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6873300000020

第20章 内科(19)

患肾炎4年。曾多次在省级医院住院,以中西药治疗,水肿消退,但尿蛋白始终是(+>;卅),出院后在家服六味地黄丸,偶见轻微浮肿。近10天浮肿加重,1985年8月9日经门诊介绍入我院住院治疗。当时症见:双下肢浮舯,按之没指,眼睑肿,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肢冷神疲,小便短少(500毫升/日),腰酸痛重,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而滑。尿常规:蛋白(卅),WBC5~7个,RBC0~1个,尿FDP5微克/毫升,血浆白蛋白1.75克%,球蛋白2.25克%,血胆固醇625毫克%,BUN27.5毫克%。综合以上脉证,实为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所致,立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之法。方用离明肾气汤加泽兰叶30克、大腹皮30克、淫羊藿30克、丹参20克,水煎服。上方服用一月余,手足转温,浮肿渐消,仍以上方出入,继服近两月,精神转旺,浮肿且消,腰部酸痛痊愈,体力逐渐复常。尿常规连续两次化验均阴性,尿FCP(一),血浆白蛋白4.0克%,球蛋白1.0克%,血胆固醇141毫克%,BUN16.3毫克%,遂以临床治愈而出院。

16.5复元固本汤

〔组成〕干地黄15~20克山萸肉15克炒山药15~25克白茯苓20~50克人参10~15克黄芪15~50克牡丹皮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5克嫩桂枝10克

〔功效〕补肾固本,健脾益气。

〔主治〕肾病型肾炎症属肾气虚者,浮肿减轻或消退后,多见脾肾气虚症候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暗滞,少气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食少腹胀或便溏,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紫,苔白或腻,脉弱或沉滑无力,尺部尤甚。

〔用法〕同六五地黄汤。

〔方解〕地黄、山萸肉、丹皮、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补、肾填精:人参、黄芪益气固元;山药、茯苓健脾淡渗:附子、桂枝温阳补肾,蒸精化气。若小便短少,可加泽泻、地肤子、车前子,以通利小便:若泄泻,脾虚甚者,可加白术、薏苡仁健脾止泻:若腰部酸痛,可加寄生、川断壮腰健肾:腰部胀痛或刺痛者,或加川牛膝、桃仁、丹参、延胡索,以化淤止痛。

〔按语〕水肿一病的治法,唐以前多以汗、利为主,明以后医家则多倾向于温补。如张景岳认为:“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证,治宜温朴脾肾,此正法也。”马老则认为:“精微下注(如蛋白尿),主要因肾虚不能固摄,气血亏虚(如衄浆蛋白低、贫血等),乃肾惫脾弱所致。故对浮肿减轻或消退而肾虚脾弱者,则治以健脾益肾之法,常能改变病人的虚惫状态,健脾益肾既固先天之本,且助后后天生化之源,则水邪不治而可自消。

〔典型病例〕刘某,女,30岁,工人。

患慢性肾炎七年余,曾先后三次住院,累用抗生素及激素病情缓解,但每因外感,过劳则浮肿加重,近日因过劳而复发,经介绍求治于马老。诊视中见:颜面萎黄,面及四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病者述:腰膝酸软,少气乏力,眩晕耳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大便经常溏泻。查尿常规:蛋白(卅),WBC2~5个,RBC10~15,颗粒管型1~3个。马老认为,该病人患病日久而致脾肾气虚,当以补肾固本,健脾益气之法治之。方用复元固本汤加车前子20克、寄生15克、川断15克、白术15克,水煎服。上方服用20剂,浮肿减轻,腰膝酸软好转,体力渐增,舌质淡红,脉象和缓。尿常规检查多次均呈阴性。1980年秋季的一天,马老到松花江沿江公园散步,曾遇此人。刘某对马老告曰:其病治好后至今已5年,从来复发。

16.6六五地黄汤

〔组成〕干地黄25克牡丹皮10~20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白茯苓15~25克桑椹子25克枸杞子15~25克地肤子15~25克

