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我们儿童时代的首批玩耍用具之一,与捏泥、玩拨浪鼓和洋娃娃等一样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游戏领域……童谣是儿童较早接触的一种语言游戏……
首先,童谣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提供给儿童的是语言的游戏……语言游戏,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把声音本身作为玩耍材料的语言游戏和将语言中编码、表达出的意义作为游戏材料的语言游戏,即语音类游戏和语义类游戏……
其次,童谣不仅仅是语言游戏,儿童在念唱童谣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动作、表情等,是儿童肢体类游戏的伴唱……
因此童谣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语音游戏类,语义游戏类,肢体游戏类……
当然这三种游戏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有交叉,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比如语音与语义是统一于单词的,声音是语言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不可缺一……一定的语音表达一定的语义,反过来也一样,一定的语义也必须由一定的语音表现出来……每一首童谣既有一个语音表达系统,同时也一定存在相应的语义系统,它们是共生并存、无法分割的……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的童谣游戏中,童谣接受者对语音和语义的接受是有侧重的……有的侧重玩弄童谣的语音,有的则侧重玩弄童谣的语义……基于这个原因,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大致把童谣分成语音的游戏和语义的游戏……
肢体类游戏和语音游戏、语义游戏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童谣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纯粹的语言文本系统,相当多的童谣,是儿童肢体游戏时候的伴唱,这样的童谣尽管有音也有义,然而儿童侧重关注的还是童谣伴随的肢体游戏……为此,我们把这类童谣从文本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叫肢体类游戏……
接下去,我们分别讨论这三类游戏……
第一节 语音游戏类
有一类童谣,不管童谣本身有没有表达意义,儿童在念唱的时候,只关注或者侧重于关注童谣的语音,执著并且沉迷于童谣的语音,我们把这类童谣称作语音游戏类童谣……简单地说,就是玩语音的童谣……
纵观浙江童谣,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重语音,轻语义”的现象,这类童谣往往并不刻意追求意义,只是随心所欲地把合韵的词语连缀在一起,注重的是语音与节奏的和谐,即所谓的“随韵接合,义不相贯”,这类童谣对不识字的儿童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典型的样式有:
一、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是语音类童谣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样式……它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是民间传统的语音游戏……如:
东边东街董家种冬瓜,
西边西街徐家种西瓜,
人说东边东街董家冬瓜大,
我讲西边西街徐家西瓜大,
要问西边西街徐家西瓜有多大,
足有东边东街董家冬瓜个半大……
——诸暨《东边东街》
这是一首相对比较难的绕口令,它将声母、韵母、声调综合利用,将声韵调极易搞混的单词放在一起,考验儿童对语音的掌控能力……以第一句为例……“东”、“董”、“种”、“冬”,韵母完全一致,但声母在整齐的“dong”中夹杂了“zong”,声调在平声“东”、“种”、“冬”中突然夹杂了“仄”声“董”,平仄转声突然,念起来拗口,不顺畅,容易混乱……
这首童谣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每个句子的字数……第一句就已经是9字句了,对刚掌握语言的儿童来说已经很难,每二二两句对称后,还都逐步增加2字,变成了“99”、“11”、“13”这样的长句,怎样以较快的节奏念完这首童谣,是非常考验儿童能力的……
但故意玩弄语音恰恰是绕口令最吸引儿童的地方,儿童之间的竞赛不仅要求吐字清楚,而且还要快速流畅,一旦完成,颇有成就感……
二、顶针歌
顶针歌又叫连锁调,主要采用顶针的手法来结构童谣……较常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然而,顶针的方式不止一种,这将在下文童谣的结构篇章里有专门的阐述……
浙江童谣中,连锁调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在乎语义,只追求念诵时滑行的气势和流畅……许多学者认为这类童谣主要运用的是联想方式,但与其说是联想还不如说是“联响”,虽然也有事物形象的联想,但更注重的是声响的连接,这类童谣往往更注重声音的响亮与和谐……如:
你姓啥?姓张……
张啥?张果老……
老啥?老头子……
子啥?猪八戒……
戒啥?戒沿石……
石啥?石宝塔……
塔啥?塌一脚……
脚啥?脚污泥……
泥啥?泥菩萨……
萨啥?杀只养……
羊啥?洋蜡烛……
烛啥?祝枝山……
