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间女子最相思
6863200000008

第8章 锦瑟年华谁与度(3)

而其实,无论是臂上金环,还是腕间玉环,抑或是指上流转的那一弯指环,均时常以各样面目出现在诗句之间,成为人们吟咏感叹的对象。而这些饰的历史亦极古老。新石器时代,女子们便已有了腕带手环,指套戒指的习俗。虽则彼时人类的文明尚处于蒙昧阶段,这些饰物亦不曾如后世一般延伸出各种寓意,但女子爱美的心思,却是亘古以来都未曾改变的。

著约指

那女子轻挽衣袖,纤纤素手探向那枝红梅。梅花开得正盛,漫天飞雪下,携一段幽幽暗香,盈入鼻端。而那女子指间的一环浅碧,衬着这白雪红梅,衬着这一片曼妙的琉璃世界,流转出清丽与典雅的风情。

指环,是今时女子成就家庭的印证,它代表着责任与义务,亦承载着两情相约的深深情愫。而在古代,指环的寓意与今天并无不同,甚至因了那个时代的规约与习俗,而更有了一种情深不悔、至死不渝的深挚之意。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搔头邀顾遇,约指到平生。

诗中所言的“约指”,便是而今我们所说的戒指。这个名称始于秦汉之时。彼时的约指,通常为金银所制,呈环状,因而又有了“指环”一说。此外,它还有“手记”、“驱环”、“代指”等别名。

说到戒指的起源,真真是众说纷纭,而其中最有趣的,便是其与后宫之间的奇妙关系了,颇为令人称奇。

在上古时,戒指曾名“代指”,最初是后宫用以区分待寝、怀孕等事项的一种标记。在侍寝前,嫔妃将银戒指戴于右手,而在房事后,戒指则换于左手,以便宫中记录房事的日期与时间等等。若是嫔妃有孕,则以金戒指替换银戒指,以与其他嫔妃区别开来。同时,戒指又有着“戒止”之意,意为嫔妃已有身孕,戒止“御幸”。

若按此看来,戒指的起源倒真是颇有令人玩味的地方。不过,这也只是众多起源说里的一种,并非真正的有据可考。至于其所具备的“定情”之意,却是实实在在起于东汉,有据可考的。《胡俗传》中便即记载:“始结婚姻相然,许,便下同心指环。”彼时,汉人受胡人风俗的影响颇大,这种以约指定情的习俗,便渐渐自东汉开始盛行了起来。

秦汉时期的约指,其工艺与材质均较上古时期丰富了许多,除却普通的金约指、银约指外,鎏金、镶珠等工艺也被广泛应用于约指上。在形制上,约指亦有了印章、圆簧等花纹或形状,工艺上则有了雕花、镂刻等等。这其中,印章状的戒指,最是精巧有趣。它的戒身为普通的金环,而戒面则是平整的四方形,上面以极精致的工艺雕刻着主人的名讳,看去端肃而又精美,想来是有着实用与装饰两种作用的吧。

此外,东汉时流行的簧状约指也颇具巧思。它是以铜或金等材质所制,将金属拉成一根细条,再一层层扭转缠绕上去,成为弹簧的形状,其形制比一般的单环约指要大,华丽明艳。想来,将之戴于素手之上,便会越显得手指的白嫩纤长,且有一番说不出的异域风情。

回雁书迟,烧灯时候,尚促归期。兽锦梭抛,鲛珠泪尽,也忒相思。

彩云天远瑶姬,便不管人间别离。约指轻弡,熏香小像,都悔还伊。

情人之间互赠的信物里,总少不了约指的身影,便如这首词中的女子,直至泪珠抛尽、光阴流逝,方后悔当初不该将约指还给了情郎,以至相思如许,却无信物可托此番深情,真真是夜夜不得好睡了。

以约指定情的习俗,自东汉始一直流传了下来。虽然它的名称一直在变,但其所寓意的两情相悦、彼此定情之意,却始终未曾改变。至唐宋时期,戒指已经是人们婚姻嫁娶时所必备的重要事物。而到了明清年间,这样的习俗更是深入民间,《金瓶梅》第三十七回便有关于戒指的一段描述:

西门庆把眼上下观看这个女子:乌云叠鬓、粉黛盈腮,意态幽花秀丽,肌肤嫩玉生香。便令玳安毡包内取出锦帕二方、金戒指四个、白银二十两,教老妈安放在茶盘内。他娘忙将戒指带在女儿手上,朝上拜谢,回房去了。

可见彼时的女儿家,只要将戒指戴于指上,便是表示已有婚约在身之意了。而夫家求娉之时,也是必然要送戒指的,这已经成了婚姻的礼俗。

或许便是因了这样的原因,美丽精巧的戒指,便成了闺中女子们最向往的饰物。它的纤巧秀致自是女儿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而它所寓意的“情定一生”之意,更令女儿家们对它有了一种隐约的期盼,如同那白雪之下轻覆的红梅,即便花朵被冰封,那一缕暗香,却始终盈盈绕于心间,久久不去……

