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凡人逝世,要将逝者所有物,一半为布施,一半为延请喇嘛念经并熬茶,乃至一切施舍之费。亲友吊唁,富者以哈达慰问,并送茶、酒,而丧家要熬茶招待亲友,茶汁颜色要暗淡,表示不祥之兆,藏民在互相送聘礼时以茶为贵。藏胞在工作上做出成绩,获得茶叶奖品,认为是十分光荣。1954年12月康藏公路通车大会上,****西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特以大量茶叶奖给修筑公路立功的民工和解放军。贵客到家需先敬茶表示尊重。1956年以陈毅副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到达西藏慰问时,****均在迎接的隆重大会上向陈副总理敬献酥油茶。
③饮茶风趣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四川和邻近各省都居住藏、彝、蒙、回、维吾尔等民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由于他们居住地的地理条件大致相同,茶叶对他们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茶叶是边疆各民族人民不可少的饮料。平均每人每年需茶6千克以上,每天需饮茶二三十杯(5升左右),才能满足生活上的需要。
边疆兄弟民族,十分珍视茶叶,饮茶也非常讲究,情意浓浓,别具风格。
第一,饮酥油茶。以前一般是节日或接待贵客,或者经济富裕之家,才饮用酥油茶,现在平时亦饮用此茶,其烹熬方法:先将砖茶60克左右放入壶内,加水2千克,煮沸半小时左右,滤出茶汁倒入特制的酥油打拌器内,加入适量的盐和酥油(有的还加入鸡蛋、核桃等),然后进行搅拌,使茶汁和酥油均匀混合成乳黄色的浆液,倾入茶壶放置火炉旁供饮用。剩余的茶渣再加清水和少量的苏打食盐烹熬,滤出茶水累积在壶中,置之供饮用。
第二,饮奶茶。这种做法很普遍,是将茶叶捣碎,放入茶锅内加清水煮沸15分钟后滤出茶汁,加入鲜奶和奶粉,投进少量的食盐和适量的糖,再经煮沸约十余分钟,即可饮用。
第三,饮清茶(又叫盐茶)。这是平时常饮的,其烹熬法是将茶叶捣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和少量食盐后熬煮,煮沸十余分钟倾出茶水,滤出之茶渣再重熬,合并之茶水供全天饮用,茶渣喂牲口。
边疆兄弟民族饮茶多为熬煮,是因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通过熬煮才能充分地将茶叶的有用物质熬出,溶于水中形成茶汤。据研究,用熬煮法比浸泡法获得的浸出物要高2.53%。他们饮茶,多是边吃糌粑、牛羊肉或其他食物,边喝茶,以饱为度。
西路边茶,清末时有圆包、方包两种。到公元1941年,抗战时期的邛崃茶店,学习试制茯砖茶获成功。亦作西路边茶销售。茯砖早产于陕西的泾阳,旧称泾砖。因泾砖茶是在伏天生产,故后改称“茯砖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边销,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四川边茶加工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78年,四川边茶加工量已达2 000多担,产销基本平衡。今后我们生产边茶,要积极研究提高边茶质量、改革生产工艺以适应机械化加工,增加花色品种,满足边区人民生活需要。
(2)滇西北兄弟民族的饮茶方法
滇西北地区属于云南省的高山峡谷地区,海拔多在两千米以上,包括丽江、迪庆、怒江3个区(州),共12个县。总人口130多万,有汉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白族、苗族、普米族、怒族等25个民族,兄弟民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是云南省兄弟民族聚居区,也是边茶的主要销区。这里饮茶历史悠久,饮茶方法讲究。
早在清代,永胜县即是藏族等兄弟民族以马易茶的市场。各民族凭清政府所发“茶引”,每年有几千匹马直接深入西双版纳六大茶山贩运茶叶。普洱茶已是藏族等民族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章 气候干燥,主食杂粮、缺少蔬菜,茶叶早已成为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傈僳族反映:“不喝茶,辣渣麻多五都辣(意即不喝茶头疼)。”永胜各族人民反映;“一天不吃油茶,走路脚打颤。”普遍反映,一天不喝茶就头昏脑涨、四肢无力,影响出工,严重的甚至躺倒起不了床。目前章 紧茶。茶叶也是年轻人订婚时不可缺少的彩礼之一,当地民族称为“敬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饮茶方法。
①盐巴茶 盐巴茶是纳西族、傈僳族、汉族、普米族、苗族、彝族、怒族等民族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在特别的小瓦罐中加入饼茶,放火塘上烤香,再将事先煨好的开水加入罐中,煨几分钟,将盐巴放在瓦罐水中浸几下,然后将罐中的浓茶水倾入小瓷杯中,瓷杯中再加水稀释,就可以饮用,边饮边煨,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地带,蔬菜缺少,常又以喝茶代替蔬菜。现在这里的有的民族已发展到全家每人一个茶罐,“包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茶叶已成为这里各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已成为各兄弟民族风趣的饮茶谚语。
