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2日接见秘鲁共产党左派代表时,******说:国民党逼得我们无路可走,只好上山打仗。“当时我们从来未打过仗,不知道是怎么打法。军事对于我们是个黑暗的部门,我们不懂。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我们一赶,只好去打。是谁教会我们打仗的?是敌人”。
在一次与智利共产党左派“斯巴达克”派客人的谈话中,******沉痛地说:那时我们不懂得我们的同盟者资产阶级会叛变……我们的同盟者,昨天的朋友,就是******和汪精卫。当时我们不觉悟,没有准备夺取政权,没有准备反革命会到来。结果,几个月之间,我们的工会、农会,都被一扫而光。但白色恐怖一来,就好了。我们没有别的出路了。过去没有准备的,就迅速准备起来了。敌人到处抓人杀人,就教育了我们。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官逼民反。
1964年6月23日,******同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谈话时说:“有了共产党以后,就进行了革命战争。那也不是我们要打,是帝国主义、国民党要打……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1964年7月,******同哥伦比亚等国客人谈话,他说:“拿我来说,国民党如果不抓人杀人,我也不会去革命。城市知识分子,就是不愿意下乡。下了乡也不愿意搞武装斗争。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搞过工会工作、农民协会运动、学生运动。成千万的农民组织成农会,有自己的武装,叫做农民自卫队。工人也有自己的武装,叫做工人自卫队。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来了一杀,把这些力量一扫而光。这就把我赶上了山。”
******向外国朋友、客人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被逼上梁山是经常话题。他认为自己上山进行武装斗争,根本原因是同盟者资产阶级叛变革命,“******不许我活了,不许人民活了”,把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这是官逼民反!******认为这条革命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可以促使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自我觉醒,把握自己的命运,冲破牢笼,走向自由与光明!
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
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的老朋友。1964年1月17日在北京,斯特朗与几位美国友人一起受到******的接见,并进行了题目广泛的谈话。据斯特朗在《难忘的三次长谈》的文章中记述,在谈论了解放战争初期陕北战场的情况和“一分为二”等哲学原理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革命者是怎样成长的?他们怎样从失败中学习去赢得胜利?一个革命党应当怎样发展它的队伍、纠正错误和壮大自己的力量?
毛根据他自己的经历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说,革命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革命者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
“我自己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师。我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也从未听说过共产党,更没想到我会成为一个战士,并组织一个部队去战斗。我是被迫这样做的。反动派杀人太多。”
他用中国一部古典小说解释了这点,这部小说的名字是《水浒》。
“每次起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并不想去,”毛说,“但压迫者使他无路可走。”正像毛的许多评论一样,他是用过去的历史来解释自己的经历。(于俊道 李捷:《******交往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413—414页)
斯特朗继续写道:“当他在湖南的‘秋收起义’遭到打击之时,他上了井冈山。在那里,他的残部会合了朱德的部队,在山上建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根据地。也就在那里,产生了中国的红军,并从那里后来移到了江西的‘中央根据地’。”
在与斯特朗等人的漫谈中,******重述了他的成熟了的思想观点:革命者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每次起义都是被逼上梁山。在这里,这个思想无疑具有了普遍适用的意义,它可以解释所有起义的成因。
******特别举到本身的例子:从小学教员到组织部队去战斗,是因为“反动派杀人太多”。这里讲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情况,那时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四·一二”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制造“白色恐怖”。许多共产党人正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揭竿而起,造反上山。反动派的逻辑是你造反我就杀你,革命者的逻辑是你杀人我更造反。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里,******的发妻、弟弟、堂妹、儿子、侄子有六人被反动派杀害了,但这更坚定了他本人与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激起了他们反抗的决心。压迫愈重,反抗愈烈,这也是一条规律。
帝国主义者正把人民逼上梁山
也是在1964年1月17日******与斯特朗等人的谈话中,有人提出了所谓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中立区”的问题。
“中国没有提出这个区,”******指出,“事实上,它是存在的。戴高乐想领导这个中立区。第一个中立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他们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同盟军。第二个地区包括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加拿大、大洋(洲)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它们的统治集团剥削人民,但就连统治集团自身也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剥削、恐吓、控制和干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反对美帝国主义。”
“在全世界范围内,”******接着说,“帝国主义者正把人民逼上梁山。现在,美国正弄得柬埔寨人民无法生活,所以西哈努克亲王起而反抗。”(于俊道 李捷:《******交往录》,
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422页)
“总的说来,世界形势大好。”******充满信心地归纳说,“拿南越来说,它虽然很小,但美国没有任何办法促使其人民屈服。今年,1964年,刚过去短短的十几天时间,但我们就已经听到了来自巴拿马和桑给巴尔的两声春雷。虽然还没到春天,但它却表明大的风暴就要到来。”
******接着说,有些朋友劝我不要太注意巴拿马的一些小的示威,“他们告诉我们,那是少数人示威并高喊‘美国佬滚回去’,不是一场革命,甚至也不是一场体制的变革。所以,中国为什么有2000万人(相当巴拿马人口的20倍)示威表示对巴拿马的支持?为什么中国发表支持声明?”
“我不同意这些朋友的看法”。******说,“我们看到,巴拿马群众直接起来反对美国军队。我们认为这有着极大的意义。任何地方发生此类行动,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就将给予可能的支持。”
******再次把“逼上梁山”政治内容的外延扩大了。在这里,逼人的统治者是帝国主义者,而被逼的受压迫者则是一些弱小的国家和民族,是无法生活的柬埔寨人民,是处于战火兵灾中的南越人民……。这里的“上梁山”,则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反抗,南越人民的不屈斗争,巴拿马和桑给巴尔人的游行示威。******视此为震撼四海五洲的“春雷”,摇动帝国主义大厦的“风暴”!
在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典籍中,都无一例外地把农民起义军、把革命造反者说成是“盗贼”,指斥他们的“大逆不道”,字里行间可以听出非要把他们斩尽杀绝而后快的霍霍磨刀声。《水浒传》却横空出世,客观地描写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历史事实,“无美不归于绿林,无恶不归于朝廷”(金圣叹语),视上山造反者为天罡地煞,为英雄好汉!这当然是给黑暗沉重的封建黑幕投进了一缕阳光,这无疑是小说最有价值的思想内容。一句“逼上梁山”,压迫者的不义和罪恶,铁证如山;被压迫者反抗的合理和正义,天经地义。******解读《水浒传》,深入地挖掘这一宝贵的思想内涵,发现革命运动的特点规律,并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国际间的民族斗争中来,为被压迫被奴役者的反抗奋争呼吁呐喊,励志鼓劲,这无疑是他解读《水浒传》古为今用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