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治疗肛窦炎。120例中,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37.5岁,病程1周至3年。诊断依据为肛内灼热疼痛,下坠感,以排便时加剧,便后常有短暂的微痛不适,伴黏液便,大便常有少量黏液或黏液在粪便前流出。检查可见****紧缩、肛窦发炎处有明显压痛、硬结或有凹陷、****镜可见肛窦充血、水肿或凹陷伴少量脓血性分泌物,并排除合并肛瘘或脓肿的存在。疗效标准,治愈为原有症状消失,肛隐窝充血消退,未见脓、血性分泌物;好转为自觉症状好转,肛隐窝仍有轻度充血水肿,未见分泌物;无效者上述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治疗方法,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排便习惯,注意肛周清洁,经常温水坐浴;甲硝唑栓剂塞肛,2/d,用药1周后停药;脏连丸9g,2/d,口服(儿童每次3~5g不等),连续服4周。服药期间忌辛辣等刺激饮食。结果,120例中治愈10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90%,总有效率98.3%。
痔血丸
主要成分:大黄、象牙屑、胡黄连、乳香(制)、桃仁、刺猬皮(制)、地榆(炭)、雄黄、穿山甲(醋制)、当归、荆芥穗、郁李仁、槐花(炒)、石决明、芒硝、没药(制)、滑石。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通便止血。用于内痔出血、外痔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2/d。
临床应用:
1.治疗内痔出血共观察90例,治疗组(痔血汤)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2±8.25)岁;Ⅰ期内痔42例,Ⅱ期内痔18例。对照组(槐角丸)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29±9.56)岁;Ⅰ期内痔18例,Ⅱ期内痔12例。所有病例均以大便带血为主诉,诊断标准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内痔分期标准。且均已排除直肠良、恶性肿瘤、溃疡病等病变。治疗组给予痔血汤,方药组成为大黄、柴胡、炒黄芩各10g,升麻8g,当归12g,地榆(炭)、炒槐角各20g。
用清水浸泡30min后滤出,加水煮沸后15min取汁150ml左右,化入阿胶12g分2次服下。对照组:口服槐角丸,每次6g,3~4/d。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疗效标准,显效为大便通畅,未见带血。好转为大便通畅带血减少;无效者大便通畅或不畅,便血未见减少或增多。治疗结果,服药后72h,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2.治疗内痔100例病例,男46例,女54例。采用Random-NumberSee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痔血胶囊,对照组50例口服槐角丸,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痔的诊断与分类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病专业委员会会议制订的痔诊疗标准,将分类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纳入病例标准为同意参加本试验者。年龄18~65岁,临床诊断为内痔或混合痔,及以出血为主的期内痔患者。
剔除标准为不同意参加本试验者。包括期内痔,或以脱垂为主的内痔、混合痔。痔合并肛瘘、肛周脓肿等其他肛肠疾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本组资料全部病例均按以上标准选择,符合要求。治疗组给予痔血丸口服,每次2粒,3/d;对照组给予槐角丸口服(6g/袋),每次6g,3/d。
两组均7D为1个疗程,必要时延长使用。在治疗期间每日记录1次患者的便血、痔核脱出、坠胀、****不适等症状。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外观检查,直肠指检,****镜检查,并做好记录。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九华膏
主要成分:川贝、滑石、龙骨、硼砂、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用于治疗外痔、混合痔、内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及痔瘘科各种痔疮发炎肿痛、出血疾病。
用法用量:涂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
临床应用:
1.治疗痔疮本组病例167例,男74例、女93例,年龄18~74岁,其中内痔38例、外痔46例、混合痔83例,合并肛裂45例。病程3个月至48年不等。本组病例均系在外科手术后患者排便,肛塞排除后开始用药,每天早、晚各用药1次,在会阴部温水清洗后应用,如于其他时间大便,亦须在排便后用药。外痔或肛裂患者,可将药膏直接涂敷患处;对于内痔或混合痔,则应用注入器套在药膏管口上,拧紧后将注入器插入肛门内,挤入适量药膏,弃去注入器。无需再用其他消炎、止痛、止血的药物。一般情况下连用7D即可收到良效,如遇症状缓解欠理想者,可再应用1周。结果本组病例均达临床愈合。其中141例痊愈(创面期愈合,症状消失),余26例效果稍差,出现便血及1周内便痛,经温水坐浴后再次应用九华膏治愈。
2.治疗小儿尿布炎80例就诊的患儿,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为1岁以内的婴儿,最小10d,最大1岁;病程最短3d,最长7d。
诊断标准,1岁以内的婴儿为皮损常局限于接触尿布的部位,如臀部凸隆部、外阴部、下腹部和股内侧等,其范围与尿布遮盖部位相当;皮损初发为轻度潮红、肿胀,以后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等。有继发感染者可出现脓疱及浅溃疡;排除糜烂性红斑(发病不限于尿布覆盖部,亦不限于婴儿,多见于夏季湿热季节),念珠菌性红斑(口腔内往往有鹅口疮,损害不限于尿布覆盖区,损害处取材镜检可查见菌丝及孢子)等。
九华膏为本院制剂,由龙骨粉、川贝粉、梅片粉制成的外用膏剂。清洗患儿病患局部后,再外涂九华膏,2/d,疗程为5d,用药1个疗程。同时勤换尿布,暴露局部以便于通风干燥,尿布宜选择细软而吸水性强的质料,以避免皮肤受摩擦,且要清洗干净。疗效标准,痊愈为用药后皮损炎症完全消退;有效为用药后病变炎症减轻;无效者用药后病变无变化或加重。治疗结果,痊愈5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
3.治疗甲沟炎本组手指甲沟炎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足趾甲沟炎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根据就诊顺序,不分性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先将患指、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再将九华膏均匀涂于化脓处,涂布范围以化脓处为中心,超过皮肤红肿范围,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对照组选用鱼石脂软膏,操作方法同治疗组。以上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为肿痛消失,疮口愈合。好转为肿痛、疮口未完全愈合。未愈者局部症状加重,形成甲下脓肿或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甲沟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主要成分:麝香、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用于各类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病症。
