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婚恋危机
6866200000046

第46章 制定国家“婚恋战略” 推进中国“兴家大业”(4)

《环球时报》2009年12月10日报道:日本“大男子主义协会”研究夫妻和谐术。报道指出:10年前,在日本成立了一个社团组织——“日本全国大男子主义协会”,它的宗旨,不是巩固男子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而是研究夫妻之间如何保持和谐的艺术。体现该组织宗旨的一句名言是:“高明地被妻子坐在屁股底下欺负,追求家庭和美。”该协会拥有近万名会员,创办有《纽带》月刊,专门交流和介绍夫妻和睦的秘诀。该协会总部位于日本福冈,每年举行一次大会。2008年还在东京举行了“世界大男子主义论坛”,在论坛通过的《宣言书》中,确定了“爱的三原则”:不惜说“谢谢”,不惧说“抱歉”,不忘说“爱你”。作为论坛研究的结果,该协会还推出了协调夫妻关系三要素:肯于听,敢于写,善于说。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而和谐家庭最关键的是和谐夫妻。日本深入研究夫妻和谐的艺术,将推动国民婚恋素质的提高。

中国——“恋盲”、“婚盲”何其多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父母亲,代女去相亲。”这是人们形容当代青年“婚恋低能”的一个幽默。

学会谈恋爱,学会经营婚姻,是当代青年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些单身人士缺乏恋爱经历,超出人们的想象。 《2009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共收集问卷202.8万余份,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30.77岁。被调查的未婚者中半数人恋爱少于1次,超过4成的单身者不会为约会做准备,不懂如何约会;35%的人表示,约会时换套干净衣服就去了,更有6%的人不做任何准备;约有3成被调查者坦言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超过6成的相亲者,在感受到可能不被对方接受后,主动放弃;近62%的人认为,社交圈子太窄;约有3成的单身者认为,一年中根本遇不到有发展可能性的异性;近10%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人婚姻爱情的不幸,是导致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女性,比例达12.4%,她们看到别人离婚,就害怕自己结婚。形成一种‘‘别人被蛇咬,自己怕草绳”的心理。

由于青年男女在婚恋问题上时间紧张和操作低能,大批父母亲赤膊上阵,代子女征婚甚至代为先期接触了解对方,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婚恋,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素质。提高婚恋素质,要像普及义务教育那样普及“婚恋教育”。对于“剩男剩女”,尤其要加强婚恋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成功婚恋的特点规律。

婚恋操作——是“艺术”

婚恋,是激情的艺术。要创造成功的婚恋,“激情”不可少,“艺术更重要。

比如,“选择一个爱自己的男人,比选择一个自己爱的男人更重要”。

这句话,就充满辩证法。

有一篇《聪明的待嫁女人之五大忌》,介绍的是待嫁女人第一次登婆家门的艺术,摘录如下。

一忌:不能抢着帮准婆婆做事。有的姐妹们说第一次登门哪能那么没眼色啊,看到婆婆做饭或洗菜什么的自然要搭一把手。这就大错特错了。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你要是第一次就给婆家留下贤惠能干的印象,人家以后就照这个标准要求你,你今后做得差一点,人家就认为你是在偷懒或摆谱。

二忌:别在婆家人面前被准老公支使得溜溜转。恋爱或婚姻中两人之间总有一个是核心角色,占主导地位,比较强势。那个人可以是你老公,但不能让婆家人知道。人家要是看到自己儿子在媳妇面前这么硬气,以后还能把你当盘菜吗?

