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6865600000003

第3章 经济、金融形势与重要方针政策(3)

(四)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交易量下滑

黄金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交易种类不断丰富。参与主体涵盖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交易种类扩展到黄金延期、黄金积存、黄金定投等业务,但受商业银行纸黄金业务交易量下降的影响,全年全省黄金交易量同比减少44.10%。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有所下降,全年交易量同比减少359万美元。外汇交易全部为即期交易,交易方式以询价为主。

三、证券业运行情况

(一)证券业整体运行平稳,法人机构实力不断增强

2012年末,甘肃省有1家法人证券公司,62家证券营业部,1家法人期货公司,6家期货营业部,全年新增3家证券营业部。全年全省证券营业部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3075.58亿元,同比下降17.39%;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下降25.51%。辖内法人证券公司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和直投业务,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明显增强,年末总资产达到96.69亿元,同比增长102.97%。辖区法人期货机构陇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5.50%,公司客户同比增长212.14%,客户保证金同比增长144.17%,整体经营实力明显增强。

(二)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进展,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实现新突破

2012年末,甘肃辖内共有24家上市公司。全年甘肃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18.47亿元,同比增长8.65%,与全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同比下降21.03%形成鲜明对比。经过长期培育,甘肃上市后备资源匮乏的状况有所改善,年末甘肃辖区共有12家公司拟上市。

四、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保险业平稳发展,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省保险市场稳步增长,2012年末,全省共有23家保险市场主体,保险业总资产达398.09亿元,同比增长17.32%。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8.77亿元,同比增长12.66%;累计发生赔付支出48.18亿元,同比增长26.14%,保险业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农业保险成效显著,保险保障民生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2年,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开办马铃薯保险、森林保险两个品种。农业保险累计为210.26万户次农民提供141.27亿元的风险保障。藏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1.18%。牦牛、藏系羊、青稞等3个特色品种的承保覆盖面和保障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供稿)

甘肃省2012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2012年,全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甘肃经济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一、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合理增长。年初,根据差别准备金率计算公式确定了2012年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规划,并根据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及季节、农时变化情况,按月调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度。全年共召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调控工作座谈会10余次,约见贷款投放过快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谈话20余次。

全省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支持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全国性银行在甘分支机构及时向上级行汇报,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规划,努力扩大信贷投放总量。甘肃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退出大项目及房地产等行业,利用贴近市场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中小微企业、“三农”、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

在全省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下,全省各项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196.60亿元,同比增长25.46%,全年新增贷款1457.40亿元,较上年多增加298.63亿元;全省各项存款余额10129.69亿元,同比增长19.72%,全年新增存款1668.79亿元,较上年多增加368.85亿元。

二、着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全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进一步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和实施效果,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密集出台了金融支持扶贫、旅游、小微企业等10余项指导意见及方案、办法,同时通过开展信贷导向评估及探索评估结果运用,引导全省金融机构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全国性银行以“3341”项目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实验县创建工作,举办了全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经验交流暨推进会,将创建工作从初步探索阶段转为在全省全面推进阶段,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甘肃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金融时报》以“甘肃模式”为重点对甘肃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全省金融机构按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方案要求,积极探索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实现了专利权质押贷款零的突破。全省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民生信贷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40.30亿元,同比增长27.71%;助学贷款余额28.65亿元,同比增长25.62%;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92.25亿元,同比增长103.13%,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被******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各项政策工具的支持、激励、导向作用

2012年,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全面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积极运用央行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人民银行总行先后共调增甘肃省支农再贷款限额45亿元,全省支农再贷款限额达134.29亿元,刘永富常务副省长对此作出肯定性批示。全年,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各项再贷款161.44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72.38亿元,同时通过落实“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等政策,增加全省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约14亿元;通过落实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政策累计向全省相关企业贴息3000多万元。总体上看,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全年支持甘肃实体经济发展的央行资金近250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四、成功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甘肃省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再创新高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推动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甘肃省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为全省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和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机制保障。同时,帮助兰州银行成功注册登记5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实现了全省金融债发行零的突破。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扩大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全省累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234.30亿元,较上年增加11.30亿元,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量再创历史新高。

五、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全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加速发展

2012年,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举办了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培训班,印制、发放《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手册》,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健康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按照“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月”活动方案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促进了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到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08倍;实际收付34.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50倍。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供稿)

甘肃省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0.88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省级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7.90%;大口径财政收入1080.38亿元,同比增长17.3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3.44亿元,同比增长15.20%,其中省级支出418.20亿元,同比增长9.80%。

一、大力争取中央支持。省政府与财政部签署了《共同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备忘录》,确定给予特殊综合财力补助40亿元,从2012年起连续5年每年补助8亿元。批准启动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2015年中央补助资金20.80亿元。追加“5·12”地震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5亿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达到6.2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争取中央在甘肃省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省科技馆建设得到中央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独具甘肃特色的“黄河魂”、“敦煌韵”两支即开型福利彩票,认购额达到2.30亿元。争取农业银行总行在甘肃省打造利率低、期限长、手续简便的特色金融产品“双联惠农贷款”,5年授信300亿元,发放工作全面启动。当年中央补助收入总量达到1500亿元。

二、积极支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140亿元,积极支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35.60亿元,支持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企业技术改造。安排资金70亿元,支持生态保护和功能区建设。落实资金40亿元,支持扶贫攻坚。拨付资金19亿元,支持村内道路、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大力支持“双联”行动。拨付资金9亿元支持兰州新区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投入资金11.60亿元,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立了担保机构。安排贴息、借款资金9亿元,支持武威、临夏、平凉、天水等地重点园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5.50亿元,吸引、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集中扶持马铃薯、中医药和葡萄产业发展。同时,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企业税收49亿元,支持企业发展。

三、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省农业支出达到302.30亿元,增长27.20%。深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修梯田179万亩,解决了2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万户,在52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当年发放涉农补贴资金140亿元。拨付资金40亿元,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完成乡村两级组织垫交税费债务化解工作。

四、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省民生支出157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落实“十大惠民工程”32件为民办实事资金292亿元,其中省级65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和学前教育、校舍安全工程。巩固两基成果,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1.20万元。支持文化繁荣发展。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设立农村文化以奖代补资金,启动全省“千村文化”试点项目。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874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60元和1488元,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1800元。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医疗救助支出7.10亿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9.30万人次。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达到103亿元。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乡村医生定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全面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提高“一般诊疗费”标准并纳入医保基金报销范围。

五、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新的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顺利实施。部门预算改革覆盖到所有县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到县以上各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优化服务环境,改进工作作风。充实监督机构,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实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绩效考核。

(摘自《关于2012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