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俭生活
6835400000021

第21章 让你俭不下来的坏习惯 (2)

日本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日本人视为民族象征的富士山就是一座火山。中国有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形成了日本的“火山文化”。火山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很大,因为火山跟地震是联系在一起的,日本每个月都有地震,小震不断,所以日本似乎是世界上危机意识最强的国家,缺乏安全感。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媒体大肆炒作,给人的印象是日本经济整个都要崩溃了,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严重。

“火山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碰上突发的灾难或悲哀的事时,日本人异常冷静,比如阪神大地震的时候就是如此。也许是在他们的历史上经历过较多突如其来的灾难的缘故吧,他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总在一瞬间给毁掉的经历,因而对自然很珍惜,但在生命底蕴里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悲凉。而日本人的另一象征是盛开了就凋落的樱花。我们有些人认同“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日本人这样认为,他们绝对不会苟活,要追求完美。一旦完美的梦想破灭,他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日本的自杀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外国人觉得难以理解。比如一个公司的老板,上午谈完业务开完会,下午就不见了,别人发现时他已经在房间里自杀了——别人觉得理解不了:怎么做得好好的自杀了?压力太大。日本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企业状况不好了,基层干部就会自杀,而在其它国家,基层干部会认为企业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日本人不一样,他会觉得愧对周围的人,会感到耻辱。

对于在日本如此普遍的自杀现象,日本人一般称为“过劳死”。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自杀都蔚为成风,这真让人难以接受。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整个社会就陷入了一种“社会综合疲劳症”,不仅日本人“过劳死”,整个社会也“过劳”了,出现了一系列“症候”,如东海村的核泄漏事件、雪印工厂的牛奶中毒事件等等。日本一向以质量管理严格著称,过去很少出现这类因质量管理松懈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现在不行了,各个环节都出现了疲劳。

这都是日本人疯狂追求速度,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惹的祸!

不过很可爱的是,以懒惰为耻的日本人开始强迫自己睡觉了,最近,在相关科学研究、书籍杂志以及新闻报道的带动下,日本正在掀起一场午睡革命。过去几年,日本各大城市出现了不少午睡室,例如东京的“纳皮亚室”约有上千名会员,疲累的办公人员在午休时间可以去那里,躺在坐卧两用的长椅上睡个觉。

就算睡个午觉,日本人也要讲求科学。按日本的科学研究,午睡不宜超过三十分钟,否则会陷入沉睡,醒来时会头昏眼花,而不是精神饱满。“纳皮亚室”在客人入睡前会提供一杯咖啡,咖啡因会在二十分钟左右产生作用,让饮用的客人自然醒来。

作为一个看客,我倒是真相奉劝几句:一觉闲来百病消,为了健康起见,还是一觉睡到自然醒吧。

像德国人一样爱较真

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

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缺乏法兰西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由于太认真,拘于教条,就连本来充满灵性的足球也让他们踢得跟推土机似的,虽力量巨大,却笨拙不堪。

和无拘无束的俭生活相差太远。德国人显然过于严谨,少了一些风趣,多了一些沉闷。

德国人的较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1、讲究秩序乃至死板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这地球人多知道。在德国大到庆典、展会,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现也有些大型超市延至下午4点),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蓝色路标夜间在路灯的反射下,很远就可见到。标志地铁的蓝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标志牌高悬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了然。

遵守规则当然是好事,但是过于追求就有点妨碍生活了。据说,在德国常常发生汽车对撞事故。这决不是因为没有看见迎面开来的汽车,而是双方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正确而互不相让所造成,他们简直顽固到了玩命的程度。

2、严肃认真乃到顽固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明知道红灯坏了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自觉守法,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德国人的顽固。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沉重。他们严格按照程序和指令行事,一板一眼,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根本不会来任何变通。在任何场合和他们相处,都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

3、过于因循守旧

在德国,人们视遵守秩序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盲目服从、驯服地跟随统治者,就像德国历史剧中描写的“官吏们既已作出决定,皇上也已首肯,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贯彻帝王圣旨,想必无上荣耀。”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

德国人却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活,就连一些小事也要斤斤计较,生怕出什么错误。还总是固执的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德国式“认真”就像硬币有两面,缺点同时又是优点,就因为德国人的较真和精细,才使得德国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可是过于吹毛求疵,掉进完美主义地陷阱,也同样活得太过压抑。这里,请允许我们也“很德国”一次,挑剔一回:在工作之外的时光,希望德国朋友们来点“马虎”。