三忌:要懂得支使老公做事。老辈人的想法大多是:男人是一家之主,不能做家务也不能进厨房。现在的媳妇不比过去,要靠婆家养着,现在有的女人比老公地位还高、赚钱还多呢,女人凭什么回到家里还要像伺候大爷似地伺候老公啊?家是两个人的,家务自然也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你不支使他,以后再让他干活,婆家人就觉得不对劲了。你要把这当作一种习惯来培养他,同时也在公婆的大脑里建立新观念。

四忌:不必一味地说讨好公婆和小姑的话。姐妹们第一次上门都想给未来的公婆留下好印象,有的人不把讨好当礼貌而当作你怕他。如果婆家人是那种你敬他一尺他就敬你一丈的人家,那就使劲讨好吧。有的姐妹以为自己的准老公和蔼可亲,那婆家也错不了。其实,千万别在准老公身上找婆家人的影子。在事事顺从的儿子后面,多半有一个“疯狂”的老妈。如果第一次上门就专拣人家爱听的说,婚后你有一句话没对上人家的心思,麻烦可就来了。姐妹们不必一味讨好,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就好了。

五忌:第一次上门别送钱(带点食品之类的小礼倒是应该的)。我告诉大家,带什么也别带钱,这不是小气。你说不知道人家父母喜欢啥,还是给点钱来得实在。但你想过要给多少钱了吗?也许在你眼里挺适当的数目,在婆家人眼里就是毛毛雨呢,搞不好落下一个小气鬼的罪名。你如果想多给点,那你想过以后了吗?第一次登门时你给了一千,以后如果给五百,公婆会觉得你越来越不把他们老两口当回事了。

看到一些婚恋专家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给青年男女支招,教授一些在婚恋实践中需要把握使用的“实用”技巧,在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担忧,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不能把婚恋“对象”当“对手”,把婚恋过程变“博弈”,因为那样谈婚论嫁会太累,也会使婚恋变味。但是,在那些场外指导的点拨中,也确实有一些婚恋艺术在其中,是可以给人以启发的。

婚恋过程——有“战术”

“幸福的婚姻”是“胜利的博弈”。这种说法,在道德境界上不够高尚,但是在现实中有它的意义。

有专家教导婚恋青年要设立婚恋防线,提出“女人恋爱的几个死穴”:

死穴之一——对男人产生严重依赖、依恋心理。有依赖,就有危险;有依恋,就有麻烦。当代女人中,独立者不乏少数,但惯于依赖者更多。在感情上,一旦依赖上某个男人,她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本。某日这个能让她依赖的男人不再让她依赖,她的心理素质就会骤然下降。原本不脆弱的,会变得很脆弱;原本很脆弱的,会出现崩溃。

死穴之二——过于感性,太轻易相信男人。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很容易相信表面所见,沉迷于甜言蜜语不能自拔。而男人却是做表面功夫的高手,说甜言蜜语的大师。尽管很多女人都说不相信男人,对男人完全绝望,但是,一旦投入到感情中,她的这些话就忘得一干二净,不管被男人伤害多少次,依然如此。

死穴之三——女人过于自以为是。有的女人总以为自己想要的男人是一抓一大把,自信满满。长此以往,一旦她的自以为是得不到满足,或者脸面受损,巨大的心理落差就极容易让她崩溃。

死穴之四——热恋。热恋中的女人,最容易陷入零智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女人天生的善良、感性、柔弱等有关。零智商的女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我迷失,找不到方向,做错事了也没发觉,即使发觉了,也心甘情愿,尽管以后会后悔不已。所以,女人千万不能弄丢了自己。

“婚恋死穴”与“婚恋防线”之类的思维方式,把婚恋“艺术”,变成了婚恋“战术”,婚恋变成一种博弈,这样的婚恋,虽然会增加成功,但是难以保证幸福。

婚恋之中——有“权术”

婚恋有“权术”,表现为利用婚姻实现“政治目标”。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女人靠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形象地表述了“政治女人”借助婚恋而实现“女人政治”的战略权术。

婚恋有“权术”,表现为利用婚姻进行“感情投资”。有的女性说,女性恋爱,选择男人就像选择股票一样,认识了解男人是婚姻的第一步,真正的好男人不是从外表就能看出来的。女人除了要选择男人的外表外,更要了解男人的成长经历、成长故事、朋友类型、爱好、处理问题的态度、未来的梦想等,来全面判断男人的品德、意志、潜力。一个有目标、有毅力、有品行,又很努力的男人,尽管当前条件不是很好,但这样的男人就像一支潜力股一样,应该成为女人的首选。