〔功效〕滋补肝肾,淡渗利水。

〔主治〕肾病型肾炎,发病日久,肝肾阴伤者。症见颧面潮红或暗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瞳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夜热盗汗,或轻度肿胀,便秘溲赤,舌质稍红或暗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或沉滑数。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半小时,总量为300毫升,分两次服用。

〔方解〕本方以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女贞,桑椹、车前、地肤子,故名六五地黄汤。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枸杞、女贞、桑椹子养阴平肝:车前子、地肤子清热利尿。诸药合用,共有滋补肝肾,淡渗利水之效。

〔按语〕本方由六味地黄汤加味而成,对阴虚型肾炎收效颇著。气虚、阳虚者不宜用之。

16.7滋阴益肾汤

〔组成〕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苇12克

〔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淤。

〔主治〕肾阴亏虚,水热互结,淤血内阻之水肿,虚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以及由这些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退——尿毒症之较轻者)等。临床表现具有(1)眩晕耳鸣;(2)腰膝酸软:(3)五心烦热;(4)颜面或四肢浮肿;(5)舌淡红少苔或无苔:(6)脉细数。六项中具有三项以上者,即可确诊应用。

〔用法〕先将诸药加入清水,以能浸没上药为度,浸泡半小时左右,用文火煎煮半小时至40分钟,滤汁。共煎两次,药液混匀,均分两次,早晚各服一次。病重者一天一剂半,分三次服。

〔方解〕该方在经方猪苓汤合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化裁而来。猪苓汤以生地易阿胶,则滋阴作用强,活血散淤而无阿胶滋腻之弊。《本草疏注》谓生地“乃补肾之要药,养阴血之上品”。合旱莲草、山萸肉、桑寄生、怀牛膝以滋补肝肾之阴,滋阴而不助湿,且旱莲草又可凉血止血,山萸肉涩精利尿,桑寄生、怀牛膝具利小便、利腰膝等作用,养_衄滋阴,平补肾精,以治其本。又可助茯苓、泽泻、猪苓渗利水湿,开通水道,使水邪外排。丹皮、益母草,活血凉血,既可散淤,又可清热,益母草还具有利尿除湿之效,配合生地、旱莲草,散淤而无伤血之虞。伍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湿而具散结之效,合小叶石苇、白茅根,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凉而不寒,自无凝滞结聚之忧。妙在黄芪一味,既可补睥益气,健中促运,又可伍生地等生血补虚,暗合补血汤之意;配泽泻、茯苓等开通水路,利尿排浊;合益母草、丹皮等补气活血,推血循行,周流不息:佐寄生、怀牛膝,外调肝气,以降眩晕,诫可谓一举而多得。全方合用,共有滋补肾阴,利湿清热,益气化淤之效。

〔加减〕兼见小便涩痛、灼热、腰痛、小腹胀满者,可加滑石15克、金钱草30克以上,量小则作用不大:兼见头胀痛、面烘热、心烦少寐、血压偏高者,可酌加钩藤、天麻、石决明等,并重用桑寄生20克以上:血尿顽固者,仍用阿胶,并加用炒蒲黄、仙鹤草、大小蓟等。实验证明,茅根等具有明显的利尿、抗感染之效;黄芪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静脉注射均有利尿作用,对肾炎蛋白尿定量有显著降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扩张作用,可降低血压,对小鼠有强壮作用等,证明了本方组成药物的科学性。

〔按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等病,病程较长,久病伤正,故以正虚为主要矛盾。据临床观察,慢性肾炎随着病程迁延和病情加重,多有一个由阳虚向阴虚的转变过程。此概因久用温燥、渗利之品,或西药之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量应用:或湿遏日久,化热伤阴:或肾水不化阴津而溢于肌表等等,皆可导致阴精亏虚。此类患者相当常见,由此可知,肾阴虚是慢性肾炎病变中一个重要的病机。而慢性肾盂肾炎,由于热邪久羁耗阴,故临床肾阴虚而水停者居多。因而在治疗之时,滋补肾阴、清利湿热之大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水肿迁延日久,壅塞气机,气行不畅:或久而气伤,无力推血,血行缓慢:久而淤滞,而致络阻血淤。血淤既成,“血不利则为水”,水淤交阻,复伤肾阴,形成恶性因果循环,导致病情日益危重。因此,血淤亦为本病发病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确立大法,益气和血,必不可少。

