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到不人不鬼的说胡话。
生活中,我们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种人,具有不同的年龄、性格、脾气等等,他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已,对不同性格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
生活中总有一类特别“会说话”之人,他们的特点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一具典型的例子。《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城,小心翼翼初登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几段话就展现了她“会说话”的超凡才能。先是人未到话先行:“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似火的感觉。随后拉过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席话,既让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而当贾母半嗔半怪说不该再让她伤心时,王熙凤话头一转,又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至此,她把初次见到林妹妹应有的又悲又喜又爱又怜的情绪,抒发表演得淋漓尽致。
凤姐使用语言的能力,可以由此处得到体现了。然而,我们此处所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是阿谀奉承的意思,而是在互相交流时候,必须要注意沟通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但是,如果用的不恰当,恐怕是要闹出笑话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外语系的高才生小李,因为习惯了,说话随时都可能迸出几个外语单词来。有一次,他让车间管理员小赵把车间现场清理一下。交代完了,离工作时间还有几分钟,于是就跟小赵聊天:
小李:“今天weather不错,心情sunny,上班的时候要happy,工作的时候不要too heavy,下班了要注意study。”
小赵:“知道了。”其实他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他根本就不懂英语,但是领导在交代工作的时候,一连串弄出这么多英文,也不好意思一个一个去问,况且马上要到上班时间了。但是小李也不能不思考,他要猜测领导的话是什么意思。也许他会这样理解:今天设备(市场等)不错,心情好(好、坏、差不多),上班的时候要小心(认真、注意问题、组织好),工作的时候不要偷懒(迟到、早退、开小差等),工作的时候要努力(认真、组织好、注意安全等),下班了要注意休息(安全等等)。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美国来的留学生,或是英国来的客户,如果小李想表达信息,就非英语不可了,就是很好的了。但小赵不是,显然小李的表达有问题。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很多沟通技巧都要综合运用,比如要先听后说,要以对方为中心等。书上介绍的沟通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不同、经验不同,因此对沟通技巧的体会和掌握也不同。沟通技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实现良好沟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