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婚恋危机
6866200000044

第44章 制定国家“婚恋战略” 推进中国“兴家大业”(2)

“十二五”期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和大型住宅小区建设的推进,中心城区人口将进一步向郊区疏解;而高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居住在苏浙、工作在上海,成为通勤人口。如果人口统计细分类别,就可对区域的各项设施进行更好规划。上海人口统计只分为“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两大类,应该细化。日本东京就分白天人口、晚上人口、通勤人口、商务人口、旅游人口等类别。在人口发展战略上,上海要高度重视人口结构的改善,通过调节流动迁移人口,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进程,增强城市人口活力、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海制定科学人口战略的一些思考,虽然只限于人口,而不是包括人口在内的整个婚恋战略,但是对于中国各个大城市在人口战略基础上制定“大城市婚恋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需要“计划生育”——中国更需要“计划婚恋”

中国有“计划生育”,而没有“计划婚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婚恋战略的一大遗憾。

中国在生育上是严格的计划限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全权负责,职能部门严防死守,而在婚恋上则是自由市场调节,完全靠亲戚朋友牵线搭桥,依靠民间撮合介绍。由于中国各级政府在计划生育上尽责,而在‘‘计划婚姻”

上失职,导致中国婚恋失调,产生危机。

中国需要“计划生育”,中国更需要“计划婚恋”。各级政府的计划生育部门,既要当好“生育警察”,又要当好“婚恋红娘”;一方面要限制“生育率”,另一方面要扩大“婚姻率”。中国计划生育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主要矛盾,不是过高的“生育率”,而是过低的“婚姻率”。婚恋矛盾、婚恋危机,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普遍性、长期性难题。要尽快改变中国现在“生育有计划”、“婚恋无政府”的状态,在提高婚恋成家率方面,实行政府直接参与的“计划婚姻”与民间自发介绍的“市场婚恋”相结合,创造“中国特色新型婚恋体制”。

实行“计划婚恋”与“市场婚恋”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婚恋体制”,需要建立中国婚恋四个体系:一是婚恋领导体系;二是婚恋保障体系,就是实行“婚恋保险”;建立“婚贷基金”,帮助那些在经济上有困难的想结婚的男女青年;三是婚恋服务体系,把婚恋服务作为中国服务业中的核心产业,做强做大;四是婚恋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婚恋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为中国婚恋事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有一批得力的婚恋干部,开征一些新的婚恋税种,例如“单身税”、“丁克税”等,同时制定中国新的婚恋人口法。

二、重塑“中国婚恋文化”

婚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婚恋价值观思想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婚恋意识形态,它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婚恋导向,决定一个民族的人口和家庭发展。

婚恋文化——民族的“生命文化”

婚恋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宗接代”、“世代更替”、“繁衍生息”、“持续发展”的“生命文化”、“生存文化”、“发展文化”。婚恋文化,是人类再生产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殖延续、生生不息的文化。

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概括为两个再生产,一是物质再生产,二是人口再生产。与这两个再生产相适应,人类的全部文化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反映物质再生产、服务物质再生产的文化,就是要科学认识和揭示物质再生产的特点规律;二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服务人口再生产的文化,就是婚恋文化。婚恋文化的使命,是科学认识和揭示人口再生产的特点规律。

中国特色的婚恋文化,既有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的一些特点规律,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婚恋文化,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炎黄子孙,在长期繁衍生息的历史中,创造和发展出来的一整套先进的婚恋文明。

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的婚恋文化雄立不倒,在人口与生育上有优势,那么,即使失败多少次,最后总是能够站起来继续拼搏。如果婚恋文化萎缩,在人口和生育上走入没落,在后继无人的危机中就难以兴旺。强劲的婚恋文化,造就人丁兴旺、生机勃勃的民族,使国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婚恋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石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只限于一个婚恋文化。婚恋文化,只是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婚恋文化,不是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个普通的部分,而是民族文化的基石。

我们的祖先曾经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系统、最先进的婚恋文化,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传香火”、“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无子富不久,有子穷不长”等思想,闪耀着婚恋辩证法的光辉,对于造就一个世界第一兴旺之中华民族,起了巨大的文化催生作用,使我们的民族在各种灾难与****中,能够持续繁衍生息,始终保持人丁兴旺,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人类的有序繁衍,不是人生产人,而是文化生产人。有了好的婚恋文化,民族的生育繁衍就充满活力。不婚不育文化泛滥,就会出现“人不生产人”的局面,人们只想生产物质享受,不想生育后代、传宗接代,国家和民族就人口萎缩,导致衰落。多年来,中国传统婚恋文化被戴上“思想落后”的帽子,被否定和抛弃,而新的民族婚恋文化又没有形成,这是导致中国婚恋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所谓“修身”,是造就高素质的个人;所谓“齐家”,是造就高质量的家庭;在这个基础上“治国、平天下”,建设强大的国家。中国优秀的婚恋文化,其实质就是中国的“家”文化。在中国古代,“修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身”,修身”的平台是“家”。人生的根据地,是“家”,人生的大事是“成家”。“成家”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一个人“立业”的基础。中国人讲“成家立业”,总是把“成家”放在“立业”的前面。中国人讲“齐家、治国”,是把“齐家”放在“治国”之前。由此可以看出“成家”、“齐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中国人讲“平天下”,那个天下也是“家天下”。中国人不讲四海一国,而是讲“四海一家”、·r天下一家”。不了解中国的婚恋文化,不理解中国的“家文化”,就不会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

