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109国道上跑了大半天,下午两点时分终于到达了同心地界一一“喊叫水”,一个苦涩的名字,一听让人望而生畏。可想而知那里群众生活的艰苦了。过去有所耳闻,几时大人们总是向我们描述着那里缺水与饥饿的情景,教我们爱惜水源,爱惜粮食,仿佛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儿在我们眼前闪现。清代一位县令啊苴:“兹乡频苦旱,极目数炊烟”,15年前宁夏党委第二书记高锐也曾描绘道:“空空旷野半枯茎,寥寥矮树似晨星。”
“沧海变桑田,沙漠变绿洲”,过去曾是人们的理想,只有今天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才做得到。
汽车离县城越来越近了,身边的小高突然喊道:“快看呀,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只见一排排的砖瓦房,嵌镶着“圆月门”,窗明屋净,坐落在公路两旁,一样样的小院儿,一色色的蓝门帘,辉映在绿树丛中,显耀出庄重、整洁的风貌。谁能说这里缺水?绿树作证。谁能说这里饥饿?麦穗作证。扶贫者的伟大壮举已变成了事实。
到了同心县城,正逢集日,用不着讲述今日农民生活的变化,我用一首宁夏诗人的诗来表白:“蒸蒸副业高原日,滚滚商潮大漠风。早晚货流人不断,去来车队路畅通。”“油香融进花香里,白帽翻飞作雪莲。”诗歌作了最好的注脚。
在宾馆住下来,我们便去参观这在宁夏具有双重意义的同心北大寺。她既是古之文物又是革命遗迹。她坐落在城南的高地上,远远望去,重檐叠阁,古色古香,气派宏伟,庄严肃穆,宛若一座古老的城堡。
当我们登上高地的时候,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寺门前青砖照壁上的“同心清真大寺”六个大字,苍劲有力,落落大方。
这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物。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一一1620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曾进行过两次较大的维修。
进入正门是一个方形院落,隔壁有便门与后院相通,方院西面有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砌照壁,照壁中心刻制有“月藏松柏”的精美砖雕,仿佛一轮明月藏于松枝柏叶之间,隐隐约约,似见非见,幽远雅静,深邃莫测。作者独具匠心,抓住了******教爱月的风尚,表现出生命的可贵。照壁的两边还刻有隶书体“万物偏主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显示了临夏回族工匠马忠良高超的技艺。
大殿和班克楼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它建造在7米高的砖砌台基上,大殿底座为砖箍券门,登20级石阶可上。入门上方刻有“清真寺”三字,两边有“洗心”、“忍耐”的砖刻,阿文图案环绕,多为蓝色,给人以深沉、静谧的感觉。“洗心”含有“洗心革面”之意,洗掉全身肮脏的东西,做到内清外洁,抛弃红尘,专心致志礼拜。“忍耐”有“克制私欲”之意,怒不冲动,喜不昏晕,排除一切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做善功。大殿由券棚和九脊歇山顶前后钩连而成。进深9间,面宽5问,有12个大明松柱支撑,柱头两端雕刻有木莲花,显得古朴雅致,结构紧凑。左右大明柱上书写有五功修炼为内容的对联0言简意赅,含蓄深沉。大殿廊檐右壁上用红漆书写有“朕进唐兵在西域更换回军来至中国”的字样,说明同心回族的主要来源。左壁上写有“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字样,言下之意做人还要树立“五典”为风范。大殿外部装饰精美考究,飞檐斗拱,庄重雅致,柱间挂落,轻巧美观,殿前砖雕隽永细腻,玲珑剔透。可供千人礼拜。
大殿南面是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班克楼,突兀凌空,雄伟壮观。是阿訇呼唤教民按时礼拜的地方,登高声远,四方皆知,宁静肃穆,甚为宜人。
综观寺院,东西呼应,高低映辉,大殿坐西面东,与寺门相反,呈现出一个有趣的倒卷帘式布局。
1936年中央红军回师西征解放了宁夏东南大片土地,建立了“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办事机构就设在这座清真寺里。清真寺旁边有一口大井,当地回民把井水让给了红军,自己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这口井被誉为“红军井”。在井边一间土房里,红军指挥员傅连璋和陈贞仁举行婚礼,朱总司令是军事家、诗人,在婚礼上,出了一个有趣的谜语:“互敬互爱心连心,白头到老不变心,打一地方名。”陈贞仁一下猜出:“同心!”朱总笑着说:“同心这个名字起得好,喜结同心,永不分离。”惹得大家笑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