三啥?山上虎……
虎啥?虎金背……
背啥?板托两记小屁股……
——海盐《你姓啥》
这是一首问答式顶针歌,两句为一组,一问一答完成,每组以顶针的形式串联,串联的原则是前一组尾字的字音作后一组首字的字音,完全不顾及意义,只随心所欲地运用谐音,逐组相连,特别是“萨啥?杀只羊”,“萨啥”这样的语义组合在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但在这首童谣中顺理成章地存在着,并不令人感到突兀……
像这样不注重意义、只注重语音的连锁调在浙江童谣中非常普遍,这类童谣因为句式短小、节奏韵律感强、连语谐音、顺口易记,在儿童口中广泛地传唱着……
三、摇篮曲
摇篮曲几乎在孩子诞生的一刻,就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它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类童谣……有的摇篮曲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只是用柔和的声音连缀几个词语或短句……有的则融入了长者的亲昵和爱护,可能还寄托对孩子的未来的希望等……然而不管是哪种摇篮曲,对年幼的儿童来说,他对童谣的歌词及其内容感觉不强烈,甚至是没有感觉,他只在母亲轻柔的吟唱中,在母亲有节奏的晃动中,初步感受到声音带来的快乐……如:
风轻轻嗯吹,
树轻轻嗯摇,
我格好宝宝,
快要睡着了……
宝宝在梦里笑,
宝宝快快地长,
姆妈见了喜眉梢:
“嗯—嗯……”
——龙游《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很明显地寄予了母亲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愿望,但这绝对是次要的,母亲的主要目的只是想通过轻柔的、徐缓的吟唱,伴随“嗯—嗯……”有节奏的晃动,松弛孩子的神经,让孩子悄然入眠,孩子感觉到的也是声音给予的舒适感……
四、其他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语音童谣外,另外还有许多玩语音的童谣……
有些数字歌也是语音游戏……一般人都认为数字歌是练习数字,学习数学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童谣……大多数数字歌确实具有这样的功能……然而仔细玩味有些数字歌,却发现一个很有趣现象,有些数字歌的目的其实根本不是为了通过念唱来掌握数字,只是以数字为框架玩一场语音的游戏……比如:
一买茶叶,茶叶一角一;
二买泥螺,泥螺二角二;
三买雨伞,雨伞三角三;
四买螺蛳,螺蛳四角四;
五买黄鱼,黄鱼五角五;
六买六谷,六谷六角六;
七买赤肉,赤肉七角七;
八买白鸽,白鸽八角八;
九买烧酒,烧酒九角九……
——奉化《记数谣》
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物品种类繁多,怎么选择呢?很简单,这个物品必须与对应的语音相合,“一”对应“茶叶”,直至“九”对应“酒”,物品与物品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因此,与其说是为了念唱数字,还不如说数字只是一种结构形式,只不过是玩味语音时候押韵的依据……
另外如:
哥打弟,杀只鸡……
弟打哥,杀只鹅,
弟打哥,杀只鹅……
哥打弟,一搭鼻头涕……
——诸暨《哥弟谣》
童谣以“弟”、“哥”的韵为韵脚,分别结构全文,其内容没什么意义……哥弟轮换,故意营造一种拗口的趣味……再如:
贪叫猫,
偷酒糟……
天上放响炮,
吓得姆妈别别跳……
——武义《贪叫猫》
贪叫猫是对好哭小孩的戏称,童谣一般在逗乐的时候念唱,目的是转移哭闹小孩的注意力……从“偷酒糟”直接转到“放响炮”以致“吓得别别跳”,语义跳跃,毫无联系……把这些毫无关联的事件结合在一起,唯一原因就是,“糟”、“炮”、“跳”,跟“猫”同韵,因此,整首童谣是重音不重义,是另一种形式的随韵接合的语音游戏……
像上述这样的童谣很多,只要儿童念唱的时候更关注它的语音,我们也把它归类为语音游戏类童谣……
最后,我们要讨论一下一般文本的语音魅力……
对于童谣来说,除了语音游戏类童谣外,语音层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童谣总是通过鲜明的节奏第一时间吸引儿童,节奏使幼儿在文辞的变化中寻找到一种稳定的力量,能帮助理解,增强记忆……
节奏是诗歌形式的重要特点,也是诗歌音乐美的体现……“汉语节奏的主旋律就是汉语音节的声、韵、调在言语链上成周期性组合的规律……”【1】童谣属于民歌,跟一般格律诗比,格律要求相对比较自由,但也讲究“音律”、“韵律”的和谐……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童谣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更强调节奏的运用……童谣张口即来,顺嘴即唱,灵活,率性,具有活泼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着年幼的儿童……
1.童谣的音律美
所谓“音律”,是指“诗篇和诗句的音节(字)数及组合格式和规律”【2】……《礼乐记》中所谓:“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大抵指的是节奏中的音律美……
童谣的节奏多为双音节音步,它由大致对称的、张弛对立的两个成分组成,是一种纯韵律音步……纯韵律音步可以与语义无关,但与生理有关……双音节音步是通过律动显现自身的,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律动是心跳、脉动和呼吸,上述生理律动的共同特点是“一张一弛”……双音节音步表现出来的特征与生理律动特征同构……
如:
摇呀/摇,
摇到/外婆/家,
外婆/是介/话:
介坏/人,
要其/啥?