婚恋文化——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而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婚恋文化的作用。由于中华民族具有全世界一枝独秀的婚恋文化,确保了民族的人口优势,所以在中国,就没有像古代罗马那样,被·。蛮族化”;就没有像拜占庭那样,被“突厥化”;就没有像印度那样,被··杂化”。由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一直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入侵中原的少数民族,所以中国虽然屡次失去中原,仍然能够不因为军事失败而被征服者。·异化”,反而能够以强大的人口优势和文化优势,最终“同化”那些“入主”中原者。

中国婚育文化所造就的人口优势,是保家卫国的第一资源。人口众多,虽然不代表国家的安全与强大,但是国家的安全与强大,却离不开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专家易富贤在《大国空巢》中叙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移民和人口繁衍对于保住中国东北、台湾、新疆、四川等地的作用,就是突出的说明。

内地民众“闯关东”的最大贡献,是“保关东”。苏联和日本,当年曾想把中国东北“国际化”。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一个千里无人区,想通过500万日本移民,来实现对东北的占领。日本图谋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此之前进入东北的数千万中原移民及其后裔,他们是对峙日本侵略、保卫国家领土的力量。从19世纪中后期直至20世纪初,有上千万华北农民特别是山东、河北两省的破产农民,为生计所迫,从海陆两路,奔赴东北地区。浩浩荡荡的“闯关东”人群,为后来“保关东”输送了力量。中国内地向东北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进入东北的俄国、日本、朝鲜以及犹太移民,形成了外敌觊觎和占领中国东北不可逾越的“人口长城”。

沙皇俄国在19世纪末侵略新疆,扶植代理人,发动叛乱,由于新疆地广人稀,无力抵抗侵略。左宗棠率领湘军,在新疆各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配合下,消灭了勾结外敌的叛乱分子,击退了沙俄侵略者。此后数代内地人不断移民新疆,加强和保障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

由于蒙古人在四川的大屠杀,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四川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0%。后来的中国政府两次实行“湖广人口填四川”的举措,使四川人口迅速繁衍。

建设时代“性文明”——有效解决“性迷茫”

婚恋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性文明”。建设中国特色性文明,必须坚持科学的“性导向”,崇尚健康的“性道德”,有效解决“性迷茫”,坚决抵制“性堕落”。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性文明”。但是由于西方一些不健康性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导致年轻一代在“性文明”上陷于迷茫和混乱。有的把低级趣味当成时髦高尚,把腐朽无聊当新颖神奇。在性行为上的轻率和轻浮,不仅损害了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稳定。性迷茫、性混乱,导致对待性行为不严肃,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轻率、不负责任。

某地调查了6092名中学生,有57人承认曾经有过性行为,其中女生多于男生。《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该书对北京13个有过性行为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些提前进行“性尝试”和“性享受”的中学生,半数以上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他们1/3来自声名显赫的重点中学。他们初次进行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对于他们有过性经历的事实,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老师是100%的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是100%的不满意。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性行为,不能说他们是道德败坏,但是他们确实陷于性迷茫、性轻率。

令人忧虑的不仅是中学生在性行为和性享受上的“摘早果”、“早摘果”的偷果行为,而且是社会大环境在“性舆论”和“性环境”上的“性容忍”、“性宽容”、“性默许”,甚至是一些媒体、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在这方面拐弯抹角的“性同情”、“性暧昧”,甚至有某种程度不健康的“性鼓励”、“性教唆”。越来越流行的“试婚”、“同居”,越来越被社会所宽容、所接受。在性问题上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上的主旋律,慢慢********,反而显得苍白无力。这就导致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发展蔓延,带来未婚先孕、少女妈妈、单身母亲等社会问题。中国目前的“性现实”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加强中国特色“性文明”、“性文化”建设。

“情系宠物”还是“情系子孙”——打造中国婚恋价值观

时下中国,一些青年人养宠物的积极性,高于养孩子。有的年轻女性,对宠物的照料,超过了对丈夫的照料。中新网2004年11月4日消息:杭州青年宁愿多养一些宠物,也不愿意生二胎,甚至一个孩子也不想要。一个民族的青年人,连养育孩子的积极性都没有,连繁衍后代的责任都不想承担,连人类再生产的艰苦都不想承担,是缺乏婚恋使命感的表现,是婚恋价值观的缺失。

西方世界在现代化物质生产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人口再生产上,却降低了生产力,导致发达国家的人口危机。西方世界,在创造现代化社会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老龄化社会,创造了一个人口再生产难以持续的社会。这样的现代化是一个畸形现代化,说明西方婚恋价值观出了大问题,人们只顾物质再生产和物质再享受,而不顾人类自身再生产;只顾本代人的幸福和享受,而不顾后代人的繁衍和社会的长久延续。这样的社会,是一个走向消亡的社会。

“中国特色婚恋价值观”,既要超越中国古代婚恋价值观,超越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婚恋价值观,也将超越最近30年形成的婚恋价值观,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科学的婚恋价值观。中国科学的新型婚恋价值观,也不可能拷贝和复制西方世界的婚恋价值观,它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要加强中国特色婚恋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吸收古今中外婚恋价值观中进步、积极的东西,打造中国特色婚恋价值观的主旋律和科学体系,成为指导和引领中国婚恋事业、推进中国婚恋工程建设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活跃“中国婚恋市场”

中国现在“物质交流大市场”丰富多彩,而两性交流沟通的“婚恋大市场”还不够发达。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婚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提高婚恋效率,需要建设“中国婚恋大市场”。

建设“中国婚恋大市场”,需要把中国传统的相亲方式和现代化的相亲方式结合,创造多元化的相亲方式。最近几年“公园相亲”、“网络征婚”、“电视征婚”等方式,繁荣了中国的婚恋市场,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征婚成为E时代“剩男剩女”最便捷、最受欢迎的方式。可以说,一个潜力巨大的中国婚恋大市场正在迅速拓展。

公园相亲——风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