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读《水浒传》
6894400000030

第30章 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1)

《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13页。

水浒故事在现在的读者中,大概“三打祝家庄”的“知名度”最高。因为******在其哲学名篇《矛盾论》中的引用,更使其身价倍增,名声大振。

据小说描写,祝家庄在郓州地界,离梁山泊不远。祝家庄庄主祝朝奉,有三子祝龙、祝虎、祝彪,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庄兵武术教师栾廷玉也是身手不凡,武艺绝伦。祝家庄依山倚岗,林木茂盛,道路复杂,易守难攻。且西有扈家庄,东有李家庄,三庄联防,固若金汤。祝家庄誓与梁山好汉为敌,祝家父子放言:“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宋江也发誓:“我若打不得祝家庄,永不回梁山泊!”

连续三次,梁山义军才攻破祝家庄:

一打祝家庄。发兵之初,攻庄之前,宋江听说祝家庄地势险要,树木茂密,里面修有盘陀路,路径曲折复杂,生人走进去就走不出来。可是究竟这盘陀路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于是宋江就让大队人马驻扎待命,派石秀、杨林二人先去探路。石秀、杨林走后,半天不见回来,宋江又派欧鹏前去打听他们二人的下落。过了一阵儿,欧鹏回来说,他刚走到村边,就听人们叽叽喳喳的议论,说庄上捉住了一个奸细。宋江在这种情况下,本该冷静分析一下原因,但他怒火中烧,贸然进攻,在盘陀路上迷了路,幸亏石秀赶来解了围,才使梁山人马未遭重大损失。一打祝家庄不幸中的大幸,是熟悉了盘陀路的实际情形,心中有了底;但对敌情还是估计不足,所知甚少。宋江只好下令收兵回营。

二打祝家庄。宋江以为盘陀路已经不是进攻的难题了,紧接着就布置第二次攻打。这次宋江兵分两路,自己带一路绕到祝家庄后面打,让林冲、秦明等人攻打前门,想靠强大兵力两面夹击攻破祝家庄。当大军杀到庄前时,冷不防扈家庄女将一丈青带着一支军队,从后面杀将过来。宋江措手不及,匆忙应战,王英被一丈青捉了去。此时祝家庄又趁机出击,混杀一场,欧鹏被栾廷玉打伤,秦明、邓飞又被捉了去,如果没有林冲杀来,捉了一丈青,宋江的性命也难保。这一仗下来,宋江这方面捉了一个扈三娘,可是伤了一个欧鹏,被捉去秦明、邓飞两个。第二次打祝家庄遭到了更大的失败。

三打祝家庄。宋江和军师吴用一道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重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在弄清情况的有利条件下,先拆散了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的联盟,孤立了祝家庄,改变了过去那种猛冲猛打、盲目行动的策略。同时派孙立打入敌人内部,摸清了敌人的实情。等到宋江引兵攻打祝家庄时,孙立救出被捉的梁山好汉,里应外合,内外夹攻,顺利地攻破了祝家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战斗激烈,情节曲折,波谲云诡,峰回路转,其间可供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者很多。******每每提及,多是把它作为一种方法论来使用的。

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1937年下半年,******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认真研究哲学问题,撰写哲学讲义和著作。他的哲学名篇《矛盾论》就是这个时期撰写的。他在阐述矛盾的特殊性时,讲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剖析“片面性”时,他说: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住他的话。(《******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12—313页)

人们读******的哲学批注集,看有关******在延安时期哲学活动的回忆录,会发现一个十分明显的情况,就是******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时,十分注意列举生活化的事例,把深奥的道理解释得通俗易懂,以至没有多少文化的工农干部一听就懂。列举《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事例,以说明看问题忌带片面性,以便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和联系媒介,是******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尝试,以至读过《矛盾论》的人,都记得“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也都晓得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不对。

宋江带兵攻打祝家庄,尤其是前两打,从思想方法上看,确实犯了不少片面性的错误:在敌我情况掌握上,他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对祝家庄的兵力、地理、战法懵懵懂懂;在敌方力量组合上,他只注意祝家庄,而忽视了扈家庄和李家庄;在选派侦察员时,只注意石秀到过祝家庄,而杨林却人生地不熟,因此被捉了“奸细”;在胜利后的俘虏政策上,甚至主张屠庄,洗荡一村百姓,忽略了还有像钟离老人那样的梁山“内应”……事情往往是这样,被忽略的另一面在事物运动中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宋江忽略了的因素,则导致了一打和二打的失败。

党内教条主义者看问题的方法,有类似前两打阶段的宋江。******用“只了解”与“不了解”的句式,一连列举了党内教条主义者片面看问题的10个方面,指出他们在中国与日本、共产党与国民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与地主、顺利与困难、过去与将来、个体与总体、缺点与成绩、原告与被告、秘密工作与公开工作这些矛盾方面中,搞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找不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像宋江一打二打祝家庄那样,到处碰壁,归于失败。

