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6873300000002

第2章 内科(1)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10克柴胡 10克黄芩 12克茵陈蒿 12克土茯苓 12克凤尾草 6克草河车

〔功效〕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明显,其症状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柴胡既可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本经》记载“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本经》记载:“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故共为主药。茵陈蒿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功胜公英、地丁,且有消炎止痛之能,故共为柴胡、黄芩之佐。”现代研究显示,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增加机体免疫、利胆、保肝之效;黄芩也有护肝、利胆之效;茵陈蒿利胆,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程度不一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按语〕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因此应以祛邪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邪完全不同于普通的邪,系指“毒邪”、“疫气”,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解毒。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毒不可伤脾胃,邪衰之后当顾正气。切忌只顾祛邪,忽视后天,损伤正气。

1.2柴胡三石解毒汤

〔组成〕10克柴胡 10克黄芩 12克茵陈蒿 12克土茯苓 12克凤尾草 6克草河车 12克滑石 6克寒水石 6克生石膏 10克竹叶 6克双花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急、慢性肝炎症属湿毒凝结不开者。临床症状为口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黧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减反增,臂背酸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而厚,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竹叶以使清利湿热的作用增强。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化湿浊。另外,滑石、寒水石、竹叶均有利小便之效,以将湿浊之邪由小便外排,湿热分消,凝结化解。

〔按语〕面色黧黑而有油垢为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症;臂背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症。舌苔厚腻,无法脱落是湿毒没有根除之兆。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没有酸胀为病愈。可见,以上三症当为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也是观察疾病进退、预后的重要参数。尚要一提的是,祛邪易伤正气,利尿易损阴津,而肝病最忌伤阴,因此临床用药一定要三思。这里巧用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利尿、生津,祛湿而不伤阴,生津而不碍湿,很好地将利湿伤阴这一矛盾现象加以解决。对于临床治疗肝病颇有指导意义。

1.3加味柴胡汤

〔组成〕12克柴胡 6克黄芩 9克党参 6克炙甘草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鳖甲 15克牡蛎 9克红花 9克茜草

〔功效〕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面色青黑不华,右胁有针刺般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虚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淤点或淤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收效显著。

〔方解〕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上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本经》记载“主心腹症瘕块积、寒热”,《大明》记载:“去血气,破症结,恶血”,因此为消症、散淤、益阴之佳品。诸药合用,共有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之效。

〔按语〕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病毒性肝炎而言,尤其如此,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不能就此认为毒邪全除,此时只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罢了。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不可无视解毒。参、草、姜、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症结〔淤血〕软、化消解。提醒我们,解毒时不可伤正气,扶正时不可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的轻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4柴胡鳖甲汤

〔组成〕6克柴胡鳖甲 15克牡蛎 10克沙参 10克麦冬 10克生地 10克丹皮 12克白药 9克红花 9克茜草 6克土元

〔功效〕滋阴软坚,活血化淤。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淤斑,脉弦而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将柴胡的疏肝调气的作用破坏,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

〔方解〕柴胡舒肝、调气、解毒: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症;沙参、麦冬、生地滋肝养阴;茜草、红花、土元活血化淤;丹皮活血凉血:白芍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有解毒、软坚、活血、化症之效。

〔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淤血症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阿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症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价值颇高,而且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5青碧散

〔组成〕10克(包)青黛 3克明矾 15克草决明 15克生山楂 10克醋柴胡 10克郁金 12克丹参 12克泽兰 15克(包)六一散

〔功效〕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淤。

〔主治〕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因为过度注重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急速增加,食欲大增,可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粒,每天2~3次。

〔方解〕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明矾味酸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治黑疸,取其消淤痰除湿浊之效。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肝,使利胆之功倍增。草决明清肝热,生山楂祛淤消积化脂。丹参与泽兰相配调肝脾化淤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共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

〔加减〕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症者加苦丁茶、生槐米;血压升高明显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粘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乏力明显,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症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加重疼痛,症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按语〕肝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增大。血清胆固醇大多偏高,谷丙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根据在中医所说的“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启发,结合患者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等痰湿阻络之症,认为本病属湿热凝痰、痰阻血络,从“痰湿”论治。立论独特,用药准确,因此收效甚佳。