双跳脱

晨起时分,雪已渐止,锦重重的帷帐之外,唯有寒凉的风色拂过檐角,偶尔的,卷起一脉梅花的暗香,与这满室的暖香一同,氤氲成一种温暖而明洁的味道。

那独坐案前的女子,呵去手中的寒意,提笔于素绢上写下一行簪花小楷。墨色蜿蜒,是说着前朝窗前盛开的那一树红梅,亦是诉着明月清风的旧时光阴。提笔、悬腕、落墨,那如雪般的皓腕间,一环碧色如绿水行云,为这冬日清冷的早晨,添一抹春天温润的颜色。

前度相逢一似曾,瘦宽金镯可怜生。绿窗朱户如无恙,酌我百杯秋月明。

手镯,环住女子的如雪皓腕,化作女子行动间清脆的声响,将锦袖素腕装点得格外美丽。或许,今天的女子们,在杀伐决断的职场间,为了行动简便,已不大会再将这略显累赘的饰物戴于腕间了。然而,在古时女儿们的饰物中,腕上的手环却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家中寒素,戴不起金环玉镯,木镯铜镯也总是要有一两样的,否则,伸出去一双光秃秃的手腕,不要旁人笑,自己也要先羞上半日。

在上古时,有一种玉制的手镯被叫做“环”或“瑗”。所谓瑗,是指一种有着很大的孔洞的玉饰,因其孔洞较大,所以便被女子们套于腕间做了饰物。虽然在玉饰中,瑗还有着其他更慎重更官方的作用,只是却与本文无关了,故略过不提。

彼时的女子们,除了玉镯之外,已经会在手腕上戴各种陶制的花式手环了。虽然那花色还很简单,多为八角状、多角状等,但做工已经颇具匠心。此外,贵族女子还流行戴一种用许多小玉珠串成的手串,细碎玲珑的模样,比之手镯更多了几分女儿家的秀气。而形制较为端庄厚重的琮形手镯,也是女子们戴于腕间的饰物之一,虽然它方正的样子颇有些笨重,但其大气凝重的气韵,却也是一般饰物所欠缺的。

可怜金跳脱,可惜金约指。一一留箧中,物物不随己。

诗中这清寒的女子,将一应饰物尽皆褪下,只为求一个自己想要的结局。而即便如此,那字里行间自怜自伤复自惜之意,却是漫漫于纸上,令人不忍细读。

诗中所言的“跳脱”,便是古时人们对手镯的另一种称呼。此称呼出现在汉代,“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说的便是这种缠绕于手腕间的饰物。

它是由几个镯子组合而成的,按大小不同的顺序戴于腕间,可以从手腕一直戴到手臂。又或者是单独的一件饰物,呈簧状盘旋而上,缠绕成许多个圆环,套在腕上,有一种妖娆妩媚之意。不过,这种簧状的饰物,却又是与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首饰。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镯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钏”,其形制多为由金丝或银丝制成,弯成环状谓之曰钏。不过,这种称呼并没有持续下去,后世之人亦将镯与钏区分了开来。钏亦成了一种单独的饰物。

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

隋唐五代时的钏饰,已经有了很高的工艺,如陕西出土的一件镶金白玉钏,便是以三段呈弧状的玉,以三枚兽头金合页衔于一处,其中一副金合页做成了可开合的活扣,令配戴者能够更方便地将之套于腕间。这款玉钏的做工极为精巧,将玉饰的温润庄重与金饰的精巧华丽融于一处,别具一种典雅的风姿。

碧脑浮冰,红薇染露,骊宫玉唾谁捣。麝月双心,凤云百和,宝钏佩环争巧。

至明清时代,闺阁女儿们的腕上饰物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是在清代,跳脱已经不见了踪影,钏饰依旧,却已非主流,倒是手镯,这简单浑圆的饰物,反倒因了其形制的简约而流行了开来。除此之外,另添了手串儿与手链儿两种腕饰。

这其中,手串儿的形制最为有趣。它的前身其实是念珠,所不同的是,念珠上必须有一件坠饰,而手串则是一串珠子里有两颗不同质料的珠子,其中一粒上垂下精美的坠饰,同时,同一质料的珠子须为18粒,谓之“手串十八子”。这般手串儿戴于腕间时,清灵秀美中含几分飘逸,令着宽袍大袖的清代女子,因之而添了几分别样的风情。

