动,处处挨打,招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大规模搬家”。

因此,******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批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时说:

起劲地反对“游击主义”的同志们说:诱敌深入是不对的,放弃了许多地方。……(他们主张的)新原则和这相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勇猛果敢,乘胜直追”,“全线出击”,“夺取中心城市”,“两个拳头打人”。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是短促突击,是堡垒战,是消耗战,是“持久战”;是大后方主义,是绝对的集中指挥;最后,则是大规模搬家。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

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这是鲁莽家和门外汉的理论和实际,是丝毫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

面对敌人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围剿,“左”倾教条主义者王明、博古等人确如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辟头使出全部本事。结果,不主张战略退却者只好战略“搬家”。

《孙子兵法》上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军争篇》)意思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敌人疲劳退缩时,再狠狠打击。积极防御中的战略退却,其意义正在于优势之军攻来时,避敌锐气,保我实力;拖敌疲惫,寻敌破绽,而后达到避实击虚歼灭强敌的作战目的。

林教头的棒法,启发了******的战法。

****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军事上失败了,根据地丧失了,实实在在当了一把“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的洪教头。

军事上有进有退,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中,悟出了事物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辩证法,用以指导军事斗争,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