用法用量:外用,涂搽患处。
临床应用:
1.治疗重度痔疮观察病例共3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0例,男105例,女75例;年龄21~78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22个月,其中内痔78例,外痔20例,混合痔82例。对照组180例,男122例,女58例;年龄22~78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18个月,其中内痔70例,外痔26例,混合痔84例。治疗组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微波治疗,采用ECO-1000型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后,患者取平卧,暴露患处,辐射器为圆锥形体外探头,辐射直径10cm,将辐射器置入肛内3cm,功率15~20周,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每次20min,2/d;对照组,常规肛肠科换药,常规消毒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用凡士林纱条覆盖,无菌敷料包扎,2/d,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调理,避免大便干燥,负重用力,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等,均以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46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治愈率81.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临床治愈84例,有效51例,无效45例,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75%。
2.治疗压疮自带压疮患者21例经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后,治愈8例,占总例数84.71%,好转3例,占总例数的14.29%。方法为暴露创面,用0.9%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创面,待干,取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均匀地涂抹在创面上,用红外线烤灯距离创面50cm照射,时间15~20min,2~3/d,其余按压疮处理,直至痊愈。
共治疗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8~44岁;病程7~12d,冻疮部位手21例,面部9例;溃烂面积最大者为双手指均有大小不等的溃烂创面,其中8例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取绿药膏15g,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0g,置于洁净瓶内,用小棍棒消毒后轻轻搅拌,数分钟即可拌匀备用。用时洗净患处按溃烂面大小将药膏涂于创面上,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伴有脓性分泌物或创面污染者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再涂药,并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患部再受过冷刺激。本组30例经上述治疗后全部痊愈。其中6D治愈18例,10D治愈8例,13d治愈4例,均以绿药膏配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
3.治疗日光性皮炎本组31例日光性皮炎,其中女26例,男5例,年龄19~21岁,病程均在1D之内,表现均为双侧耳郭潮红,轻度肿胀;28例(女24例、男4例)伴水疱;6例兼双颧部、颈部晒伤,晒伤部位灼痛、瘙痒。治疗方法是用棉签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于晒伤部位,敷药层厚薄以隐见皮肤为度,对直径>0.2cm的水疱,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穿刺水疱下部放出疱液,以消毒干棉球拭净,再行涂药。
另外,对易晒伤但尚未受损部位,涂药防晒,涂药时间最好在早晨日出前,每天涂药1~2次,保留全天。治疗效果:涂药1次后全部患者痛痒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潮红减退,水疱缩小,涂药2D后,痛痒症状消失,皮肤炎症消退,水疱基本吸收,防护部位无新晒伤发生。
4.治疗口疮、口唇疱疹共观察36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参照湖南省卫生厅制定的《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的诊断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的辨证标准,并将口唇分为4等份,皮损<1/4者为轻度,<1/2者为中度,>1/2者为重度。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4例,男102例,女82例;年龄5~82岁,平均41.1岁;肺胃热盛证156例,心脾积热证21例,阴虚火旺证7例;轻度135例,中度46例,重度3例。对照组184例,男103例,女81例;年龄4~80岁,平均40.5岁;肺胃热盛证157例,心脾积热证22例,阴虚火旺证6例;轻度144例,中度38例,重度2例。纳入标准为符合《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中医病证治法术语》诊断和辨证标准的患者;发病5D以内,自愿接受本治法的患者;治疗5d,后自愿接受追访者。排除标准为发病超过5D者;合并有细菌性真菌性等其他致病因素引发的各类口唇疾病;发病后连续使用其他药物治疗3D以上者;4岁以下儿童和妊娠妇女;有严重的心、肝、肾疾患者,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治疗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涂患处,2~5/d,连续治疗5d。对照组采用无环鸟苷软膏外涂患处,2~5/d,连续治疗5d,两组均以5D为限,统计疗效。疗效标准参照《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为自觉症状(灼热、瘙痒、刺痛等)消失,皮损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或可留有暂时性浅淡的色素沉着;显效为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结痂尚未脱落;有效为自觉症状减轻,皮损范围有所缩小;无效为自觉症状和皮损均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
5.治疗冻疮患者46例,职业为学生,教师,医生,公务员;病程1年12例,2~5年22例,6~10年7例,10年以上者5例,冻疮分级:Ⅰ级(红斑型)32例,Ⅱ级(水疱溃疡型)11例,Ⅲ级(坏死型)3例;生于手者16例,足者7例,耳者2例,手足并存者7例,手耳并存者4例,足耳并存者7例,手足耳并存者3例,用温水洗净患处,未溃处稍加按揉,揩干;有脓者先清创,然后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适量均匀涂搽患处及周围,每日早、晚各1次;破溃者清创涂药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嘱患者注意保温,10D为1个疗程。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35例,占76%;有效11例,占24%,总有效率100%,一般用药即刻痒痛减轻,1~2d红肿渐退,大部分患者6d内治愈,个别患者10D左右治愈,所有观察患者未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