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诗、易言诗,合称难易言诗。难言诗,用夸张手法极言事之难成;易言诗极言成事之易。但两者所言都是常理。现存的以唐代韦应物《难易言》为最早。宋苏舜钦有仿作。
难易言①
韦应物
掬土移山望山尽②,投石填海望海满。
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
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③。
洪炉炽炭燎一毛④,大鼎炊汤沃残雪⑤。
疾影随形不觉至,千钧引缕不知绝⑥。
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结⑦。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5—790),字文博,京兆长安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望族,少年时以三卫郎入侍唐玄宗。后入太学读书。代宗时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户县、栎阳令。德宗朝历任比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为官多惠政,世称“韦苏州”。罢职后因家贫居苏州永定寺,租田课子弟耕作为生。著有诗集《韦苏州集》十卷。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五。原题作《难言》、《易言》。
②掬土:两手相合捧土。
③中心万仞:极言人的心机之深。款:投合,融洽。
④炽炭:火红的炭。
⑤炊汤:烧开的滚汤。沃:浇。
⑥千钧引缕:以千钧之力系一根丝线。绝:断。
⑦和同:和睦同心。千结:指千年积怨或无数结怨。
【说明】
前一首列举四件事:掬土移山、投石填海、持索捕风、将刀斫水,极言事之难成;但最难的还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知,而其人心机难测,因而难以投合。
后一首也列举四件事:炽炭烧毛、滚汤浇雪、影之随形、大力引线,极言成事之易;但最易的还是志同道合者的言语,一句话和睦同心可以化解千年积怨。
难易言①效韦苏州二首
苏舜钦
拟把铅刀伐丹桂②,欲坐眢井攀青天③。
排罗婴儿拒九虎④,未若以道干贵权⑤。
地上拾芥亦细碎⑥,掌里数文犹苦辛⑦。
脱使擿丸下峻坂⑧,未若以财而发身⑨。
【作者介绍】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开封。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殿校理。在朝主张“改革弊政”,庆历四年(1044)被政敌借事诬陷,削职为民。闲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起复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著有《沧浪集》十五卷。
【注释】
①选自《苏舜钦集》。韦苏州:即韦应物。
②铅刀:铅制的刀,质软,不锋利。
③眢(yuān)井:无水的枯井。
④排罗:排列。九虎:王莽时封的九个将军,都以虎为号,时称“九虎”。后用来比喻强悍的军队。
⑤干贵权:冒犯有权有势的高官。范仲淹《遗表》:“大忤贵权,几成废放。”贵权,犹权贵。
⑥拾芥:拾取地上的草,比喻极其容易。
⑦文:纹理。
⑧脱使:犹倘使。擿(zhì)丸:投丸。峻坂:陡坡。
⑨以财而发身:语本《礼记·大学》:“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郑玄注:“发,起也。言仁人有财则务于施与,以起身成其令名。”发身,成名、起家。
【说明】
前一首是《难言诗》,叙写铅刀难砍桂树,身坐枯井难以登天,婴儿难拒九虎,但都不如以正道冒犯权贵之难。这是作者身遭诬陷、削职为民后的切身感受。
后一首是《易言诗》。地上拾草芥,数掌中纹理,投丸下陡坂,极言成事之易,但都不如以财施与、成名之易。于此也可见作者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