1.6健脾舒肝丸

〔组成〕12克党参 12克山药 12克炒苡米 12克陈皮 6克草蔻 10克当归 12克白芍 10克柴胡 10克郁金

〔功效〕舒肝理气,健脾开胃。

〔主治〕肝癌后,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力乏。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彻底恢复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为末炼蜜丸,每丸10克,每服1~2丸,一天2次。

〔方解〕党参、山药、炒苡米健脾利湿,培土荣木:陈皮、草蔻行气开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合党参益气血:柴胡、郁金舒肝理气,合陈皮行气和胃。此方,重在调和肝脾,使湿热之邪难以残存,也不至于内生。

〔按语〕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要略》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炎病邪,最易伤脾,以致肝郁脾虚之症,因此创制本方以调和肝脾。获效甚好。

1.7荣肝汤

〔组成〕12克党参 10克炒白术 10克炒苍术 10克木香 15克茵陈 12克当归 12克白芍 10克香附 10克佛手 15克山楂 15克泽兰 15克生牡蛎 12克王不留行

〔功效〕健脾疏肝,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郁脾虚、气滞血淤,湿热未清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脾化湿;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舒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淤:牡蛎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健脾土,化湿浊,清热毒,解淤血,收本固标,去、正复邪除之效。

〔按语〕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易于反复,根除困难。其根源在于既有肝损伤——正虚的一面,又潜伏有乙肝病毒——邪实的一面,并于整个病程贯彻始终,又因祛邪解毒、祛湿、活血易伤正气,扶正又易恋邪,因此临床治疗很是棘手。由此治疗本病应两手抓:既要祛邪务尽,又要处处顾护正气。祛邪扶正并施,方可有效。荣肝汤即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若能坚持治疗,注意调养,多能根治。

1.8滋补肝肾丸

〔组成〕12克北沙参 12克麦冬 12克当归 10克五味子 15克何首乌 10克熟地 15克女贞子 1克川断 10克陈皮 15克旱莲草 15克浮小麦

〔功效〕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主治〕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2丸,一天2次。或作蜜膏,每服一匙(10克),一天三次。

〔方解〕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肝补肾: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味了、浮小麦补五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脾。诸药合用,重在滋阴补血、强肝壮肾以扶正固本,使余邪不得残留。

〔按语〕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滋润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只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对肝病的恢复有利,防止发生迁延性、慢性肝炎、“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1.9温肝汤

〔组成〕30克黄芪 附片 白术 香附 杏仁 橘红各10克 党参 紫河车 各12克 白芍 当归 茵陈各15克

〔功效〕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旺肾气、健脾气、舒肝气、解邪毒,可消肝炎、可软硬化。

〔按语〕古谓:“肝无虚证”,阳虚更少。故临床治疗肝病,多用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少见。有记载:“有是证用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有阳虚之病,也不敢轻易运用附子之属。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通常收效颇著,值得加以深究。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相伍,不减温阳之效,却内有辛燥伤阴之弊;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滞中之弊却无,疏肝化痰解郁却没有耗气伤中之害;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温热而阴血不伤,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1.10软肝缩脾方

〔组成〕6克柴胡 10克黄芩 6克蝉衣 10克白僵蚕 6克片姜黄 10克水红花子 20克炙鳖甲 20克生牡蛎 1克生大黄 10克焦三仙

〔功效〕行气开郁,活血化淤,软肝缩脾。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胁痛、腹胀、症瘕、舌质有淤斑、苔白、脉弦涩等,气滞血淤。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量研末蜜丸,每丸10克,日二次,每次一丸。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开结: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与柴胡配伍擅解肝胆郁热;蝉衣、僵蚕、片姜黄、生大黄为清:杨栗山名方升降散,擅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阴阳气血;水红花子活血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消积导滞,开胃增食;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淤结、消症瘕。诸药合用共有行气、开郁、活血、利水、软肝缩脾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