斩斩/吁大/蛇,
大蛇/要勿吃/拨小/蛇,
小蛇/囫囵/吞,
鲤鱼/跳龙/门,
跳到/水缸/墩,
“倾令/匡郎”/做戏/文/……
——鄞县《摇呀摇》
这里“介坏/人”不是念做语义的“介/坏人”,“拨小/蛇”也不念“拨/小蛇”,“做戏/文”也不念“做/戏文”,是典型的重音不重义,是一种纯韵律音步……
这首童谣由杂言句式构成,基本的句式形态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风格活泼,朗朗上口……是浙江童谣中极为常见的结构形式……
2.童谣的韵律美
所谓“韵律”,是指“诗篇的押韵及复叠规律,即使语音链上形成声韵律节奏”【3】……简单地说,韵律就是押韵及其规律……童谣基本押韵……童谣以“句”为单位,句末一字在音义两方面都有停顿的必要,每一句既是音的阶段性节点,也是义的阶段性节点,句末一字既是音的停止点,也是义的停止点……所以句末一字是童谣必顿的一个字,它是全句最重要的一个音……如果最重要的一个音,没有一点规律,音节就不免杂乱,节奏就不甚分明,整首童谣便不能贯串成一个有序的曲调……因此童谣多注重押韵,并且多押在句末一字……总之,韵的最大功用是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有序的、完整的曲调,使童谣更具有内在的节奏美感……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娘舅/娘/舅/,
趟趟/空/手/……
喝酒/像漏/斗/,
吃饭/像饿/狗/,
吃肉/像搬/乱砖/头/;
一跤/掼到/灶门/口/,
爬起来/还要/抓把/油盐/豆/……
——桐乡《娘舅,娘舅》
这首童谣,通篇押“ou”韵,虽然每一句的句式不尽相同,句子也长短不一,但因为句末韵脚相同,使每一句在变化中有了统一的落点,节奏灵动而富有整体的美感……押韵使声音和谐优美、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
童谣还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以漫画式的夸张、诙谐的语调,把这个娘舅牢牢定格在“超贪的”形象上,让人忍俊不禁……
第二节 语义游戏类
语义游戏类童谣,简单说就是玩语义的童谣……儿童在念唱的时候,往往侧重关注童谣所表达的意义……
意义丰富而又让儿童乐不可支的童谣,大多能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明白事理,放飞想象,满足情感……然而,需要说明的是,童谣有认识的功能,但童谣对事物的介绍不是机械的;童谣有教育儿童明白事理的功能,但绝不是刻板的训诫;透过童谣的认知和教育都是充满趣味的,而通过童谣表达的情感更是令人忍俊不禁的……
童谣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我们重点讨论:知趣类童谣、理趣类童谣、情趣类童谣……
一、知趣类
知趣类童谣所涉及的知识十分丰富,有描述一般生活情景、祝贺民俗节庆的,有介绍鱼虫鸟兽、花草树木的,也有学习物理化学、算术数字的,甚至还有描写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的……总之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可以说,童谣是活跃在父母和儿童口中的自然宝库,童谣总是通过生动形象、浅近直观的描摹、各种各样有趣的表现形式使自然知识显得生机勃勃,能满足知识浅薄、经验有限的儿童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好奇心理……
根据童谣现状分析,知趣类童谣典型的样式有:
1.谜语歌
谜语歌是常见的知趣类游戏,是以猜谜的形式来认识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童谣……猜谜是一项极富游戏趣味的活动……童谣多以常见、熟悉的事物为谜材,谜面语言朗朗上口,易记易传,谜面的描写往往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认识事物,把握概念……谜面中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悬念,投合幼儿好奇好胜的心理,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知趣类游戏……如:
初一初二像竹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二十二三半夜来上夜,
二十八九躲进天宫没影踪……
——武义《月亮谣》
这首谜语歌,通过描摹不同阶段的形态来介绍月亮,提示了很明显的线索,直白浅近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在谜底呼之欲出的谜面中,儿童既进一步了解了月亮这一事物的特点,更享受到了猜中谜底的快乐……
2.问答歌
它也叫对歌……因为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表现,非常适合反映各种事物的特征……问答歌能让儿童在快乐的问答中进一步认识各种事物的特点……可以是自问自答,也可以是互问互答;可以是一问一答,也可以是连续问连续答……也常称之为“猜谜调”……不过它和谜语歌是有区别的,谜语歌只说出谜面,而问答歌则将谜面、谜底一并说出……比如:
啥鸟飞来节节高?
豹子飞来节节高;
啥鸟飞来像双刀?
燕子飞来像双刀;
啥鸟飞来太湖里?
雁鹅飞来太湖里;
啥鸟飞来伏青草?
野鸡飞来伏青草……
——海盐《对鸟》
如果只存在几个问句,就成了谜语歌,像现在这样,则为问答歌……问句部分抓住了“豹子”、“燕子”、“雁鹅”、“野鸡”等各种动物的各自的突出特征,留给儿童一定的想象空间,然后在答句中享受验证的快乐……
3.颠倒歌
颠倒歌,以语义本身作为游戏手段,它肆意玩弄字眼,故意颠倒事物与事物之间正常的逻辑关系,用最熟悉的材料、最现实的东西组成最陌生和最超现实的意象,其目的是制造一种幽默、搞笑的审美情趣……在颠倒歌中,错句是正确的,正确的句子反而是错误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做出与正确相反的错句,才能理解颠倒歌的奥秘,才能享受明知故犯的乐趣,才能有驾驭语言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一则:
第二则:
唱歌莫唱扯白歌,
风吹石磙过江河,
滚油锅里鱼放子,
急水滩头鸟做窝,
洞庭湖里羊吃草,
青石板上种芝麻……
——安吉《风吹石磙过江河》
反唱歌,倒起头,
我家园里菜食牛;
芦花雄鸡咬毛狗,
娘在屋里米春臼,
姐在房里头梳手……
——安吉《风吹石磙过江河》【4】
这两个童谣古怪而扭曲,它反认知、反常理:“菜食牛”、“米春臼”、“头梳手”,把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事物的关系都翻了个;“风吹石磙过江河,滚油锅里鱼放子”,则是完全违背日常生活事理的逻辑……但正是在这种故意违背常理、偏离规范的玩弄字眼中,儿童享受到了明知故犯的乐趣和驾驭语言的快感……类似这样变形、错位、夸张甚至魔幻的颠倒歌,对年幼的刚掌握语言的孩子来说极富吸引力……
4.数字歌
数数歌将数的概念结合在具体的文学形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句之中,能够引起幼儿积极思维的兴趣,因此成为培养幼儿数的概念的一个途径……比如以下童谣:
第一则:
第二则:
一字写一分长,
二字写一条河,
三字写好比王字样,
四字写关门坐,
五字写拐脚堂前坐,
六字三点排两脚,
七字拐脚来卖武,
八字眉毛生得恶,
九字金钩高粱挂,
十字好比两条河……
——长兴《十字歌》
一部碳包车,机师二三个,
开出四五里,停了六七次,
下来八九人,推车劲十足……
——东阳《炭包车》
第三则:
一只兔子一条尾,
两只耳朵四条腿……
两只兔子几条腿?
两只兔子两条尾,
四只耳朵八条腿……
三只兔子几条腿?
??
——海盐《数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