②酥油茶 前面已经述及,酥油茶是藏族和纳西族常饮的茶。德钦、中甸的藏族同胞饮用最普遍。先用一个能盛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煨涨,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水加入小罐烧涨,用竹筛滤出茶叶渣,茶汁倒入酥油筒(特制的木筒或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奶油),再加事先炒熟、冲碎的核桃米、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像用打气筒一样使劲上下抽打,使酥油成为雾粒状,均匀分散于茶汁中,打好后倒出,趁热饮用。有时是单独饮用,有时是吃麦丐粑、包谷粑或糌粑时饮用。
酥油茶是章 纳西族同胞款待客人的礼茶,所以你到这里作客时,藏族和纳西族同胞会请你喝杯酥油茶。
③雷响茶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在打酥油茶之前,将一事先钻有一个洞的卵石放在火中烧红,放入装有茶汁与酥油的筒里,使筒内的茶汁“哧哧”作响,响声过后,马上使劲上下用力抽打,这样饮用能增进茶汁的香味和茶味浓度。
④油 茶 水胜县各民族普遍都吃油茶。目前,永胜家家都有油茶罐,男女老少都吃茶,连机关单位也有用油茶代替菜汤的。
油茶用罐煨制。瓦罐煨热后加猪油或香油,再加一小撮米煎黄,然后加入茶叶,待茶叶烤香后,加入开水烧涨。滤入碗中加盐巴、火麻子与草果混合粉(1.5~2千克火麻子放1.5~2千克草果煎黄,磨成细粉),然后饮用。
现机关单位食堂做油茶是先将猪油或香油放锅中烧热,再加入面粉烤香,然后加水和茶叶、盐巴烧开,吃饭时作菜汤吃。
⑤龙虎斗茶 章 浑身有力,感冒也好了。
(3)侗家饮茶习俗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大凡到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
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章 苗岭山旁的侗家姑娘都会背上口袋,三五成群,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采下的尖嫩细小的茶叶放入袋内,有时兴起,还会随手摘取一片树叶放入口中,吹奏侗歌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曲调,随风荡漾在山坡上空,给人一种浪漫、抒情的感受。
侗家所采的茶,有采自栽培的茶树,也有采自山上自生的野茶树,品种繁多,如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节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八担紫叶茶等,采摘的茶叶,先用开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饭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3厘米厚时就可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塞入。一层茶叶一层丝瓜布,直至塞满为止。茶叶经过蒸煮,自然粘合,取出晒干或晾干,所形成的像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佐料了。
“煮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下午收工后,连同正餐共四顿。农忙之时,常常送到工地上去吃,侗家人非常好客,如遇客人到家,随到随以“油茶”相敬,煮油茶由家中主妇操作。四方形的火坑上,架着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茶油滚滚,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撑腰膨胀,形状如金球。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炸焦时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滚开一阵,再用自制的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水即成。这时候,主人视在座人数往矮桌上摆碗筷,每个碗里放入一勺油炸米花和一撮黄豆或花生,冲半瓢油茶水,连同筷子一并递给客人,说c“请吃茶”,但第一碗必须首先递给在座的长者,或上宾,以表敬意。客人吃完后,将空碗递还主人,主人依次摆在桌上。吃油茶的人即使有十个八个,主人绝对不会把茶碗递错,因为主人在桌上排列空碗时,心中是有数的。
第二次往碗里加入切成小片的糍粑、糯饭、籼饭、熟红苕等食物,面上放米花、黄豆,泡入茶水后,依次又递给每个客人,再次说:“请吃茶”,如此三番五次。客人如果吃饱了,就连同碗筷递还主人,或放在桌上,表示不吃了。主人客气,劝你再吃一碗时,你就说:“我只吃一点茶了!”那么,主人就只在你的碗里放些米花和黄豆。侗家的这种吃油茶礼俗,既文明,又礼貌。
章 泻肚等疾病,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侗家必不可少的常年饮料。
(4)江西吉泰盆地喝茶风情
1984年暮春4月,在盛产传统名茶――蜀口茶的马市,只见一棵棵碧绿的茶树,把一座座红色的山冈和江水冲积的大片沙洲,覆盖得密密层层,微风吹去,似碧波滚滚,涟漪万顷。
俄尔缓步街头,一条狭长的街道,拥满黑压压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穿过人群进入茶馆,茶铺为新建二层店房,楼上楼下,坐满喝茶的人群,你来我往,熙熙攘攘,热气腾腾,春意盎然。他们八个、十个围坐一桌,或者三三两两拼泡一壶,边喝茶,边聊天,谈笑风生。有利于心旷神怡、健康长寿,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吉泰人民素有喝茶习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首先都要喝上一杯清茶,互相庆祝问好。无论什么时间,你到哪里做客,走进门,人们就会捧上一杯甘香可口的绿茶献给你,以示敬意。在路上偶然碰上相识,首先就是问候你:“吃过茶没有?请到我家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