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全鉴
6846700000049

第49章 伍子胥列传第六

【原典】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①,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②,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③。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④,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后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橐皋。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

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谏曰:“胜好勇而阴求死士⑤,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号为白公。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

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阴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

【注释】

①隙:有矛盾,不和。

②专愎:独断专横,刚愎自用。

③鞅鞅:通“怏怏”。郁闷不开心的样子。

④县(xuán):通“悬”。悬挂。

⑤阴求:暗中寻访。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在楚国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被谗臣费无忌所害,被囚禁,楚王与无忌以伍奢为人质,要挟伍子胥与其兄伍尚相救,否则杀死伍奢,其实楚王与无忌欲杀伍子胥兄弟以除后患。伍子胥已料到楚王与无忌的诡计,劝兄长伍尚勿往,要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可惜伍尚不忍心眼睁睁看着父亲被害,最终因救父而被擒。伍子胥逃出楚国后得悉父兄被杀,一路求乞,历尽千辛万苦逃到楚的仇敌吴国。在吴国,公子光以专诸杀吴王僚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其后伍子胥受到吴王阖闾重用。由于伍子胥很有将才,因此屡次大破楚军,而在最后终于攻破楚的都城时,本来是他复仇对象的楚平王——也就是那个杀了其父兄的人物——却早已埋身于坟墓之中。气愤的伍子胥就把他的尸体从墓中掘出来并用鞭子抽打。

两个人相斗,弱小者要想斗过强势的人,单打独斗无疑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因此,这时就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伍子胥正是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斗过楚平王,才去找更强大的吴王,借助他的力量除掉劲敌。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天下最重要的“借”不是借钱和借物,而是借力。

古人讲:“智者,当借力而行。”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应当借助外力寻求发展。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社会,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要想在复杂的商战中永远潇洒自如,仅靠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地搏斗是行不通的。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借力”,并要善于“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