对本方运用雄性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进行药理对照实验,结果表现,该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病理检查可见治疗组部分标本为局部病变,与病理对照组的弥漫性病变有一定差别。且治疗组毛细血管丛分叶尚分明,大部分管腔仍在,电镜下可见上皮下致密物沉积已部分吸收,免疫荧光较病理对照组为弱。结合临床生化检查,说明该方对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加速免疫复合物的消除,促进肾小球炎症消退,防止继发感染,保护肾功能有一定作用。再次证实了本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疗效的客观性。

应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阴虚型患者91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1.85%,各项指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总白蛋、血清白蛋白均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16.8温阳降浊汤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

〔功效〕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

〔主治〕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所致之关格证(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用法〕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时,再入余药同煎二次,每次文火煮半小时,滤汁混匀分两次服。病重者可田服一剂半,分三次服之。

〔方解〕本方系在经方真武汤的基础上结合时方连苏饮巧加化裁而成。中医学之“关格证”,大抵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汇补》云:“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吐。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该症多为它病久羁不愈发展而来。肾为先天之本,诸脏久恙,久必及肾。况肾为水脏,主二便而开窍二阴,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生病,水盛侮土,脾必受累。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肾阳衰微,气化无权,肾关开阖不利,不能藏精泄浊:或火不暖土,脾阳亏虚,不能运化精微,反聚而变生浊邪。浊邪内蕴,壅滞三焦之道,气机升降失调,则尿少、尿闭,恶心呕吐焉。津精不运,营气不养,则面萎体倦,头晕耳鸣。浊邪日久不降,郁久生热,浊盛化毒,上干清府,则神昏、抽搐、吐衄等症遂作。仲景《伤寒论》真武汤所治,专擅温阳利水:连苏饮则长于降浊和中。与关格症之主要病机甚为合拍,故合二方加减而成此汤。附片温肾扶阳,振元气:白术、茯苓、西洋参健脾制水,巩固土堤;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去邪之著;苏叶、生姜、黄连辛苦合用,开降共施,一以开阴之闭而宣肺通水道,一以降邪之浊而和中止呕吐,因阳虚日久,必损及阴;浊邪郁热,阴屡受戕;且诸利水淡渗及温燥之剂,也每损阴液,故用白芍配西洋参酸甘化阴,生津补正。诸药合用,俾正复邪祛,浊降关开,关格之症自解。经杜氏反复应用,不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肾功能。

〔按语〕尿毒症者肾气已衰,胃气亦败,故临床多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呕逆等症。故若只重视温补肾阳,往往更伤胃气,加重病情。对此,应以顾护胃气为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留病救人”,此之谓也。本方即着眼于此,有参、术、姜、苏、苓益气养胃,和胃降逆;用附片,泽泻温阳利水救肾,故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为了阐明温阳降浊汤之效机理,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曾以温脾汤为实验对照组对WICta系大白鼠腺嘌呤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肯定疗效,作用优于温脾汤。且可降低血BUN和Scr(给药组第24日比第10日显著降低,以温阳降浊汤组最明显,比温脾组低17%和27%,均有显著差异),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氨基酸代谢异常,保护和修复肾小管,改善肾功能、加速腺嘌呤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各种毒物对肾脏的损害,从而呈现明显的治疗作用。

16.9安肾汤

〔组成〕莲子肉20克芡实20克淮山药20克茯苓20克冬虫夏草1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杜仲10克猪脬1~2个共炖服(视患者胃口,可适当加猪瘦肉或猪排骨共炖服)

〔功效〕滋养脾肾,补益气血,消蛋白尿。

〔主治〕慢性肾炎,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尿中蛋白、管型、红血球未能改善,作为治疗及善后的预防复发。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