如此的婚恋模式,如此的恋爱心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情投资”,是一种“青春入股”。

婚恋有“权术”,表现为利用婚姻抓获“情感俘虏”。有的女性说:

“男人天生都喜欢成为猎手,让男人成为情感的俘虏,他们会从心底里抗拒。女人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傻事,但是很多女人就偏偏这样做,于是就有了很多伤感的故事。这不一定是男人的错,而是女人的傻。”这一段话,是很有见地的。恋爱不是“抓俘虏”,婚姻不是“改造战俘”。男女双方,都不能以“猎手”的心态,去看待对方,不能以自己为标本,去要求甚至苛求对方,去改造和塑造对方。

婚恋培训——有“作用”

日本最近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婚活补习班”,除了教学员在相亲时怎么穿着打扮、弯腰鞠躬外,还提供专业演员,进行一对一的模拟实习,进行场景逼真的现场排练。这样的补习班收费可不便宜,一年就要20万日元,相当于2万多元人民币。

日本新型相亲补习班,提供的各种课程,包括如何穿衣、修指甲,相亲时见到对方家长要如何做出最完美的鞠躬姿势等等,都有规范。这家补习班虽然不限制学员性别,但35名学员全都是三十几岁的女性。这样的实战教学,费用虽然并不便宜,但是仍然大受欢迎,特别受到女性青睐。目前日本适婚年龄单身女性比例越来越高,使得“婚活族”在日本形成巨大商机。

婚恋培训,也必然风行中国。着眼于提高青年人的恋爱成家能力,应该在大中学校设立“婚恋课程”,把婚恋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凡是进入婚恋年龄的男女青年,都要进行培训,并且发放婚恋知识培训结业证书。中国有大学1000多所,但是没有一所“婚恋大学”。有必要成立“中国婚恋大学”,培养婚恋工作人才。

婚恋培训,不仅是对青年男女的培训,而且也要对家长进行培训。国家要推出标准的婚恋教材,要有中国特色的婚恋教学和培训教材系列,例如:

《怎样谈恋爱》、《怎样做丈夫》、 《怎样做妻子》、 《怎样做公公》、《怎样做婆婆》、《如何做母亲》、《如何做儿子》、《如何做女儿》等。

要建设“婚恋咨询师”队伍,发挥顾问作用,进行婚恋心理辅导。

六、加大“国家婚恋投资”

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三个转型:一是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二是由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这在“官本位”传统浓厚的中国,尤其重要。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家”为本,没有“家”的人,无“家”可归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是不幸福的人。三个“为本”的投资取向,要求加大国家婚恋投资,为推进中国婚恋工程,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人口红利”消失、行政成本攀升——多么危险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孩子越来越少的国家,我们有严格的“一胎制”,“超生”孩子要重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81年我国小学生在校总数为14333万人,而2009年为10071.5万人,不到30年孩子减少了近30%。然而,尽管中国孩子的总量在不断减少,但是“养不起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多年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中国人口红利”。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叻的研究,我国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t曾加0.11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既然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就注定终有消失的时候。2004年前后,距“民工潮”兴起不过15年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用工形势迅速转变,“民工潮”变成“民工荒”,并且同样迅速地向内地扩展,各地近年都陆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蔡昉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将不再下降。也就是说,2013年或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与“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行政成本却在不断攀升。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87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4.71%上升到19.3%,并且近年来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长。而日本和欧洲国家基本都在2%~4%,印度只有6.3%(2000年),俄罗斯只有7.6%(2000年),就连拉丁美洲的国家阿根廷和巴西,也分别只有9.13%(2000年)、14.16%(1998年)(资料来源:易富贤著《大国空巢》)。从公务员一-~GDP的比例指标来看,中国是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美国2.31人/百万美元,说明中国的行政成本相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实在过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是600:1,现在是26:1。除去老弱病残等非劳动力人口,差不多是10个劳动人口养一个公务员。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认为,中国的官民比例实际上是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