说起来,镯、钏与跳脱,实为三种完全不同的饰物。镯的特点为环形且封口,且多为玉制,亦即是我们时常见到的“玉镯”、“镯子”;而跳脱则为多环状的,形制更为华丽多姿,可以自手腕一直戴至手臂;至于钏,其材质则多为金属,且不封口,多以活扣相衔接,与镯虽看来相似,却又有着细微的差别。

然而,在漫漫的光阴中,这三种饰物却时常纠结于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离合之间,串起了漫长的岁月,亦令古时女子的腕上光景,变得华丽万方了起来。

绾臂环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如果说,女子腕上的饰物,是一种纤细里含几分妖娆的风情,衬着如雪的皓腕,引人无限遐思。那么,臂饰之于女子,便是一种明媚张扬的华丽,不带一丝掩饰与矫情。

而事实上,远古时的臂饰,也的确是含了几分英气于其间的。它最初的作用是猎手用来保护手臂的,叫做“臂筒”。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中,至今还流传着关于臂筒的传说。说的是古代有吃人的怪物,最喜拉住人的双臂哈哈大笑,然后将人吃掉。有一聪慧的女子,便将竹筒套于臂上,当怪物抓住她手臂上的臂筒时,她将手臂轻轻脱出,挥刀杀死了怪物。自此,臂筒便成为了女子们的饰物,且因了这颇具传奇色彩的由来,令这种饰物多了些许张扬英武。

除臂筒外,臂环也是古代女子们喜爱的饰物之一。

《唐语林·伤逝》中记载:“时有宫人沉阿翘,为上舞《河满子》词,声态婉转,锡以金臂环。”可见,于臂上饰以金环,还曾是宫中流行的时尚。

比之臂筒的沉重粗犷,臂环的精巧秀丽自是更令人爱不释手,也难怪为古时女子们所喜爱,其精雅的风格与那些讲究细节美的时代,亦有着不言而喻的相同性。

而自隋唐至宋时,女儿家亦很喜欢将镯子饰于手臂上,初唐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中,都对手戴臂钏的女子有过极细腻的描绘。上至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俱对这种臂饰十分热衷。

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诗中所言的缠臂金,是宋朝是极为流行的女子臂饰。它与跳脱的形制完全相同,亦呈弹簧状,盘旋而上如螺旋上升,亦有人将之称为臂钏。因此,在许多时候,缠臂金、臂钏与跳脱便是指的同一种事物。所不同的,不过是女儿家们将其饰于何处而已。戴于腕上时为跳脱,饰于臂上便成了臂钏或缠臂金了。

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处,认郎家。

臂钏的工艺在六朝时便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便描写过一只玉臂钗。它的两头有机关旋转,能够收拢或拉伸,合拢时为一个完整的圆,雕以精美细致的龙形纹样,极其繁复美丽。

可叹的是,这枚玉臂钗,却是自六朝古墓中得来的。而那曾于六朝烟雨中臂缠玉饰、发簪花钗的女子,早已随了雨打风吹去,唯留下这一副精巧绝伦的臂饰,供后人嗟吁感叹而已。

在民风尚开放的古代,臂戴金环是一种极普通的装饰,而亦有女子以之为信物,与情郎定下终身之约。虽然,这约定不一定能够实现,然而,便如诗中所言,那一片拳拳深爱之心,却是藉此传递了出去,化作臂上金环,紧紧缠绕在彼此的心间。

只可惜,到了封建礼教严苛的后世,女子的身体一丝不得外露,这美丽的臂饰便就此退出了女子饰品的舞台,着实令人扼腕。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绳拂子,打檀郎。

除却装饰的作用以外,臂饰于古时闺中女子而言,亦有着一些实用的作用。比如,会有一些女子,将随身所用的手帕,折叠成方胜的样子,约束于臂饰之中。取用之时,便轻轻抽出,既轻巧方便,又可令这装饰手臂的饰物,多了几分娇脆的女儿风情。

环缨珞:繁复丰美,无不精细

画堂之外,春雨如绵,似一幅最软薄的绡纱,铺撒于整个天地。

那闲坐画堂的女子,以手支颐,望住那一川烟雨,眉间有着淡淡的欢喜。雨丝风片,如花美眷。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或许,便是在这微雨的闲适的午后,轻转了首,去看那锦绣枝头的花树,看那檐下剔透的晶帘。而那流转于颈畔的一缕华光,或是耳边轻晃的两点翠影,更是为这韶华盛年,添上了一笔丰盈秀美的颜色。

古时女子的饰物,向来繁复丰美,自发间至手指,无一处不精细,亦无一处不多情。盖因在那些讲究“妇容”的时代,这些饰物所体现的,不只是女子的华色,亦是女子细腻端雅的心思与教养。故而,这些细小美丽的饰物,便是女子最华丽的装点,是稍有体面的女子必须具备的,否则,便算是失了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