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魅力说话100招
6872300000093

第93章 跟孩子像朋友一样说话

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应当与他们做知心朋友,这样的沟通才最有效。

在上文中,我们说和孩子说话要正常化话正常说,是指和年纪较小的孩子说话而言的。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进行友好的交谈。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与孩子交谈,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简单的事情,但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与孩子沟通的首要条件,即在于能够察言观色,跟孩子做知心朋友,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因为唯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到孩子的喜、怒、哀、乐的父母,才有机会与他沟通。比如说,当孩子绷着脸回家,就应该猜测到,可能是受了委屈,此时如果能心有灵犀的问他:“是不是心情不好啊?”孩子一定会深感窝心。一来代表“关心”,二来则意味着“了解”。一个“关心”和“了解”的人,孩子自然可以对他无话不说。但是,如果在不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就先拿出父母的身份把孩子“教育”一番,以后,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再也不相信父母的话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

冬冬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今天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丁丁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只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批评丁丁?”

妈妈说:“冬冬,你又淘气了!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老师批评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一点错误,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隔壁毛毛,多么听话!老师什么时候批评他了?我再说一遍……”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冬冬不耐烦了。

“你不要听我也要说……”妈妈像往常一样说个没完。

“我只是问了你一个小小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说那么一大堆的话?”与妈妈谈话总是那么扫兴地收场,冬冬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

一次他对小朋友说:“我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要是我一开始跟她说,她就会没完没了,我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因此,由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父母跟孩子谈话时,一定不能太随便,而且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1.把握谈话的时机

当孩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父母的谈话便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干扰。应选择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全家一起吃完饭休息的时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问题的时候。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孩子,那样会严重地伤害他的自尊心。

2.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辩

提倡孩子与父母争辩,并不是容许时时事事都让孩子与自己争辩。父母应该控制住,孩子争辩的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通过争辩能澄清相关事实和道理的,也是有范围和次数的。而且争辩应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不能没完没了,不着边际。

3.变“你”为“我”

“我”的讯息能让孩子体谅到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伤害,所以能帮助孩子成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一个孩子在踢爸爸的小腿,下面两种讯息给会孩子带来不同的感觉:(1)“哎呀!痛死我了,我不愿意被人踢。”(2)“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以后不准你这样踢人,知道吗?”第一句话告诉了孩子他这一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第二句话则告诉他很坏,并警告他下回不准再犯。显然,第二句话更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叛逆。

4.换种方式说说看

譬如说妈妈下班回来,正想休息一下,却听见孩子埋怨肚子饿,要妈妈去做饭,此时妈妈就可以说:“我的工作很辛苦、很累,想休息一下子,再说我也不愿意替一个又吵又闹的小孩做饭啊!”或是回答:“既然很饿,就应该先帮妈妈洗米啊!这样妈妈也能轻松一点。”如此一来,不仅可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亲子冲突,也可让家庭更见温馨。父母在孩子面前真诚地表露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这样,亲密的亲子关系建立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智慧和建议才能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