片面性与主观性、表面性是互相联系的,都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说:“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这指出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者的思想“病根”。

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思想方法对头了,已经克服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因而胜利了。宋江三打祝家庄的胜利,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把刚刚传入中国一二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几百年前的水浒故事勾挂起来,这样通俗地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显然是一种创造,这个创造是十分了不起的。

有一批人假装合作打宋江

1942年11月21—23日,******在西北局高干整风会上,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讲解了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这是斯大林1925年2月会见德国记者、共产党员威廉·海尔佐克的谈话《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提出一个党要实现布尔什维克化,必须具备他所提出的十二项基本条件。于是,人们便称之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实际上成了衡量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程度的标准,对各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而对延安整风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又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在谈到“布尔什维克化”第七条时说:必须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善于把不可调和的革命性(不能和革命的冒险主义混为一谈!)和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及机动性(不能和迁就行为混为一谈!)结合起来……

******在讲解这个第七条时,是这样阐述的:

斯大林的第七条讲党在工作中要善于把不调和的革命性和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机动性结合。这一条是讲统一战线原则,革命与妥协的关系。列宁写了一本书,叫“****”幼稚病,就是讲的这个第七条。这里有一个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机动性问题,我们的“三三制”(引者按:即在抗日民主政权人员构成中,****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就是最大的灵活性、机动性,要灵活地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斗争形式达到革命的目的。不调和的革命性不要同冒险主义混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不要同迁就主义混淆。(《******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13—414页)

******由此谈到要善于采取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策略,来达到革命的目的。他说:

“《水浒传》上的祝家庄,两次都打不进去,第三次打进去了,因为搞了木马计。有一批人假装合作打宋江,祝家庄便欢迎得很,相信他们,这是合法的。但这批人暗中准备非法斗争,等到宋江打到了面前,内部就起来暴动。革命没有内部变化是不行的。单单采取合法斗争这一形式就不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打、二打,打不进去,《水浒传》的作者写得非常好,写得完全符合事实。我们对敌人如此,敌人对我们也是如此。”(陈晋:《******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0—371页)

******讲“有一批人假装(与祝家庄)合作打宋江”,说的是小说第五十回孙立等人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混进祝家庄里应外合的故事。书中说,宋江二打祝家庄丢了四员大将,正愁闷时,军师吴用带来了克敌妙计。原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为帮助表兄弟解珍解宝报仇,杀了毛太公一家,事后便投奔梁山泊而来。闻知梁山好汉正在攻打祝家庄,久攻不下,便利用自己与祝家庄枪棒教师栾廷玉的师兄弟关系,以调守郓州顺道路过为借口,混入了铁壁铜墙般的祝家庄。第四日,梁山泊好汉前来挑战,孙立自告奋勇,挺身出阵,与石秀战了五十个回合后,把对方捉拿过来。祝家庄庄主祝朝奉及三个儿子见孙立捉了梁山好汉,十分高兴。孙立借机进言,让他们将石秀及先前捉拿的时迁、杨林等七个好汉囚在七辆囚车里,用好酒饭将养身体,待拿了宋江一并解上东京请赏。祝朝奉因此对孙立愈加信任。孙立则暗中叫同伙邹渊等人观察好出入路径,并把消息透露给杨林等七人。第五日,宋江又分兵四路来攻打祝家庄。祝家三子及栾廷玉各带一部分人马从四个方向杀出祝家庄。孙立等则乘机行动起来,先杀了守监门的庄兵,打开囚车,放出七个好汉,又杀了祝朝奉,最后去马草堆里放起大火。庄外,宋江等见庄内烈焰冲天,愈战愈勇。祝家兄弟见庄内起火则慌忙奔回,孙立等人早把吊桥拦住。祝虎、祝龙、祝彪先后被吕方、郭盛、李逵杀死。祝家庄终于陷入梁山好汉之手。

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能够看出革命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能够看出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的结合,******的视角真可谓独特。孙立等人,经过乔装打扮,打入敌人内部,以同盟者的“合法身份”进行斗争,这样就把外部进攻和内部瓦解配合起来,把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组合起来,实行了最有效的策略原则,打下祝家庄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赞扬《水浒传》作者写得“完全符合实际”,这个实际,既是梁山好汉的斗争实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实际。在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也必须把革命原则性与策略灵活性(机动性),把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非法斗争)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领导抗战、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

用孙立等人从内部攻破堡垒的故事,来通俗解释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策略的道理,既形象又深刻,极易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这是******演讲的成功之处。

调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